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環境機制思考

時間:2022-09-29 04:53:00

導語:人才環境機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環境機制思考

實現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加快**的發展步伐,關鍵在人才,在于人才的作用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人才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而首要的、最基礎的工作,就是營造有利于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環境機制

一、營造有利于凝聚人才的區域發展環境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一個有利于人才創業、施展才能的區域發展大環境和良好的人文科技大環境。針對目前農業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的問題,要以逐步推進和發展優質高效種植業和產品標準化、布局區域化、經營產業化、規模化為農業發展目標,通過城效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帶動作用、發揮合作經濟組織的主體功能,組織農戶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創新農村市場主體和產業化經營主體。同時,引導山區農戶發展科技含量、經濟效益高的種養業,扶持和發展種養大戶,逐步擴大規模,為科研和技術推廣創造條件,為科技人才創業提供舞臺。

市屬、區屬企業的外延發展,要以**經濟技術高新開發區為中心,以化工、制藥、機電一體和新材料產業企業為重點,帶動多種所有制形式企業的共同發展。傳統工業企業要充分利用高新開發區的幅射發展機遇,加快自身改造步伐,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創新水平,努力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同時提高鄉鎮企業的技術素質,促進鄉鎮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大力發展旅游業,**市背靠神秘的青藏高原,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應把旅游資源開發作為**的重要產業之一。

加強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整體形象的宣傳和包裝。人才走向有著自身的規律,從國內外的一些地區、企業和我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現實來看,吸引人才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對于人才自身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是沖著牌子來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人文精神和創新環境好的地區、知識型企業,對優秀人才有著很強的感召力。而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市場文化、企業文化,對于人才同樣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近年來,為吸引人才,**先后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整體形象上的包裝不夠,使很多人對**缺乏真正、全面的了解。因此,要從**發展前景、人文環境、科技環境、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強整體包裝和宣傳,使人們為工作、生活、獻身于這片熱土產生自豪感、優越感。

二、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事業發展環境

過去不少人才是奔著外企的好環境、高待遇去的,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一大批有競爭實力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盡管所在地區的環境并不誘人,但除優厚的待遇外,在工作環境、辦公條件、個人的發展機會等方面,增加了企業的凝聚力,是以人為本的企業發展戰略吸引了眾多優秀人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于人才,工資、福利、待遇是重要的,但絕不是唯一的,他們更看重的是自身價值的實現與增加。從發達地區已經發展起來并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看,人才流動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哪里的政策機制對人才最具有吸引力,哪里的土壤和環境最適宜人才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哪里就能夠凝聚人才、留住人才。因此,能否有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人才的聰明才智得到自由充分的施展與增長,對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一個系統、一個部門、一個企業,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為人才發揮作用和人才的成長提供活躍的科研氛圍和寬松的科研環境。(1)要繼續加大和保證科研經費的投入,使企業逐步成為研發主體。(2)重視優秀人才和優秀科技梯隊的培養,尤其是要加強對梯隊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的培養,結合重大科技計劃和人才培養計劃,以任務促進人才的成長,加速造成一批科技帶頭人和科研骨干。(3)要敢于突破傳統觀念和陳規陋習,在優秀人才處于進取心和創造力高峰的時候,及時將他們推上重要崗位,擔當富有挑戰性的工作。(4)要注重調整人才結構,調整和處理好科技帶頭人與項目成員、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協作等各種關系,在人才的引進上,要從個別引進的模式逐步向成組、成建制引進的模式轉變和發展,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使各成員的創新思維都得以萌發和實現。(5)要努力營造單位內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氛圍,通過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創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并不斷改善科研人員的工作條件,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深造和發展的機會。

三、關心人才,愛護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關鍵在于一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絕大多數人才追求的是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獲得成功的機會,同時自身也得到發展、待遇得到提高。針對人才外流的情況,要變被動“截流”為主動“導流”,在流動中求穩定,在競爭中求優化。要按照穩定和吸引杰出人才、培養扶持后備優秀人才、激勵提高一般人才的思路,建立新的用人機制。如對重點科技工作崗位、重點科技項目建設,要在確定相應的工作職責、工作目標和優厚的生活待遇后,通過公開招聘、平等競爭的方式聘任科技崗位和項目帶頭人,并以此為“龍頭”帶動一批人成長,成為新的科技帶頭人,形成年齡上的梯次和基層對上層的推進,使青年人才不斷充實到骨干人才隊伍中來。

