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運作制約思考
時間:2022-10-12 09:51:00
導語:市場化運作制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市場化運作”就是以市場的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杠桿的作用,合理配置社會資源的一種方式。一句話就是用市場規律優勝劣汰。市場化運作是市場經濟國家一直推崇的一種先進理念,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在我國也被廣泛應用。
《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民主政治、法制建設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規范了政府的行政行為,擴大了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份額,從而有力地推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依法行政的進程,為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和監督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對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市場化運作有利于防止政府職能的越位
據有關資料表明,審改以前,在我國由政府配置的社會資源占整個社會資源的70%以上。職能部門行政審批項目和審批權力太多、太集中、太具體,給權力“尋租”以可乘之機。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究其根源是因為權力與利益是一對孿生姐妹,一些權力部門通過設定人為的“障礙”,以審批為手段,以收費為目的,而由于沒有充分的市場化,使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等成為了收費的工具,有人戲稱其為“二政府”,這種現狀的存在,損壞了政府在人民群眾之中的形象,敗壞了黨風,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市場化運作有利于杜絕政府的越權行為,將政府不該管的和可以由中介機構代為管理的事項從政府的職能中分離出去,將這些項目從審批改為市場化運作,政府由市場管理的角色轉換為社會監督的角色,由收費轉換為服務,這一轉換是市場化的需要,由于這一轉換,從源頭上把住了權力的越位,使權力與利益實現了有效分離,扼制了政府越權行為的發生。
二、市場化運作有利于防止政府職能的錯位和缺位
長期以來,政府許多職能部門間的權責不清,在事權劃分上存在著重復、交叉等錯位狀態和部門間互相推諉扯皮,有些業主找不到主管部門的政府職能缺位現象。表現為在審批中對無關利益的事項你推我,我推你,有利益的事項則層層設卡,常常發生“公章旅行”的事件,讓當事人感到十分的無奈,有的當事人為了達到盡快辦成事的目的,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請客送禮,這種體制為權錢交易提供了“溫床”。市場化運作有利于防止政府職能的錯位和缺位,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實現了部門的聯審。是一種依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購中心以及招標投標管理中心將一切適于市場化運作的事項都集中到一起,運用市場的手段來運作的全新模式,政府只起到一個監督和管理的作用,從一個運動員的角色變成了裁判員,政府的職能部門形成合理的權力結構,使各種權力之間既相互配合,又彼此制約;既注意提高效率,又通過層級監督及內外分權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由裁量權和隨意性,保證了權力公正行使。市場化無疑在政府的公共權力與公民的利益之間找到合理的分界點,并通過法律加以限定,使政府的權力不錯位、不缺位。
三、市場化運作有利于從源頭上扼制腐敗行為
市場化運作究其特點有三性:一是制度性。國務院相繼出臺了《行政許可法》、《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等有關市場化運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各地政府也相應制定了公開競標必須遵循的原則。如市區環保原則、市區景觀效果原則、市場取向原則、法律規章程序的原則、市民認可原則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等等,使市場化運作有法可依,市發改委還根據近年來我市招標投標工作出現的問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招標投標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具體翔實的改進辦法。二是公開性。首先通過召開各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會,在報刊、網站上刊登公告和信息,爭取社會各界同行的最廣泛的參與;其次是招投標操作過程的公開和透明,采取專家論證、社會聽證、集體決策等多種形式,制定起拍價,提高測算工作的準確性和民主化程度;再次是將招投標結果公示,公布競標前三名候選人,在經公示后無投訴和爭議的情況下最后確定中標人,并做好政務公開。三是時效性。規定了刊登信息的時間不得少于20天,自中標通知發出后一個月內必須簽訂工程合同書。四是科學性。成立專家庫,隨機抽取有關專家,對項目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定,組織力量對標的進行統一規劃并辦理相關手續,有的要進行前期運作(如收儲閑置土地),邀請相關單位對設計方案進行認證。五是效益性。市場化的運作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為政府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據筆者了解,今年在武夷山召開的第八屆國際旅游投資洽談會土地專場拍賣會共推出8個縣市的12幅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成交11幅,土地總面積138709平方米,成交地價款14936萬元(平均每平方米地價為1077元),比拍賣底價8991萬元,超出5945萬元,漲幅為66%,其中單位土地地價最高的為政和縣的第11宗地,達到每平方米4071元。另據市建設工程交易管理中心對今年1—5月份公開掛牌交易的**市婦幼保健院門診綜合大樓工程等20個招標項目統計表明,最高優惠率為邵三高速公路**段綠化工程,達到74.48%,今年1-5月的招標項目平均優惠率達到39.27%;據國土資源局對上半年我市礦業權掛牌出讓情況統計,出讓項目19個,收取價款504.72萬元,超過前三年的總和。這些實例,體現了市場化運作創造的經濟效益是顯著的。由于具備了這些特性,使市場化運作有了客觀、公正、規范、效率、效益的保障。實踐證明,市場化運作是轉軌國家向市場經濟過渡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好機制,好方法。此舉不僅規范了政府行為,也激活了市場,使開發企業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防止了暗箱操作、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而且為企業的發展贏得了時間,縮短了建設周期,也為政府增加了財政收入,從源頭上扼制了腐敗行為的發生,是一件使政府和開發商雙贏的好事。
