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后備干部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21 04:35:00

導語:加強后備干部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后備干部管理思考

**縣在后備干部管理中,進一步規范和改進后備干部產生、教育、培養、管理方式,努力營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年輕優秀、有發展潛力的正副科級后備干部隊伍。

擴大范圍,拓寬后備干部產生方式。明確規定后備干部人選可以是機關干部也可以是事業單位干部,對于特別優秀的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經考察符合條件的也可列為后備干部人選進行管理。后備干部推薦人選的產生可采取組織提名、考試公選、個人自薦、干部群眾10人以上聯合提名推薦等方式產生。縣委組織部根據推薦情況,到相關單位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民主推薦和測評,根據民主推薦和測評情況決定是否確定為后備干部考察人選。在民主推薦的基礎上,對確定為后備干部考察人選的干部進行綜合考核、考評,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和組織考察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報縣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

改善結構,推進后備干部隊伍年輕化。后備干部的數量一般按照領導班子職數正職1∶2和副職1∶1的比例確定,正副科級后備干部動態保持在100名左右(正科40名、副科60名)。正科級后備干部一般以30歲至35歲的干部為主體,30歲以下的干部有一定數量;副科級后備干部一般以25歲至30歲的干部為主體,25歲以下的干部有一定數量,特別優秀的適當放寬年齡限制。后備干部隊伍中,條件比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人選,一般不少于同級后備干部總數的三分之一;女干部的比例,應當不少于15%,少數民族和非黨干部占一定比例;有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干部,形成合理的專業和知識結構。

動態管理,保持后備干部的生機與活力。一是對后備干部進行科學合理分類。根據后備干部工作能力、工作經歷、專業知識、個性特點、工作需要等實際,將后備干部分為黨政類、經濟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政法類四個類別。二是加強后備干部的跟蹤考核。后備干部所在單位黨組織每半年負責組織對后備干部進行一次考核或談話,主要從后備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情況、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態度和貫徹落實情況、履行崗位職責和完成工作目標情況、工作思路創新和廉潔自律情況等方面多視角、全方位地考察后備干部,并作出階段性的評價報縣委組織部。三是加強對后備干部的培養教育。對后備干部多壓擔子,強化后備干部樹立全局觀念,群眾觀念,善于站在宏觀高度分析和處理復雜問題,使后備干部養成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處事風格,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形成開拓進取的創優意識和淡泊名利的良好風尚。四是實行備用期限時制度。后備干部最長備用年限一般不超過5年。縣委組織部適時對后備干部進行了解、掌握,根據單位黨組織對后備干部的評價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對那些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廉潔自律方面出現問題,工作實績不突出,發展潛力不大,群眾意見較大或威信不高和有其它不良表現,不適宜再作為后備干部的,及時進行調整,并補充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保持后備干部隊伍的穩定性和充足的數量,使后備干部隊伍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

拓展培養方式,提高后備干部綜合素質。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對后備干部實行“交叉互補式”培訓。對黨政類、政法類后備干部,重點進行經濟、法律、科技、金融等內容的培訓;對經濟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后備干部,重點進行政治理論、領導方式方法等內容的培訓,避免擔任領導后“只講政治、不懂經濟”或“只懂業務,不講政治”的瘸腿現象發生。培訓采取選送到黨校、行政學院和高等院校學習深造,開辦優秀年輕干部培訓班,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村委會或縣屬部門掛職鍛煉,適時對后備干部進行輪崗、交流,組織到經濟發達地區、革命老區考察和學習,組織對改革發展穩定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或者理論研討等方式,保證后備干部每年參加理論學習、培訓時間不少于20天,切實提高后備干部的綜合素質。

備用結合,創新后備干部使用途徑。在后備干部備用結合上堅持“三個優先”:提拔任用干部,優先從后備干部中選拔;推薦干部,優先從后備干部中考慮;縣委擬定選拔任用干部,優先聽取相關后備干部管理部門的情況匯報,切實為干部成長搭建平臺,為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創造公平公正的選人用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