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幫扶思考

時間:2022-10-16 11:43:00

導語:新農村建設幫扶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幫扶思考

黨的十七大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遍_展部門包村幫扶工作、合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建立健全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的重要舉措。**市堅持高點定位,強勢推進,積極探索實踐,強力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水平,有力地促進了幫扶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為加快全市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創新理念謀劃全局,精心運籌幫扶工作目標重點

駐村伊始,我們對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農村幫扶工作進行深入分析、專題研究,一致認為,目前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實現了良好開局。但總體進展不平衡,有些中間狀態村一直沒有大的突破,部分弱村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嚴重影響和制約全市新農村建設大局。對此,必須進一步鼓勁加壓,促進中間狀態村和經濟薄弱村盡快打開局面、奮力趕超。實行部門幫扶、干部駐村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有效形式,通過發揮啟迪、引領、助推作用,能夠搭建良好平臺,注入新的動力,啟動內因、整合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積極性、釋放生產力、求得大發展。為此,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全面組織動員,統籌規劃安排,明確要求各級各單位和全體幫扶隊員做到“三個務求”:一是在指導思想上務求高境界。從以工補農、城鄉統籌發展的高度看待幫扶工作,從創先進、育典型、出亮點的新視角審視幫扶工作,從促進幫扶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角度統盤謀劃,在更高層面上駕馭、運籌幫扶工作,真正通過幫扶使村莊進入加快發展的快車道,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強有力的助推作用。二是在工作著力點上務求解難題。注重破解影響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突破瓶頸制約,徹底改變被動局面。三是在工作要求上務求高標準。變救濟式幫扶為開發式幫扶,短期幫扶為長效幫扶,變給錢給物常規幫扶為幫助理思路、興產業、促進長遠發展。我們按照一切工作具體化的要求,對照五項任務,確定了實施產業富民、科技入戶、牽手千戶、村企聯建、強基固本、和諧村莊創建“六項工程”這一抓手,提出了“232263”幫扶總體目標,即通過1~2年幫扶,新上規模以上產業項目20個,培訓農民3萬人次,新增務工經商人員2萬人,農民收入增長20%以上,60%的村成為經濟發展先進村,30%的村建成基層組織建設先進村、文明小康村和經濟發展明星村。各級各單位按照全市總體部署,結合幫扶村實際,都提出了具體幫扶目標,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工作計劃和配套措施,實現了幫有目標、扶有抓手。

二、打通關節重點切入,突破加快發展的瓶頸制約

幫扶包駐的弱村由于歷史延續、區位資源、干部建設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發展緩慢、各種矛盾交織,農民群眾改變現狀、加快發展的愿望和要求十分強烈,對幫扶干部寄予很高期望。確保幫扶工作有效切入、深入開展,必須堅持因村制宜、一村一法,抓住主要矛盾,找準突破口,致力解決群眾最關注、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破解制約發展的癥結,才能做活幫扶工作大文章。為此,我們要求各幫扶部門和廣大幫扶隊員啟動工作分三步走,做好四項基礎性工作:即采取總分總的方法,幫扶部門先行召開一次班子成員會議,確定幫扶總基調;幫扶工作組進村調研,通過召開一次村“兩委”成員會、逐戶促膝談心發放一份調查問卷、召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以及形成一篇有問題、有分析、有對策的調研報告等四項具體工作,全面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幫扶部門與村“兩委”成員集中座談研究,針對查找出的問題,確定幫扶目標重點、方法步驟,集中力量、集中資金卓有成效地開展幫扶工作。市委組織部、大安經濟園區等工作組針對幫扶村班子渙散的現狀,結合村“兩委”換屆,指導幫助選出致富帶富能人擔任村支書、村主任,通過建強班子,強化核心、凝聚人心,迅速擺脫被動局面走上正軌。市建設局、規劃局從編制村建設規劃入手,幫助理清了村莊建設發展思路。市財政局、市委辦等單位工作組進村后首先籌資改造了年久失修的村辦公場所,提高供水、供電標準,將村主要干道、田間生產路全部硬化、綠化、亮化,新建和擴建了花生、大蒜批發市場,解決了制約發展的根本性問題,贏得了干部群眾的信任支持。市執法局工作組為有效解決西磁陽村苗木傳統種植產業中的銷售不暢、效益不高等問題,配合村“兩委”積極篩選品種、聯系苗源,引導群眾調整種植品種;同時制作了苗木生產購銷網站,組建了苗木產銷協會,沿濟陽路兩側開辟了4000平米苗木市場,配套完善了餐飲、超市、飯店和休閑娛樂設施,優化了結構、搞活了銷售。去冬今春新發展高價值苗木300多畝,運銷各類苗木、大型樹木35萬株,實現收入400多萬元,苗木主導產業初具規模。