四、我市市場化運作的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
(一)、現狀分析
市場化運作,有利于盤活國家公用資產,拓寬城鄉融資渠道,服務城鄉經濟建設,是經營資產的新內容,也是運用市場機制替代行政職能分配生產要素的新嘗試,我市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群眾真正知道和理解的不多。市場配置資源實質上是按社會有效勞動和生產要素來分配利益,同時也是從利益主體一元化變為利益主體多元化,由于市場法制不健全、經濟行為不規范、改革不配套和某些政策導向的偏差和混亂,使利益關系的矛盾變得十分復雜,這就必然使人民內部由于利益關系所產生的矛盾凸現出來,而且各種矛盾又都折射為領導和群眾之間的矛盾。如當時浦城公交在施行客運線路公開招標后,公司部分職工到市政府集體上訪,要求“市領導主持公道,還以合法權益”。
2、有的部門觀念滯后,存在思想認識問題。從調查中了解到,某些部門的領導,思想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的時代,總是強調各種理由,抱住“搖錢樹”不肯放,明改暗不改,實質上是迷戀手中的權力,為了部門利益,不顧改革大局。
3、法治不健全,運作過程不夠規范。一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具體立法滯后,導致有的管理部門行為缺乏法律規范,少數項目業主逃避招標、虛假招標,不按照法定程序開標、評標和定標;另一方面,社會投資主體的經營行為缺乏法律指導,有的投標人串通投標,以弄虛作假和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中標,在中標后又擅自轉包和違法分包;二是信息渠道不暢,新聞、社會聽政、民意調查的范圍和力度不夠;三是標的定價、會址選擇、技術勘察、招標程序及后續監管等缺乏統一的規范性標準。
(二)對策建議
1、加強領導,創新觀念。市場經濟下的政府是一種有限權力政府,政府和市場構成二元社會結構,凡是市場和社會可以自行調節與自我管理的,政府不能越俎代庖。按照國際慣例辦事,就要加快改變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逐漸減少政府的作用范圍,讓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市場能做好的就交給市場去做,市場做不好的,看其他社會中介組織能不能做,都做不好的事情,再由政府去做。但政府也不是一放了之,要成立工作聯席會,部門間加強分工和合作,做好有關法律法規培訓工作,出臺有關招標投標、政府采購重大事項的綜合性政策,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
2、加強監督,提高透明度。要加強對招標投標活動各方主體的監管。其中包括對業主招標投標行為,對招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對施工企業、勘察、設計、監理單位以及執業人員的監管,建立業主、施工企業、勘察、設計、監理單位和招標機構的不良行為公示制度。通過疏通和擴大社會信息渠道,加強社會溝通,增加社會的開放性和透明度,使人民群眾直接參加社會管理,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市場,對于重大社會問題的處理決策,也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使決策能夠得到各界群眾的廣泛理解和支持,擴大群眾的參政度。
3、加強立法,培植市場。一是加強市場立法,制訂市場交易規則。要組織力量根據各行各業的市場化運作不同情況和特點,制訂相應的規范的配套法律、法規,建立招標方案的核準、、候選人公示、備案及統計“五項制度”,使主管部門和投資主體在統一的市場規則、條例和秩序下進行競爭;二是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市場交易主體。打破地區界限。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采取一視同仁的政策,形成開放、平等、競爭、公平交易、輻射全國的經濟區域局面,加強信息和溝通,使參與市場交易的主體多元化;三是大力發展中介組織和服務機構,完善企業和市場服務體系。把那些屬于應該由社會中介機構和服務機構承擔的職責從審批職能中分離出去,建立市場交易服務事務所,做到人職分離,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部門不與所屬機構搞“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由政府制訂中介組織的法則,如經紀活動管理規定等。
4、營造環境,鼓勵民間投資。首先要在保持穩定的條件下,加快發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審批制度改革,降低準入門檻,提高辦事效率,拉開城市框架,改善投資環境;推進農村信用社支持“三農”工程的開展,推動農業發展,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民間投資,大力提高生產力水平,刺激消費增加,使正確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有更強大的物質基礎,形成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和分配格局。
5、挖掘潛力,揚長避短,進一步擴大市場配置資源范圍。要根據**市市場化運作剛起步,經濟總量低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地域特點,充分挖掘潛力,揚長避短。一是實行分散招標、化整為零的策略,如今年的第八屆武夷山國際旅游投資洽談會的模式。二是實行鼓勵聯合、化零為整的策略,允許和支持個體、私營和國營、集體企業以聯合體的形式參加競標,也可以與外地企業或外商合資,以股份合作制經營;三是深化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范圍,大膽創新、大膽實踐,挖掘在現有保留的審批事項中是否還有適合市場化運作的項目,如建設部門的商業建設(包括房地產建設、營業性設施建設等)規劃審批、環保部門的污水、廢氣排放總量標準以上的收費競標等。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中定位思考
- 下一篇:四型機關創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