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12 02:51:00

導語:基層干部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干部管理思考

適應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特點和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基層組織工作,對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和政權建設,建設和諧社會,全面實現黨的十七大確立的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市立足基層工作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膽創新基層組織工作的理念、機制和方法,開創了基層組織工作的新局面。

創新用人理念,為優秀干部脫穎而出“搭好臺”

組織工作的核心是人的工作,選賢任能是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基層組織工作,至關重要的就是要把熟悉基層、熱愛基層、心系群眾、作風扎實、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選拔到基層領導崗位上來。近幾年,**市積極適應新時期基層工作的特點和要求,自覺轉變觀念,確立新的用人標準,放寬視野,不拘一格地選拔賢能之士擔任基層領導干部,為優秀干部的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拓寬選拔任用干部的視野。基層工作直接面對人民群眾,其工作環境和條件具有多變性、挑戰性,要求基層領導干部不但要有較強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還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夠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市在選拔基層領導干部時,破除保守、僵化的用人標準,摒棄唯學歷、論資歷、看關系的錯誤觀念和做法,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以崗位需求選人,以服務大局選人,以公道之心選人。特別是注意把上級滿意和群眾滿意統一起來,大膽啟用觀念新、知識廣、能力強、素質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干部,選拔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能人、賢人從事基層領導工作,一大批在群眾中有影響力、號召力、組織力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強化選人用人手段,確保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近年,**市委結合基層工作的用人需求和人才現狀,強化選賢主體意識,建立多元化的選人用人新機制,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搭建了好的平臺。新的用人機制綜合考慮基層工作的性質、基層干部個性特質、外部環境等因素,科學建立競爭上崗評判體系,并把下派鍛煉和培養、發現、選拔干部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領導工作結合起來,重視對基層直接成長起來的干部的培養和使用,使之有均等的選任機會和發展空間。**年,**市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強化干部選拔任用競爭機制為目標,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采取百分制考核,雙向選擇方式,并通過調查、座談等方式核定考核結果,共選拔干部55名,其中正科級17人,副科級38人,女干部占總提拔干部的五分之一,產生了良好的激勵和示范效應。這些干部到任后,工作認真負責,開拓性強,為基層工作特別是農村工作增添了活力。

實行“陽光操作”,健全選人用人監督機制。我們始終把監督制約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環節來抓,先后制定了民主測評、競爭上崗、考察考核、責任審計、公示公開等一系列的監督制約措施,把自下而上的監督與自上而下的監督相結合,把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把自覺接受監督與群眾自發監督相結合,把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相結合,有效防止了干部的“帶病提拔”。

創新培養機制,為提高基層干部綜合素質“鋪好路”

組織工作不僅要發現和用好干部,更要管理和培養干部,促使其有更大的發展。近年來,**市以提高基層干部的行政能力為核心,以各級黨校為主陣地,把干部教育培訓的普遍性要求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結合起來,全方位培訓和鍛煉干部,探索基層干部成長和發展的新機制,極大地增強了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行政能力。

加大“專班”培訓力度,提高干部綜合素質。市委按照中組部關于加強干部培訓的總體要求,認真分析全市干部現狀,全面總結干部管理和教育培訓工作的經驗,積極探索干部教育培訓的新形式、新機制,適應工作需要,大批量、多途徑地培訓干部,努力打造學習型、創新型干部隊伍。三年來,依托市委黨校共舉辦各類常規培訓班、主題培訓班、組織和政工干部培訓班、青干班、企干班、村干班87期,培訓干部近8000人次;選送146名干部參加省、州以上學習培訓,組織10832名行政事業單位干部參加大專以上學歷教育;依托行政學校、農函大、農廣校等建立農村干部培訓基地,舉辦特色培訓班和基層干部實用技能培訓班,共培訓干部1.5萬多人次、農村黨員10萬余人次。全市村干部中,懂2—3門農村實用技術的達到85%,高中以上文化的占72%。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全市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的政治素質、政策水平、領導水平、工作技能、學歷水平都有了全面提高,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大掛職鍛煉力度,拓寬干部成長渠道。一是有計劃地從市直機關選拔比較成熟的后備干部到鄉(鎮)擔任黨委副書記和鄉(鎮)長職務,歷練意志,鍛煉能力,了解基層,積累經驗。近年來,先后有16人走出機關,到鄉(鎮、辦)任職,既改變了基層的領導班子的結構,也鍛煉和培養了年輕干部。二是本著“精干高效”原則,采取“兩推一選”的辦法,配齊、配強村級領導班子。2004年以來,共從市直和鄉(鎮)機關選派干部722人到村任職,全市村級班子成員帶動農民致富的能力和素質明顯增強。三是實施“十百千”干部“充電工程”。即每年選派10名以上鄉(鎮、辦)及市直部門正職到省內外發達地區掛職鍛煉,組織100名以上干部外出培訓學習,選派1000名左右的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到民營企業或發達地區培養鍛煉。近兩年來,全市先后選派了44名優秀鄉(鎮、辦)黨政主職到山東省煙臺市,武漢市洪山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等地掛職鍛煉。這些掛職干部不僅帶回了新觀念,還引進了幫助農民增收的實用技術和新項目。

加強后備干部管理,為培養干部選擇重點。市委始終把后備干部的培養選拔,作為干部隊伍持續健康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建立了以年終考核推薦為主、其他推薦形式為輔的干部推薦機制,緊密結合實際,將平時公開選拔、干部考察中發現的暫未提拔使用的優秀年輕干部,按規定程序確定為后備干部。截止目前,全市260名后備干部中,35—40歲78人,占30%;35歲以下182人,占70%。堅持選、培、用相結合,制定了《選派機關后備干部到村任職方案》,分期分批選派后備干部到基層、企業掛職鍛煉,近三年共選派68名后備干部到村、社區或企業黨組織擔任村黨支部擔任第一副書記或黨建指導員,通過掛職改變了原來的“三門干部”狀況(從家門到學校門再到機關門),提高了后備干部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對條件成熟的后備干部,及時提拔任用,**年新提任的55名干部中,后備干部39名,占新提拔干部總數70%。

創新保障機制,為調動基層干部積極性“支好招”

就基層組織工作整體而言,選人育人是基礎,用人是關鍵,留人是保障。近年來,**市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人、關心人,解決好基層干部特別是村級干部的后顧之憂,使他們釋放出了更大的工作潛能。

村委會工作是基層工作中的基層工作,村干部是農民的主心骨,更是帶領村民全面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頭雁。長期以來,受行政體制和財力的影響,村干部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得不到很好地保障。“政治上沒出路,保障上沒靠頭”成了絕大多數地方村干部的心理寫照,極大地影響了村干部的工作熱情,也使得村干部出現了后備干部匱乏、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為了加強村委會工作,**市委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村干部待遇,優先建立健全了生活保障機制。市財政逐年提高村干部工資標準,實行工資“打卡制”。目前,全市村干部的年平均工資達到5100元,比2004年凈增了2100元。**年,市委組織專班深入鄉村,對村干部養老保障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決定自2008年起,全市全面推行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切實解決村干部老有所養問題,從根本上解除村干部的后顧之憂。這一決定,極大地激發了村干部的工作熱情,穩定了村干部隊伍,也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村委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