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評先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5 03:36:00

導語:考核評先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考核評先經驗交流

考核評先本是件十分嚴肅和重要的事情,其目的是為了總結工作,比較優劣,激勵先進,督促后進,以期做好來年工作。但是,每逢此時,在考核評先中就會出現一些形式主義,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輪流坐莊式的形式主義。在評先中不管每個人的表現和工作實績如何,奉行“人人都有份,先進輪流當”的原則。前年是張三,去年是李四,今年是王五,以此來避免評先中出現的“矛盾”。這種大鍋飯、走過場的形式失去了獎勤罰懶的作用,助長了“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思想和無所謂態度,挫傷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二是按需分配式的形式主義。評選先進,不以表現和實績為依據,而以是否“需要”為標準。去年張三要評職稱,為加重與其它單位的人競爭的籌碼,就讓張三當先進;今年李四要提拔,今年的先進就給李四。

三是領導指定式的形式主義。誰當先進,或由領導指定,或由領導派人把意圖帶到評先會場,或是領導先行發言,說出傾向性意見,定下基調,誘使或迫使與會者照此辦理。這樣定的先進,往往是領導眼中的紅人或與領導關系親近的人,從而把大部分職工晾到一邊。

四是投票決定式的形式主義。通過民主投票評選先進本來是正確的原則和方法。但是,一味相信票數,誰的票數最多,誰就當選先進,就容易使那些夸夸其談、左右逢源、不講原則、“和事佬”的“好人主義”者,由于“人緣好”而成為評先中的佼佼者;而那些工作認真負責、堅持原則、敢說敢做,但不善于“交際”的人則由于“得罪人”而落選。這種做法容易誘使人們在工作中“光種花”,不敢開展必要的批評,不敢堅持原則,不敢認真負責。

五是比例分配式的形式主義。評選先進,不考慮各個單位的實際情況,把指標按比例分配,當一個單位不能分配一個指標時,就只有和別的單位合在一起評,但由于互不了解,評出的先進不一定準確,同時,也使有的單位因名額有限而當不上先進;二是有的單位明明選不出符合條件的先進,但由于有名額指標,因而,也要“矮子里面挑高個”,使評選的先進質量下降。

針對考核評先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首先,健全考核評選制度,規范考核原則、標準和程序,避免考核評先中的隨意性、盲目性和形式主義。考核評先要堅持客觀、公正、民主、公開和注重實際的原則,實行領導與群眾考核相結合;上對下考核與下對上評議相結合;年度考核與評時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認真安排好考核評先工作的各個步驟和環節,按考核程序,考評每個人的德、能、勤、績。真正把能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廉潔奉公,遵紀守法,有較高職業道德和思想素質,業務技術突出,勤奮敬業,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較強事業心責任感,成績突出的人評選為先進,考核為優秀,以起到表揚先進、鼓勵中間、促進后進者的作用。

其次,加強領導和組織,嚴格管理,努力克服“認認真真走過場”、“踏踏實實搞形式”的現象。評比之前,要認真安排評先工作的步驟和環節,要列出經職工認可的嚴格的評比條件,公開評選辦法,公開評先指標,使評選先進的工作高度透明;評比中要注意走群眾路線,在個人述職的基礎上,經群眾、基層部門初評并報審核小組審議后再行決定。先進評出后要認真進行宣傳、表彰。

再次,再在評選綜合獎的同時,多設單項獎,以扭轉“標兵”難評,先進難當現象。如結合單位實際設立適合本單位實際的單項獎。其好處在于使群眾感到實實在在,能用實事來評,敢拿數據來比,誰在哪方面成績突出,誰就能當選為哪方面的先進。這樣可以解決對先進人物求全責備問題,既可避免“攀比”現象,又可形成只要努力工作,先進人人都能當的良好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