農村基層黨組織思考
時間:2022-09-28 11:33:00
導語:農村基層黨組織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是我國實施“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開局年。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實施者,農村各級基層黨組織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我們對此開展了深入調研。
一是農村黨員隊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加上近年來,農村大多數青年外出務工,發展年輕黨員難,黨組織內新鮮血液少及外出流動黨員多,黨內組織生活制度不健全,黨員管理難度大。致使黨的基層組織領導班子和整個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生機和活力不足。二是部分基層干部隊伍能力建設與工作要求不適應。部分村級干部文化偏低、年齡偏大、素質偏差,思想觀念保守,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缺乏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同時,少數干部不注重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總感到老辦法不能用,狠辦法不敢用,新辦法又不會用。另外,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缺乏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有些村出現班子“不調整不行,調整又無合適人選”的現象。三是領導發展能力不強。一些村黨組織領導眼界不夠寬廣、信息渠道單一,缺乏機遇意識,領導發展和創新能力不強,增加農民收入思路不清,點子不多,錯失了許多發展良機;相當一部分基層干部自我發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說去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了;先富起來的個別干部,有的帶富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有的甚至擔心參與的人多了會影響自己受益,造成帶富能力發揮不突出,滿足不了新形勢下黨員求知求富的實際需求。四是村級無積累,集體經濟薄弱,無錢辦事,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威信。許多村的集體經濟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甚至多數村是“空殼村”,無集體經濟積累。村里的公共設施建設舉步艱難,經濟是基礎,是村級組織發揮作用、凝聚民心的依托。無錢辦事,就會變得無所事事,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村黨組織在群眾心中的威信。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幾點建議
黨的**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實現這一目標,廣大農民群眾既是受益者,又是實踐者,必須突出其主體地位。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施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索、完善基層黨組織帶領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科學方式和有效途徑,為建設新農村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著眼于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方面有新舉措。沒有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就沒有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始終把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集體和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重要突破口,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同時,著重解決好部分黨員“雙帶”能力不強的問題,健全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通過“開培訓班,涉農技校、遠程教育、流動黨校”等方式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農民,幫助農民拓寬就業渠道,增加收入,提高黨員服務農民群眾和“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本領和水平,當好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領路人。此外,還要加快工業反哺農業進度,增加財政支農力度,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繼續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優秀人才進駐農村協助支村兩委帶領農民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而形成市縣、鄉鎮、村組、農戶“四輪驅動”的新農村建設機制。
二要著眼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在建設和諧農村方面有新氣象。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是農村良好社會風貌的具體表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農村基層組織要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倡導新風尚,大力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切實提高改造農村精神風貌的本領。在鄉風文明方面,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引導農民群眾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構建平安和諧新農村。要通過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進一步帶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加強基層文化建設,開展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教育,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要加強黨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提升廣大農民的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在村容整潔方面,要抓好示范村建設。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實際,從清垃圾、清污泥、改水、改廁等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做起,逐步解決農村垃圾亂扔、人畜混居、房屋雜亂等問題。要引導村居民搞好住房建設。因村制宜搞好舊宅基地有序流轉和折舊建新工作,鼓勵和正確引導農民逐步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進行住房改造。
三要著眼于管理民主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加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方面有新提高。要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改進農村黨組織的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在黨組織領導下,有序推進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管理民主是體制保證。目前,制約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是體制障礙。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村級黨組織不能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農村黨員年齡老化、知識水平低,村級黨組織陣地建設薄弱,群眾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不強。只有高度重視解決這些突出問題,才能真正推進廣大農村的民主進程。一要切實加強基層組織陣地建設。陣地就是形象。要把陣地建設切實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使基層陣地成為宣傳黨的政策的“窗口”、樹立黨員形象的“窗口”、傳播先進文化和文明生活的“窗口”、培訓教育農民的“窗口”。二要加強村級“兩委”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三要繼續圍繞“四雙富民黨建先鋒工程”的組織工作思路,加強村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增強村級黨組織的活力,發揮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員在農村脫貧致富、傳播先進文化、科技示范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