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轉化思考

時間:2022-10-26 11:30:00

導語:黨員教育轉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教育轉化思考

**年以來,**縣共處置不合格黨員2152人,占黨員總數的6.87%,其中黨內除名53人,勸退297人,限期改正1802人。我縣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積極做好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教育轉化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幫帶共進”活動,達到了使不合格黨員轉化為合格黨員、受處置出黨的同志成為好公民的目的。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責任,切實加強領導。近三年來,縣委把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跟蹤管理教育工作作為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號召力的一項凝聚工程來抓,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做到“三個到位”:一是思想認識到位。縣委要求各級黨委把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教育轉化工作當作基層黨建的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制訂下發了《**縣加強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實施跟蹤教育管理的方案》,成立了不合格黨員跟蹤教育管理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各鄉鎮、縣直各戰線也相應成立了工作班子,并有針對性地制訂了實施方案。二是工作力量到位。各基層黨組織組建幫教組織機構,為每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確定1-2名威信較高的黨員作為轉化責任人,全縣共明確幫教轉化責任人3785人。縣委向各鄉鎮、縣直各戰線派出一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和2-3名工作人員,負責具體指導和督促。三是責任落實到位。縣委與各鄉鎮黨委、縣直各單位黨委(黨組);基層黨委(黨組)與支部;支部與黨員;優秀黨員與幫帶對象層層簽定了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教育轉化責任狀,確定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為本單位幫教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鄉鎮分管黨群的副書記和村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

二、突出重點,注重正面教育。我們始終堅持正面教育、疏導轉化的原則,加強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跟蹤教育,主要采取辦班培訓、促膝談心、形象熏陶、典型引導等方法,幫助受處置不合格黨員提高認識水平和思想素質,解除思想疙瘩,促其盡快轉化。首先,在教育內容上力求豐富。各級黨組織要求幫教責任人和受處置黨員認真學習《黨章》,重溫入黨誓詞,加深不合格黨員對共產黨員的條件、權利和義務的理解。定期組織不合格黨員觀看《風展紅旗》、《反腐倡廉系列教育片》、《這村之路》、《富村三十六計》等黨員電教片,收看率達100%,使受處置不合格黨員在強化學習的同時,能真正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宜沖橋鄉月亮村限期改正對象李玉翠,通過觀看《富村三十六計》,思想認識有了很大轉變,積極參與退耕還林,種植楠竹5畝,今年僅種楠竹可增收3000元。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因人施教。針對不同類型的黨員,我們采取“一幫一”、“二幫一”等方法,突出重點,因人而異進行幫教,收到了良好效果。把形勢、政策和更新觀念作為教育轉化不合格老齡黨員的重點。如苗市鎮東洋村66歲的老黨員韓思文,在受到組織幫教后,思想轉變很快,主動將尾欠稅費交清,今年還幫助鄉鄰調解矛盾8起;把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作為轉化不合格青壯年黨員的重點,幫助他們樹立集體觀念和為人民服務思想,鼓勵他們多為群眾辦實事;把傳授實用致富技術作為教育轉化不合格貧困黨員的重點,引導他們早日脫貧致富。如高峰土家族鄉南井村受限期改正處置的黨員馬桃吾,通過學習優質烤煙種植技術后,今年種植烤煙10畝,成為全縣有名的種煙大戶,家庭純收入比**年增長了5倍。第三,在教育方式上靈活多樣。通過集中學習、定期交流、走訪談心等多種形式,在受處置不合格黨員中認真開展“幫帶共進”、“爭先創優”等活動。近4年來,全縣共舉辦受處置不合格黨員教育轉化培訓班82期,召開座談會1200余次,走訪談心達4000余人次,一批不合格黨員迅速得到轉化。到目前,全縣已有1500余名不合格黨員轉化為合格黨員或好公民,有20余名黨員主動與宗教、封建迷信劃清界線,有26名黨員徹底與“”邪教組織脫離關系,受處置的724名“三不”(不按期交納黨費,不過組織生活,不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黨員主動補交黨費1.2萬元,有675名黨員過上了正常的組織生活,91%的補交了各種稅費。如我縣許家土家族坊鄉的42名受處置黨員,自覺補交了農業稅1.2萬元。該鄉陳坪村黨員余元慶主動拆除他因兒子生病而修建的土地廟,表示一輩子與封建迷信徹底決裂。

三、規范管理,健全網絡體系。為了確保教育轉化工作取得實效,我們在全縣范圍內建立健全不合格黨員跟蹤教育管理網絡。一是建立由基層黨委(黨組)、黨支部和黨小組組成的縱向管理體系。縣委組織部統一制發《**縣受處置不合格黨員跟蹤教育管理臺帳》、《**縣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統計表》、《**縣幫扶受處置不合格黨員典型登記表》、《受處置黨員單位黨組織年度評議表》等相關資料。由各單位黨組織或責任人按要求填寫后,分別報送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并及時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向單位黨組織提出整改意見。二是建立轉化銷號動態管理網絡。各基層黨組織按照縣委統一要求建立受處置不合格黨員跟蹤教育管理臺帳,明確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幫教責任人、幫教時間、幫教措施、幫教效果等內容,定期組織考核評議,在群眾滿意、組織認可的基礎上,對已經轉化的及時予以銷號,沒有銷號的繼續予以幫教。做到幫教一個,轉化一個,銷號一個,實行動態管理。三是建立社會監督管理網絡。縣委在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家屬、親友、鄰里當中聘請了部分立場堅定、是非分明、黨性觀念強的人員作為監督員,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思想狀況、生活作風進行監督,及時反饋有關情況。縣委還規定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春節等傳統節日和“五·一”、“十·一”等節假日為領導接訪日,各級黨組織派人對受處置黨員進行家訪,了解受處置黨員的思想轉變情況,幫助受處置黨員解決實際困難。

四、完善機制,鞏固幫教成果。一是建立考核機制。縣委把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的跟蹤教育管理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年底進行考核。各基層黨支部每季度對受處置不合格黨員進行一次考核評估,將評估意見記入考核臺帳,作為對不合格黨員評議的重要依據。二是建立監督機制。每名受處置黨員每月對自己各方面情況進行小結,找準差距,與幫教責任人進行溝通交流。各基層黨支部通過召開黨外群眾座談會、個別談心、書面測評、設立群眾信箱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群眾對受處置黨員各方面的評價,并及時歸納整理、反饋給不合格黨員本人。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對那些愿意接受教育,決心改正缺點錯誤的不合格黨員,各級黨組織從多個方面實行激勵轉化。對表現特別突出的,黨組織把他們安排到適當的工作崗位,予以重用。如龍潭河鎮江星村受限期改正處置黨員鄭石生,通過組織幫助積極轉化,在群眾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2002年4月被群眾推舉當選為村主任。楊柳鋪鄉永盛村受處置黨員王章偉,積極參加組織生活,維護村支兩委工作,擔任村民小組長后,連續兩年被評為全鄉優秀村民小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