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強教戰略思考
時間:2022-10-05 05:44:00
導語:人才強教戰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現有在職教職工6461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4522人,占教師總數的70%;中級以上職稱3775人,占教師總數的58%。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以辦讓人民放心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緊緊抓住招聘錄用、培養培訓、管理使用三個環節,創新政策措施,完善激勵機制,大力實施“人才強教”戰略,初步建成了一支適應現代教育需要和素質教育要求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全區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嚴把教師入口關,多渠道探索教師就業安置新機制
我們著眼于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嚴把教師入口關,將教師的招聘錄用定位在有利于優化師資結構和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上,在全市、全省探索出了一條中師畢業生就業安置的新路子。
率先推行中師畢業生就業安置制度改革。將中師畢業生統一集中到區教育基地學習培訓,待取得大專學歷之后再進行安置。通過改革,不僅讓年輕教師得到了鍛煉,而且提高了新錄用教師的學歷層次?,F在已有216名教育基地進修畢業的大專生被安置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帶動了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的提高。
實行考試考核、雙向選擇錄用制度。自**年開始,師范類專科畢業生參加全區統一組織的考試、講課,根據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確定各學科錄用人數,按成績從高到低錄用,通過“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方式,安置到各級各類學校任教。目前已有243人通過雙向選擇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我區近幾年高中段學校連續擴招,高中教師緊缺,教師供求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短缺,為此,我們積極想辦法、定措施,變“等米下鍋”為“找米下鍋”,主動到省內外高校招聘優秀教師,通過面試和講課擇優選聘,現已招聘到近200名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到我區高中任教,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依法實施教師資格制度,面向非師范院校畢業生、面向社會進行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年組織首次認定,571人報名考試,有93人取得了教師資格,進一步拓寬了教師來源渠道。
二、建立學習型教師隊伍,探索教師終身教育新途徑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格修養,樹立為人師表形象。通過舉行全區教師師德報告會等多種形式,不斷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讓“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成為廣大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努力為教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好個人愿望和工作需要的關系,穩定教師隊伍。
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經驗,開闊教師視野。一方面加強對外學習交流,組織廣大教師“走出去”,到國內外參觀考察,學習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請當地的校長教師現身說法,傳授他們的治校治班和教學經驗,切實在教育實踐中增強才干。另一方面采用“請進來”的辦法,聘請澳大利亞的歐陽凱博士、四川大學張熊飛教授等知名教育專家來我區講學,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實施“名師帶動計劃”,鼓勵爭當領頭雁、排頭兵。以“名師培養、名師帶動”為出發點,加強骨干教師的培養和管理,強化市區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的管理培訓,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加快青年教師培養步伐,通過“選苗子、壓擔子、出點子、找路子”等途徑,一手抓培養、一手抓提高,在全區搭建起了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平臺。目前教師隊伍中有區級以上拔尖人才5人,區級以上勞動模范11人,省級教學能手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教學能手36人,區級學科帶頭人和區級教學能手148人。
深挖教育培訓資源,努力搞好師訓工作。按照全市統一規劃和區委、區政府《關于創建教育初步現代化區的實施意見》,全力推進教育初步現代化建設。多渠道籌資建設獨立的淄川教育城域寬帶網,目前已籌資1800多萬元集體采購微機、彩電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大多數中小學實現了教師人手一機,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我們遵循“分類實施、示范帶動、師資先行、區域推進”的原則,超前一步進行教師培訓,完成了教師、技術與管理人員三個層次的全員培訓,目前全區45歲以下教師均通過了中級培訓,全面掌握了計算機和網絡為主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并加強信息技術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還組織廣大教師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普通話培訓和學歷提高培訓等多項培訓,扎扎實實開展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使終身學習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動,有力地促進我區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競爭機制,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
如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關鍵在于有沒有靈活的用人機制,良好的用人環境。我們在競爭上崗、教師職務聘任等方面積極探索,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增強內部發展活力。**年開始,我們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和“充分發動、搞好試點、嚴格程序、廣泛監督、確保穩定”的工作思路,認真制定改革方案和實施細則,堅持統一政策,統一步驟,統一評議,統一調度,全面推行教師全員聘任制度。制定出臺了“淄川區教學新秀評選制度”、“淄川區優秀送考教師評選制度”、“淄川區教育科研名星教師評選制度”、“淄川區教學能手評選制度”等系列措施,進一步建立了教師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為人才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環境。全區改革前共有教職工6438人,離崗待退老教師290人,實際參加競爭上崗5146人,聘用教師4602人,聘用職員251人,落聘293人。通過改革,初步形成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用人機制和環境。
試行“一推雙考”,加強教育干部隊伍建設。破除論資排輩的傳統觀念,變“相馬”為“賽馬”,配合區委面向全區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公開選拔教育系統13個崗位領導干部,經過筆試、面試和組織考核,13名同志走上教體局機關和基層學校領導崗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同時,深化教育后勤制度改革,讓基層學校的校長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用到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工作上。
完善科學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堅持按需設崗、平等競爭、擇優聘用、評聘結合的原則,逐步破除教師職務終身制,同時加強教師聘后管理,真正做到教師職務能上能下。一是按崗位設置情況,由學校與教職工簽訂聘任使用合同,對崗位不需要的堅決予以清退。二是健全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辦法,推行“一評三考”制度,全面評價教師的師德狀況,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教學過程和工作實績進行考核,定期進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逐步建立社會各界人士以及學生家長參與學校評價和教師考核工作的新機制。三是建立教師業務定期考試制度,將考核、考試結果逐步作為調配、獎懲和聘任的主要依據,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通過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動全區教育工作邁上了新臺階。素質教育扎實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績連續三年保持全市前列。近兩年完成了投資1.5億元、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的20余項教育重點工程,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全面改善。各類教育和諧發展,辦學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被表彰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區。今后,我們將認真貫徹全區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進一步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