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可持續財源思考

時間:2022-10-17 03:17:00

導語:我區可持續財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區可持續財源思考

抓好財源建設,培植和壯大可持續財源,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手抓財源建設,一手抓征收管理。自1998年以來,區級預算收入實現了快速、持續、平穩增長。**年區級財政收入69442萬元,年均遞增12%,區級財政的穩步發展為促進地方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區的財源培育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對區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發展目標而言,尚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問題表現為:1、區級財政壓力增大,行政區劃調整后,區級財力在供需關系上將面對相當大的矛盾。2、財源基礎不穩固,增收主要依賴于管理性增長。3、財源可持續發展后勁乏力,發展空間受限制。

市政府決定今年重新確定市、區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我區如何適應新的財政管理體制變化,在確保國家和省市利益的前提下,增加區級財力,保障有效供給,實現財政振興和促進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變化了的形勢、任務和要求,圍繞培育可持續財稅,提高財源效益,做大做強區級財政這一中心,確立正確的財源發展戰略思想,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抓好財源建設,培植和壯大財源基礎,形成具有**特色、結構合理、比例協調、持續發展的財源體系。

一、實行新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后,我區財源結構的變化趨向

按照市政府今年重新確定的市、區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市對區在事權劃分的基礎上,收入的劃分、分享比例及收入增量部分的分配方面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一是收入結構的變化,市級固定收入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與牌照稅、資源稅、耕地占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契稅、海域、場地礦區使用費收入,市級管理的國有資產經營收益,列入預算管理的市級各項基金收人及其他收入等。區級固定收入包括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屠宰稅,區級管理的國有資產經營收益,按規定屬于區級的行政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專項收入、其他收入、政府性基金等。市、區共享收入為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

二是分享比例的變化:增值稅分享比例由原來的1.56%提高到2.25%,營業稅分享比例由6.25%提高到9%,企業所得稅分享比例由原來的6.25%提高到9%;房產稅取消增量返還100%市區共享分享比例由原來的25%提高到30%;個人所得稅由省級固定收入變為市區共享收入,分享比例為9%。

從以上變化的趨向不難看出,如果把發展我區稅源的立足點放在以我區的固定收入來考慮的話,顯然是不現實的和行不通的。這是因為在我區的總收入中區級固定收入比重小,以**年為例,我區實際固定收入僅占總收入的0.4%。二是我區固定收入稅種屬于土地資源稅類和行為資源稅類,且稅率又很低,是從屬于經濟發展的稅種。而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收入占**年總收入的90%,我區從中分得財力5019萬元,占當年財力10550萬元的48%。為此,必須把發展我區可持續財源建設的重點納入到宏觀經濟發展的戰略來考慮。

二、推進財源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幾個關系問題

經濟決定財源,財源反作用于經濟,經濟發展是財源的基礎,是開辟稅源、增加收入及改善財政狀況的根本途徑;財政實力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把培育我區可持續財源納入宏觀經濟發展戰略來考慮,并在財源發展戰略思想方面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中央、省、市稅源和我區的稅源關系,即只有在保證中央、省、市利益的前提下,大力培植我區的稅源,確保區級財力的有效增長。二是遠近關系,財源建設必須有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某一階段經濟發展搞多大規模,若干年后又以什么為后續產業,都要有個遠景設想。就我區而言,近期財源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調整結構,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中期發展規劃,選擇發展重點,培植有后勁的財源。三是支柱財源與非支柱財源的關系,從我區近幾年來的實際情況看,第三產業財源占稅源比重的80.31%,是支柱財源。第二產業稅源占19%,第一產業占稅源0.69%,均屬一般性財源。當然支柱稅源的主導地位是相對一般財源而言的,沒有一般也就無所謂支柱,然而隨著稅源建設的變化發展,支柱財源與一般財源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促進與相互更替的。因此。必須主、次結合,協調發展,立足當前,提高支柱財源,著眼長遠,發展一般財源,才能使我區的財源枝繁葉茂,長盛不衰。四是解決好“取與予”的關系。財源建設的直接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積累。而財政收入有賴于財源培植。通常情況下,增加財政收入靠“取”,培植財源靠“予”,“取”“予”適度就出財富。要像市委王富玉書記所說的那樣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善待企業,善待企業家,善待“衣食父母”,牢固樹立“讓企業賺錢,促**發展”的觀念,在大力改善企業發展“軟環境”,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途徑重點扶持和幫助骨干稅源企業,增強骨干稅源企業“造血功能”的同時,每年都從區級預算內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財源建設。即建立“誰作貢獻誰光榮、多做貢獻多獎勵”的激勵機制,對企業實行財政增收獎勵。

三、大力培育我區可持續財源重點選擇

新**的成立,將為做大做強區級財源“蛋糕”創造歷史機遇,同時,選擇優勢,確定財源重點,實現財源建設新的突破,從而增大我區的經濟實力,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做大做強我區可持續發展財源的總體思路是:調整結構、促產培源、“貼身服務”、“放水養魚”,根據這一思路,我們必須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優化第三產業結構,壯大主體稅源

