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強省思考
時間:2022-10-10 02:27:00
導語:中醫藥強省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下面,我結合**市中醫院的實際,向大會匯報我們關于落實建設**中醫藥強省的一些思考。
一、“繼承”和“創新”是中醫的根,中醫的魂。
中醫藥是一個寶庫,是我們中華民族在長期勞動和與疾病斗爭的實踐中形成的獨特而系統的科學理論和診療方法,為人類防病治病和醫學科學的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年中醫藥在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防治**取得了積極成效,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做出了中醫藥防治**是“安全、具有潛在效益”的評價,再次證明了中醫中藥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而**市中醫院發揮龍頭作用,積極組織中醫藥界力量積極參戰,制訂中醫藥防治**型肺炎措施,組織力量編寫《中醫藥防治**型肺炎》宣傳冊,創制中藥“防感湯”系列處方制劑應用于防治**型肺炎,在全市及香港用量超過120萬劑,并多次在報紙、電視臺進行廣泛宣傳中醫藥防治**型肺炎知識,毫無保留向社會公開“防感湯”處方,受到市民及政府的充分肯定,大大提高了中醫藥在社會上的聲譽,為**戰勝**,取得“發病率低,死亡率低,治愈率高,醫務人員零感染”的佳績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受到省、市的表彰。
古往今來的無數次實踐,證明了中醫藥是人類抗病防病的重要手段。做好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學術本質和特色優勢,是我們當代中醫藥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繼承好中醫,才能保持特色,中醫藥事業才有根基,有底氣,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體現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變化與要求。繼承和創新,是中醫的根和中醫的魂。
二、堅持“兩個拳頭”的發展思路,做到“四個要”,即急診要強,診斷要明,治療與服務要有中醫特色,中西醫結合要有優勢。
中醫院首先要姓“中”。首先是中醫藥確有療效,有些療效還是現代醫學所替代不了的,病人需要中醫院,需要能治本的、毒副作用小的、針對自身疾病有效的治療,因此,中醫有自己的市場;中醫院的其中一個“拳頭”,就是突出中醫特點、專長,也就是我們的特色所在,通過重點專科、名中醫、特色治療等手段,強化理、法、方、藥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概念,臨床思維突出中醫的辨證論治精髓,來體現中醫院的與眾不同。
其次,中醫院必須完善中醫院的綜合服務功能,體現與時俱進,滿足患者來醫院的服務需求,這是中醫院的另一個“拳頭”。病人來中醫院,首先是沖著“治病”來的,患者最先想到的,就是能把病治好;其次是沖著“醫生”來的,患者相信你這個醫生,認為你技術高明,妙手回春;最后才是病人選擇醫院的問題,患者選擇中醫院,也許是因為是中醫院的“鄰居”,也許是因為相信中醫而專程來看中醫,在這幾個層次中,“療效”是關鍵,是試金石。因此,中醫院必須做到“急診要強,診斷要明,治療與服務要有中醫特色,中西醫結合要有優勢”,盡量滿足患者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診療需求,才能在競爭中勝出。“兩個拳頭”的發展思路,即中醫院要具備綜合服務的功能,又要保持中醫的特色不能丟,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是現代化的中醫醫院。
三、用科學發展觀審視現代科學技術在中醫領域的應用。
首先我們要解決兩種不切實際的思潮。一是“中醫院西化”的說法,動輒把先進科學技術歸納到“西醫”那邊的觀念;二是認為中醫只能傳統,不能進步,“三個指頭一個小枕頭”才是中醫的觀念。我們認為,中醫院應在堅持中醫辦院宗旨的前提下,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增強中醫院的實力。現代化診療設備是人類文明的發展、現代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技術進步的成果,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中醫院引進“西醫”(確切地說,是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內容,不但不會降低中醫的威信,而且還豐富了中醫診療的手段,是中醫望、聞、問、切的延伸,可以更好的保證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我們要以科學的發展觀來衡量,中醫從來都不拒絕進步,手段現代化不等于就是‘西化’,關鍵是要看內涵,中醫藥人員辨證論治的思維模式不能西化,要根據病人情況和中醫優勢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從實際出發,做到“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醫結合”。
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要主動跟上現代科學技術進步步伐,同時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及技術,不懈地推動中醫藥理論創新和中醫藥的現代化、加速中醫藥國際化。
四、加強中醫內涵建設,是我們今后若干年工作的重點。
加強中醫內涵建設,我們所采取了五個主要舉措:一是落實中醫院的“固本強基”工程:加強對中醫基礎理論的深入學習,特別是對中醫四大經典著作的學習,開展“中醫四大經典溫課”學習活動,提高高年資中醫人員的理論水平和臨床應用水平;加強中醫學術繼承工作,做好人才培養和人才梯隊建設,切實實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名中醫師承工作和臨床醫師導師制度;開展全國名醫論壇,發揮名醫號召力,促進學術百花齊放;開展中醫基礎知識競賽,促進青年中醫生學好基礎,練好基本功,鞏固中醫專業思想,形成牢固的中醫理法方藥思維體系。二是加強“名中醫、名科、名院”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目前,**市中醫院有國家高級師帶徒專家3名,有**省名中醫5名,有**市名醫6名;現有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1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4個及建設單位2個;市級重點醫學專科4個,有國家二級實驗室一所。此外,有8個中醫專病專科被市衛生局確認為**特色中醫專病專科。20**年,醫院的肝病專科在全市重點醫學專科中期評估中獲得總分第一名,在全國中醫肝病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綜合評估中,總體實力位于全國第三,其學科帶頭人周大橋,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名醫、名專科、名院”建設,是中醫院特色建設的關鍵,也是中醫院競爭力的核心體現。