改革分配辦法,建立激勵機制。過去曾有一些單位單純“以感情留人”,實際上,情感不能代替理智,在財富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之一的今天,誰也不能要求別人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只有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拉開檔次,充分顯示知識的價值,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此,要在進行感情投入的同時,堅持按崗定酬、按績取酬的原則。完善科技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方法和途徑,探索以智入股、提高按科技創新和經營管理業績獎勵份額等知識資本參與分配的有效形式,形成有效的激發優秀人才創新的積極性。對有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高度重視,給予獎勵,并實行高額獎金,較大幅度地提高有突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的待遇,讓他們在貢獻聰明才智的同時得到優厚的物質利益,不斷改善生活條件。

要注重在政治上、工作上關心人才、愛護人才。在營造干事創業的大環境、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改善工作條件,提高生活待遇的同時,要加強對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經常開展談心活動,幫助他們解決好思想上、認識上的問題。還要加強對人才的知識更新、形勢政策方面的教育培訓,特別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道德觀念,樹立實踐觀點、群眾觀點,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懷和奉獻精神。要著力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營造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勇于創新和競爭、寬容失敗的環境和氛圍,保護人才大膽探索創新的積極性。

四、加強人才市場建設,不斷完善人才管理機制

適應人才由全球培養在全球流動、在全球范圍爭奪的趨勢,積極建設**人才市場,要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構筑起一條寬暢、高效的人才通道。要在不斷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管理的政策、制度的基礎上,以公開、平等、競爭為取向,以市場配置為基礎,逐步建立適應所有制和利益主體多元化要求的,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構建一個統一、集中、規范、高效的人才市場運行機制。

廣泛開展跨地區、跨國界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是最大限度吸引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在留住、用好現有人才的同時,對外部的優秀人才實行來去自由的政策,特別是要吸引留學人才回國工作。鼓勵海外留學人員、留學回國人員、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和離退休人員中的高級專家,可以不辦理正式調動手續、不改變人事關系和戶籍關系,為**的科技開發、科技推廣服務,以擴大**的區域人才資源。要鼓勵留學人員和在國內為外資企業服務的人員,通過合作研究、信息交流、科技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服務,促進人才在產業、地區、城鄉間的合理流動,形成整體性人才開發機制。繼續加強與中央、省屬有關部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系,為**的發展尋求更廣泛的智力服務和人才支持。

五、加強對人才管理工作的領導

加強黨和政府對人才工作的領導,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人才戰略的特征。各級黨組織、政府機關,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上,要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牢固樹立全局觀念、發展觀念,不斷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努力營造本地區的科技發展環境,營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社會環境。牢固樹立人才為本的指導思想,適應人才資源的作用不斷上升的趨勢,制定規劃和相應的人才措施、政策,對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的有關科技工作、人才工作的文件,要認真研究,認真抓好落實。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關心科技工作、關心科技人才的工作與生活,努力挖掘人才資源,發揮好人才的作用,促進人才的成長。使潛在優勢變成現實推動力,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培養一批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帥才和懂得經營、善于創新的科技精英;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基礎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工作規律的探索,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人才投資、培養、引進、配置、任用、流動、考評、獎勵、分配、社會保障等在內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實現人才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打破“官本位”觀念,創建有利于科研活動的平臺,解決好科研人員的福利待遇。對于具有科技帶頭能力的優秀科技人才,除為其配備專門的儀器設備,相應的住房等工作和方便的生活條件外,在職稱評聘、推薦等方面也將優先考慮,對他們所主持的項目,實行項目負責制,給予更大的自主權,鼓勵更多的人才投身到科研實踐活動中去。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環境里,努力營造“崇尚知識、崇尚人才”的氛圍,提高人才的社會地位。

注重從那些政治素質好,具有世界眼光和全局觀念、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強,行政管理和組織指揮水平高的優秀年輕科技人才中選拔領導干部,使這些優秀的復合型領導人才及時進入各級領導崗位。提高各級領導班子的現代領導水平、科學決策水平和整體創新能力,為全面實施人才戰略奠定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