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干部作風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23 10:14:00
導語:農村基層干部作風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強調要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作為經常與廣大人民群眾接觸的農村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其作風的好壞不但與黨在群眾中的形象息息相關,更對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強化培訓教育,夯實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基礎。要制定農村基層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建立和完善培訓工作責任制。對基層干部進行分層次、分期分批培訓,堅持經常性業務培訓和學歷教育兩手抓。要創新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除加強政治理論、經濟法律知識的培訓外,特別要側重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和農村工作、實用技術知識、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要注意改進方式方法,強化教育效果。在教育過程中,要緊密聯系農村基層干部思想作風實際,明確學習重點,從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等方面入手,精心設計專題,優化教育內容。注意不同對象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提高教育效果。建立理論業務知識培訓制度,特別是督學、考評制度,把理論學習考試成績與年終工作考核相掛鉤,督促干部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樹立宗旨意識,解決民生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和減輕農民負擔是農村民生最基本的問題。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做得怎樣、問題解決得怎樣,是衡量農村基層干部作風建設是否有效、農民群眾是否滿意的根本尺度。要把農村基層干部的作風建設落到實處,就要堅持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切實增強黨的宗旨觀念,堅持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在解決好他們實際困難的同時,充分尊重和發揮廣大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群眾中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及時進行歸納整理,變為黨的政策和部門決策,在群眾中加以貫徹實行,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推行“兩化”管理,加強內外監督。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但要達到和諧發展的目標,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正確了解黨的富民政策。因此“民主化、制度化”管理是關鍵環節。民主化管理方面,一要完善民主管理機制。重點是推行“陽光政務”,實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公開辦事程序,明確辦事標準、辦事時限和辦事結果的要求,增強政務透明度,進一步擴大社會公開承諾服務的范圍;定期開展對領導干部和行業系統的民主評議,并將評議結果作為干部和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據。二要健全民主決策機制。鄉鎮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和項目出臺前,要集思廣益,深入調研,充分論證,把群眾意志貫穿于決策全過程。制度化方面,一是規范基層干部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年度考評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離任審計、村組財務審計制度和個人收入申報等制度,實現農村基層干部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將村民主理財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等合并為民主監督委員會。重點監督財務管理和村務公開、重大事項決策、大額資金使用、公益項目建設及村干部執行廉潔自律情況等。完善紀檢、組織、信訪、司法等部門間的工作聯系,及時通報情況,加強協調與配合,對基層干部進行監督和檢查。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逐步形成基層干部思想作風建設監督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