隨著我區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化,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結構比例將發生較大變化,但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航空運輸、旅游、商貿、電信、房地產等行業的發展將會隨著新一輪經濟發展高潮的到來出現明顯加快發展的趨勢,產業優勢更加突出,對稅源增長的貢獻率將不斷提高,按比較謹慎的估計,在未來一段時期,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0%左右是可以確保的。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力發展市場主體,增大**商團和抓緊規劃建設一批中高級批發市場,營造貨如輪轉的商流產業帶。**要率先實現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商貿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我區商貿業的重點是:提升商業產業素質,引進有實力的大型商貿企業進駐,發展高起點工商業,加強我區的集散、服務功能。發展商貿業的主體是商貿企業,目前我區商貿企業還不夠多,特別是規模以上即批發企業年銷售2,000萬元、零售企業年銷售500萬元的企業**年有1274家,占全市4298家的29.4%份額占不到三分之一,必須采取雙管齊下的辦法壯大**商團,培育更多的商業龍頭企業。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知名商貿企業加盟**商團,提升商貿產業素質;另一方面做好在商貿領域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頭戲,吸引更多的外地私營企業主到**來落戶,到**開公司,發展更多更強的商貿企業市場主體。要緊緊抓住??诔鞘兄行摹皷|移”戰略實施的機遇,抓緊規劃建設一批中高級專業批發市場,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營造貨如輪轉的商流產業帶。近期內要加快**機場花卉交易中心、江東新市區水產品交易市場暨中國水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建設,抓緊規劃實施桂林洋摩托車交易市場、江東新區生物醫藥交易市場和大致坡鄉鎮果菜批發市場、種苗交易市場。

二是憑借優勢,加快發展旅游服務業。**年我區旅游服務業營業額收入8.16億元,比上年增長3.8%,發展速度較快,潛力也很大,是我區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隨著東海岸旅游開發帶戰略的實施和旅游業內、外部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區的旅游經濟將進一步繁榮發展,旅游業將進入一個更加穩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當前要不失時機對紅樹林、桂林洋海水浴場等旅游景點進行規范化綜合整治和整體形象進行包裝設計,著力打造旅游精品,盡快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休閑線路和產品。在抓緊著手對區域內旅游資源、旅游項目進行深入的調查、勘測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的同時,繼續對區域內重點旅游項目、旅游設施的招商引資、開發引導和服務跟蹤工作。

三是大力發展航空交通運輸業。**年交通運輸業提供的稅源重7008萬元,占全部稅源比重的24.4%,比上年增長8.7%。特別是航空運輸,發展速度較快、潛力也很大,以海航為例,經過短短10年的時間,海航已由一家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開通了400多條航線,航空網絡覆蓋全國800個城市,每周有2,000多個航班,**年海航集團收入就達60多億。在海南納稅2億多元,其中在我區納稅就達1億多。類似海航的企業還有南方航空海南集團,她在**這片熱土上已經默默無聞辛勤耕耘了十年,為我市、我區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見航空運輸業發展方興未艾、大有可為,將是我區稅源建設中一支生力軍。

(二)加大工業發展力度,培植新興財源

工業在經濟建設中所占據的主導地位,決定了它在財源建設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力。我區與兄弟區在可持續財源建設進程中存在的最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工業化水平差異之上。按照一般的經濟發展模式,較發達經濟地區工業稅源的合理比例為40%左右,我區工業稅源比例遠低于這一比例,僅為19%,為此,只有走工業強區這條路,突出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工業稅源的收入比重,培植工業成為我區主導財源,是我區加快可持續財源建設的關鍵環節和有效措施。我們一定要圍繞市委提出的“做大工業”,的思路,搶抓戰略機遇期,加快推進,“工業強區”進程。一是要對現有的工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穩定和發展現有財源,二是要以效益為導向,從推動內涵發展人手,壯大工業財源。引導企業像恩威制藥那樣從內涵擴大再生產人手,以強化管理、改進技術、占領市場來提高企業素質、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三是結合招商引資抓好桂林洋機械工業片區和江東新市區醫藥園區建設,促進企業集群化發展,以園區產業拉動經濟快車的同時,實施低成本和提升信息化戰略,著力打造“無費園區”和“數字園區”。即實行“無費制”,凡進入園區的企業只收稅,不收行政事業性費用。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要抓緊將開發區建成“以電信全服務為基礎、寬帶信息網絡為平臺、數字化商業服務為應用”的數字園區,為區內企業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以良好的環境吸引投資,以創新的體制凝聚企業。