三是落實“人才強業”戰略,重視人才培養和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建設,每年用于人才梯隊建設、外派進修學習費用超百萬元;我們要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熱愛中醫藥事業,具有良好醫德醫風、豐富的學識、高超的技術、勇于進取、開拓創新的中醫醫療和科研隊伍,亦即培養“與時俱進的鐵桿中醫”,鞏固好中醫藥人員的專業思想,讓中醫的靈魂深入到中醫師臨床時的自覺行動中。人才培養和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建設,為中醫藥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四是積極開展富有中醫特色的、適宜的、價格合理的、效果顯著的檢查治療手術項目,提高中藥飲片使用率。其中,推廣使用針灸、推拿、拔罐、中藥熏蒸、理療等中醫適宜技術進病房工作,豐富了治療手段,突出了中醫特色,廣受患者歡迎。而中藥介入治療腫瘤、多學科聯合治療肝膽結石、微創技術在中醫領域的成功運用,成為中醫醫院的“獨特武器”,如我們脾胃專科開創的微創內鏡結合中醫治療膽系疾病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五是要有創新意識,落實“科教興醫”戰略,大力開展高水平的中醫科研,挖掘中醫藥寶藏,推進中醫藥的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加快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目前我院在研各級課題100余項。先后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2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4項;近10年來獲得各項科技進步獎19項。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批非直屬附屬醫院,承擔臨床教學任務,有3位博士(后)導師、31位碩士生導師,有20多個臨床教研室,已形成博士、碩士、本科、專科、自考等多層次的教學體系;在對外交流上,醫院與美國ThomasJefferson大學開展科研協作,先后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香港中醫學會會立中醫學院、香港國際針灸學院等建立了固定的教學協作及學術交流關系。
五、加強中醫傳統醫德教育和中醫文化建設,樹立“大醫精誠”和“不為良相,愿為良醫”的堅定信念,以人文關懷促進醫患關系和諧,做“蒼生大醫”。
在中醫千百年發展的長河中,無數前輩醫家成為我們的楷模,作為中醫藥從業人員,必須秉承中醫文化,樹立“大醫精誠”和“不為良相,愿為良醫”的堅定信念,以人文關懷促進醫患關系和諧,以對中醫拳拳赤子之心,做“蒼生大醫”。要重視行風建設工作,醫德醫風常抓不懈,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也是醫院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亮點。我們把每年的8月份定為醫院的“文明禮貌優質服務活動月”。到今年為止,此項工作已經連續開展了8年。我們將醫德醫風建設納入科室綜合目標責任管理,嚴格執行《醫德規范及實施細則》,落實《窗口優質服務具體要求及語言規范》,按照《醫德醫風工作目標質量管理考核標準評分表》進一步加大制度管理與監督力度,并根據《信訪工作條例》要求建立快速的投訴處理機制;建立和健全“為民、利民、便民”措施,制訂公開的服務承諾,公開辦事(診療)程序等。醫德醫風抓到了實處,服務質量穩步提高,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樹立優良的社會形象,百姓就會發自內心的喜愛中醫院,支持中醫院。
六、充分發揮中醫的“簡、便、驗、廉”特點,抓“質量”、“服務”、“費用”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簡、便、驗、廉”是中醫的特點,是長期醫療臨床實踐積累下來,為人民群眾認可的,是我們中醫最好的“口碑”。中醫獨特的診療手段,千百年來為百姓樂于接受。**市中醫院建院31年,這31年的快速發展,也是特區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市中醫院年診療人次已經突破130萬,連年診療人次和住院病人呈兩位數增長,醫療質量控制達到或超過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指標,連續十年無重大醫療差錯和事故發生,連續四年在全市近百家醫療服務質量整體評估中獲得第三名;而且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增長,多年來,每診療人次費用控制在120元左右,每住院平均費用控制在6000元左右,在**處于同級醫院中最低水平。**市中醫院,以“醫療質量高,醫德醫風好,醫療費用低廉”得到市民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先后被評為“**省百家文明醫院”、“**省文明中醫院”、“**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連續7年被授予“**市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市中醫院以“精誠自強,繼承創新”的精神,通過抓管理,抓質量,抓服務,控制費用,打造出特區中醫強勢品牌,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為保障特區人民健康提交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
七、展望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開了**省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會議通過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省建設中醫藥強省實施綱要(2006-2020)》和《**省中醫藥發展“**”規劃》三個綱領性文件,對振興和發展**省中醫藥、建設**中醫藥強省進行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對中醫藥事業高度重視,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環境和機遇,中醫藥事業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年,**市政府投資3.5億元興建的中醫院住院大樓將建成投入使用,醫院建筑規模將超過8.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將突破6億元,醫療設備總值將超過2億元,一些硬件配套設施等也獲得政府批準立項,醫院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在省、市政府的關心扶持下,在省中醫藥局和市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醫院的內涵建設,在人才、技術、特色、質量、學科、服務等方面下工夫,建學習型人才隊伍,建研究型醫院,力爭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進一步充實中醫藥研究所,做好中藥專利技術申報工作,提高醫院科研檔次和教學水平,同時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簡、便、驗、廉”的特點,在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建設**中醫藥強省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