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科學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05 05:42:00
導語:紡織科學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司現有員工7000人,總資產24億元,凈資產14億元。公司從初創到現在,僅僅用十幾年時間,能夠發展成為集棉花種植、紡紗、漂染、織布、后整理、制衣于一體的現代化紡織企業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色織布生產基地,依靠的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理念,采用國際化的管理標準管理企業和培訓員工,塑造了一支成熟穩定的復合智能型員工隊伍。
一、用多維的視角,不拘一格選人才
當今國內外的實踐證明,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企業的第一財富。**公司始終遵循“不惟學歷重能力,不惟資歷重業績”的原則,敞開大門選用優秀人才。
公司在人才問題上,強調一個“選”字,堅持做到既敞開大門,又確保質量,首先看重的是人的品質,尤其是誠實和信用。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做事的重要前提。**年,公司不惜重金,從日本聘請了世界格子布大王藤原英利,后又陸續引進了日本襯衣專家石谷雅夫,后整理技術專家遠藤彰一,國際貿易專家藤原大輔。這些專家在國際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不僅為公司帶來了先進的專業技術、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而且帶來了客戶資源,將**帶進了一個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更高層次。
公司不僅選好人,更選能人。在工作上看重的是人的能力,如溝通、合作、韌性等。在嚴峻的競爭形勢下,缺乏這些基本的能力,就會不戰而敗。畢業于山東紡織工業學校的王方水,雖然只有國家承認的助理工程師職稱,但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紡紗、染整、成衣、空調、除塵、污水處理等樣樣精通,其技術水平在紡織領域已達到了最前沿,公司果斷提拔他為總工程師。公司內部這樣評價他:像王方水這樣的人才,用多少個高級工程師也不換,因為他在公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用發展的眼光,廣辟渠道育人才
教育培養是加快人才成長的有效手段。公司牢固樹立“大教育,大培養”觀念,堅持發展與培養并舉,建立健全了以培養、發展各個層面的優秀人才為導向的育人機制。
一是著眼長遠,開拓國外培訓新領域。針對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新形勢,有計劃、超前性地選派部分管理人員到國外培訓和考察學習。**年—**年先后18次組織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到日本、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企業培訓考察,學習他們先進的企業運行模式和管理經驗,適應國際化戰略的要求。
二是借水行舟,利用高等院校培養人才。充分利用國內高等院校資源優勢,通過考試考核選拔優秀員工到高等院校進修深造,培養各層次復合型人才。**年—**年,公司選拔了28名優秀年輕員工到中國紡織大學和青島大學帶工資進修學習。在此基礎上,公司正確引導各級人才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實現了自我鍛煉,自我提高。
三是立足實際,發揮本地資源培養人才。為了培養高水平的員工,**與淄川二職專達成聯合辦學協議,從聯辦紡織、服裝專業擴展到企業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年又掛靠青島大學成立大專班,還在二職專設立了“**紡織獎學基金”。同時,公司在內部采取“傳、幫、帶”等方式,給員工提供臺階式發展的舞臺,使企業奮斗目標與員工個人追求相結合,不僅員工素質水平、業務能力在企業中得到不斷提高,企業也由此獲得支撐,從而穩步、加速發展。據統計,經過二職專培訓進入公司的員工已超過**人,100余人擔任了班組長以上職務或在車間重要崗位工作。
三、用競爭的理念,注重實際用人才
加快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關鍵在使用。用好一個人才,可以使事業取得成功,并激發和吸引更多的賢才;壓抑一個人才或錯用一個庸才,會導致事業失敗,使人才心理失調,積極性下降。公司在用人上,堅持以競爭激勵方式,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
一是發揮專長,激勵創新。為發揮優秀科技人才的專業技術特長,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公司專門設立了科技科研創新獎、成果獎。幾年來,公司已評選科技創新獎、成果獎60多項,對有關人員進行了重獎,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重獎人員的項目涉及技術革新、節能降耗等多個方面,通過實施這些項目,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是尊重人才,參與決策。公司成立了科學技術委員會,由公司具有相應學歷和技術業務水平比較突出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參與企業科技攻關和決策咨詢,任期兩年。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享受高層管理人員行政待遇和與其任務相應的報酬,優先參加相關的科技活動,公司另外每月給予1000元補助。任期結束后,組織業績考評,稱職者可繼續連任,不稱職者取消任職資格。
三是唯才是舉,人盡其才。不同的人在能力、性格、行為上各有差異,用人的關鍵在于各得其所。公司各部門管理及技術人員施行內部招聘制度,企業給相應的人才提供充分的機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對于新進大中專畢業生,公司要求首先到基層鍛煉,待融入企業文化后,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技術層的聘任。公司規定,所有經營、管理、技術干部,根據用人條件,面向公司招聘,職務空缺、招聘過程、錄用結果都非常公開、透明,完全憑個人努力競爭上崗,上崗后還要按規定組織嚴格的業績考核。
四、用優越的環境,以誠相待留人才
環境是決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因素。好的人才,對內產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驅動力,對外產生影響力、競爭力和吸引力。因此,我們把優化成長成才的環境作為激勵創業的關鍵之舉,努力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為吸引和留住人才,公司著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制定了《招聘引進人才的政策規定》,對大學本科畢業生,從進入企業起4年內每人每月給予200元的補助,對大專畢業生,3年內每人每月給予100元的補助,同時解決住宿、戶口、保險、假期等問題。公司的薪酬原則是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并與市場效果掛鉤,考評優秀的員工可以提前競崗,享受相應的待遇標準。公司對技能突出人員進行技術評定并給予補助,高級技師每月1500元,技師每月1000元,高級技工每月500元,中級技工每月300元,初級技工每月100元。對獲得職稱的專業人才也制定了一系列獎勵政策,盡最大努力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
公司在創造各種吸引人才的優惠條件和寬松工作環境的同時,將“進取、敬業、合作、創新”的企業文化精髓與員工人生價值取向相融匯,致力于搭建創業平臺,努力用事業留住人才。為了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我們舍得拿出關鍵崗位讓他們挑大梁,堅持把經過實踐鍛煉、管理能力強、專業技術精、有事業心的年輕干部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有急難險重任務敢于讓他們打頭陣,有重點工程和科研任務,敢于讓他們去攻關,并且及時給以關心、指導、表彰和獎勵。公司高級顧問藤原英利在談到他為什么選擇**時,曾詼諧地說,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我找到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在**工作已近10年,**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人才促進了**的迅猛膨脹。在**,人才與企業形成了完美的結合。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水集而魚聚,木茂而鳥集”。我們堅信,在全區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鼓舞下,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幫助下,**的人才隊伍建設將會更加發展成熟,**將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紡織業的航母!
- 上一篇:民營高新企業發展思考
- 下一篇:人才強教戰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