(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培植基礎財源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對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增加財源收入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區農村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根據“富裕農民,服務城市”的工作方針,重點推進“菜籃子”工程產業化,**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65億元,比上年增長6.9%,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7.1億元,增長10.5%,但由于受區域條件的限制,我區可用于開發及耕種用地十分有限,另外由于受歷史的原因,純農業稅源檔次較低,收入絕對數也不可能有大的增長。隨著新**發展區域的拓展,我區的農村經濟躍居全市榜首,農村經濟必將發生質的飛躍,必將成為我區農業財源的巨大潛力。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中我們必須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稅源增長,后勁增強”總體目標進行。一是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為重點,采取“公司+農民”的形式,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逐步建立起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的現代農業結構,為農民的收入增長開拓新的來源,培植基礎性財源;二是要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發展優勢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讓廣大農民盡快全面進入小康生活,培植補充性財源;三是大力發展以鄉鎮企業為核心的非農產業。以羅牛山畜牧生產基地、泉涌、泉隘水產品加工廠為依托,按照“突出比較優勢,布局相對集中”的原則,在優勢農產品的集中產區組建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他們在開拓市場、引導基地、加工增值、科技創新的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大力.培植主體性財源。

(四)“精心筑巢”,培育“總部經濟”

**財源經濟發展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一個優良的環境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引來了才,引來了資,引來了商,引來了稅,興了一方經濟,富了一方百姓。據統計,**年我區年納稅額5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42家,約占全區企業總數的10%左右,但其納稅總額卻占全區財政收入的70%左右。若要問其中奧秘,其答案是“總部經濟”效應。何為總部經濟?它指的是通過創造各種條件,讓大集團、大企業將總部、包括行政、制造、研發和銷售中心設在本地區,以增強本地區的競爭力和輻射力。為此,要加快**的稅源建設,做大做強區級財力,必須精心“筑巢”,全力“培育總部經濟”,創建經濟強區。一是要對企業實行“貼身”服務,對群眾實行“貼心”服務,努力以差異性塑造投資環境新優勢,以優越的投資環境和良好的治安環境吸引境內外知名企業在我區設立區域性總部、吸引境內外商貿企業在我區設立先進的購銷機構。建議采取以下三項培育措施:其一,按照建設未來省會城市中心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地完成相關的商貿規劃,吸引總部企業進駐;其二,在努力打造第二居住地的同時,適度優先發展高級商務寫字樓;其三,抓緊制訂優惠政策,努力改造企業經營環境,創造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區有關部門要在盡快完善區企業服務中心為投資者和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外,盡快推行兩個制度。一個是“企業聯絡員制度”,將區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安排落實到企業,做到每個企業有人負責、有人跟蹤、有人協調、有人服務,做到人人深入基層,與企業保持定期溝通,主動了解企業的需求、意見和建議,及時服務到位。一個是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要對轄區內重點企業進行掛牌保護,凡受到掛牌保護的企業,區直各部門及相關單位未經區政府主管領導批準不得隨意對企業收費、罰沒和檢查,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二是要精心“筑巢”,抓緊規劃、實施大英山舊機場??谛鲁菂^建設項目及江東新區高級商務區建設,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級商務辦公場所。三是雙管齊下實施商辦稅源培植機制。首先在引導轄區內房地產開發商興建商務寫字樓供應市場的同時,從區級財力中安排的專項資金選擇商氣、人氣較旺地段,興建高級商務樓,免費提供給企業總部進駐辦公,其次在江東新市區劃出一塊區域,由區政府出資先行征用土地,無償提供給省內經營業績較好的上市公司興建商務樓,以產生“百畝商辦區相當于萬畝城區稅源”的作用。

(五)創新財政運行機制,建設“效益財政”

“欲其流遠,必浚其源”,創新財政運行機制,建立積極的財政體制既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又是加速我區財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建立,特別是隨著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公共財政滿足公共需要的壓力越采越大,提高政府支付能力問題已成為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必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創新財政運行機制,牢固樹立經營理念,建設“效益財政”,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擴大財源,提高政府支付能力。要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把我區一切可以開發資源或資產,進行聚集、重組和營運,形成投入——收益——再投入——再發展的運作機制,開辟以地、以資源生財的資金渠道。建設效益財政(土地財政)。當前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江東新市區土地這稀有資源,實行土地收購儲備,通過預征土地、設施配套、炒作升值后再向市場主體進行招標、拍賣取得土地一級市場最大化的級差地租。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新??诮⒑蟪鞘行姓^劃面積將由原來的236平方公里擴大到2305公里,使城市土地資源儲備大大增加,據估計,新??诮诳蓺w集用于開發建設的土地總量為8—10萬畝,按市國土海洋資源局的測算,今后5年內只需變現其中的20%左右,即可獲取25億元以上的收效益。即使打個折扣按測算目標的50%計算,**—2007年累計土地出讓收益可達12.74億元,平均每年超過2.5億元??梢?,創新財政運行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建設“效益財政”是開辟財源,增加收入,改善財政狀況,提高政府支付能力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