三、突出中心牽動全局,力求幫扶工作整體推進全面提升

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任務,也是解決農村所有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始終把加快發展、促進增收作為貫穿幫扶工作的主線來抓,堅持一切工作圍繞增收展開,以促進收入快速增長牽動村莊各項工作全面上水平,努力實現幫扶工作的新突破。一是內引外聯,在發展富民項目上實現了突破。各部門為幫扶村爭取扶持項目36個,協調各類資金2600萬元,其中無償資金320萬元。各工作組會同村“兩委”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挖掘潛力啟動民資,引進資金項目、興辦富民產業。截止目前,新上和擴建富民項目103項,已竣工投產56項,其中投資200萬元以上的項目21項,完成總投資3.5億元,實現了幫扶村工業企業發展的新突破。二是優化結構,在發展特色農業上實現了突破。引導群眾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擴大蔬菜、苗木、花卉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依托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肉蛋雞、肉鴨、生豬規模飼養,新增大蒜大蔥等蔬菜種植專業村24個,花卉種苗專業村8個,畜禽養殖專業村18個。積極與浙江、廣東及我省膠東等地區聯系,與市內大型企業合作,多渠道轉移富余勞動力,調整就業結構,新增務工經商2.3萬人,年人均收入可達萬元以上。三是啟動活力,在強化科技推廣上實現了突破。結合“123”農民培訓工程,發揮農高園人才、技術、品種優勢,多措并舉、整合資源,加強農業實用技術和致富技能培訓,發放科技致富書籍4.5萬冊,推廣新品種20個、實用技術30多項;組織干部群眾到長興、蘇北及我省膠東地區考察12次,舉辦培訓班26期,共培訓農民3.2萬人次,幫扶村95%的青壯年農民普遍掌握2—3項實用技術和致富技能,實現了村村都有致富帶頭人、家家都有明白人。四是拓展范圍,在村企聯建上實現了突破。組織50家駐兗和市直企事業單位與村莊實行一對一攜手聯建,建立了村企合一、鏈式經濟、扶持項目、扶貧濟困、文化共建等五種幫扶模式,企事業單位成為村莊加快發展的動力引擎和有力支撐,村莊成為企事業單位發展新的空間領域和以工補農的有效載體,實現了合作雙贏。五是深化內涵,在扶貧濟困幫扶困難群眾上實現了突破。組織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1000多名黨員、干部職工和社會熱心人士,與農村特困家庭實行一對一結親幫扶。在解決燃眉之急的基礎上,幫助困難家庭學會一門實用技術、找到一條致富門路、新上一個致富項目,建立長期幫扶機制。截止目前已募集捐款56萬元,米面油21萬斤,衣物用具1100多件,幫助聯系致富項目180項,65%的困難家庭擺脫困境,近半家庭實現脫貧致富。六是強化基礎,在和諧村莊創建上實現了突破。按照“五個好”要求和“雙高雙強”標準,協助搞好村“兩委”換屆,幫扶及聯系村全部順利選出了新一屆致富帶富能力強的村“兩委”班子,村級組織和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管理日趨規范,班子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建設、改造文化廣場、休閑娛樂中心、衛生室、圖書屋80余處,新建、改造村辦公場所62個。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娛活動,深化“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建成生態文明村、文明小康村68個,營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濃厚氛圍。

四、嚴格責任強化督查,健全幫扶工作保障機制

為確保幫扶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并取得預期效果,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幫扶部門和單位的組織協調,對幫扶干部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建立健全了“四個機制”。一是責任機制。成立高規格的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市級領導分鎮聯系督導,領導小組成員組成8個工作組分赴各鎮包保負責,市隊組和幫扶隊員逐級傳遞責任,建立嚴格的目標管理制度。二是工作推進機制。加強調度管理和協調服務,制定了隊長月例會、工作月季報、現場觀摩、情況通報、考勤督查、評先樹優等配套制度,管理更趨規范、科學。三是督查機制。嚴格周調度、旬匯總、月通報,量化記分、建檔立冊,每月出一期《督查通報》,通報考勤和工作開展情況。四是考核獎懲機制。制定了科學具體的督查考核辦法,把幫扶工作列入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幫扶隊員實行年終單獨考核,按工作實績獎優罰劣,從根本上解決了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從根本上確保了新農村幫扶工作扎實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