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換屆后班子調查思考
時間:2022-10-26 02:44:00
導語:黨委換屆后班子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上半年,我縣先后圓滿完成了鄉鎮黨委和縣委換屆工作,為及時了解和掌握我縣縣、鄉兩級黨委換屆后的班子運行情況,最近我們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
一、換屆后縣鄉黨委班子運行的基本特點
這次縣鄉黨委換屆的最大特點是領導體制發生變化,縣委實行了“一正二副”的模式,鄉鎮大幅度精簡領導職數,縣鄉均適當擴大了黨政交叉任職。從調查情況看,縣鄉黨委換屆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各班子團結和諧,運轉良好,一把手作用發揮充分,班子呈現出團結一心謀發展的新氣象。具體來說,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班子職數明顯減少,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換屆后,縣委設副書記2名,比換屆前減少4名;鄉鎮嚴格控制領導職數。對一、二類鄉鎮黨委班子配備7人,三、四類鄉鎮黨委班子配備5人,考慮到零陽鎮(屬特大類鄉鎮)的工作需要黨委班子配備了9人。全縣31個黨委班子職數總額183個,比上屆減少了40個職數。同時,加大了交叉任職力度,全縣有80多名縣、鄉政府(包括鄉鎮人大)領導干部進入黨委班子。縣鄉通過精減職數、交叉任職,減少了分工重疊和工作層次,有效地整合了組織領導資源,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
2、班子結構得到優化,活力明顯增強。一是形成了合理的年齡結構。縣委13名班子成員中,30歲至35歲的2名,36歲至40歲的3名,41歲至45歲的8名,平均年齡39.2歲,較換屆前降低2.7歲。31個鄉鎮黨委班子中都做到了以45歲以下的干部為主體,平均年齡35.4歲,較換屆前降低3.5歲;30歲以下的干部有30名,較換屆前增加11名,占全縣鄉鎮黨委班子總數的16.4%。二是注重選拔女干部。縣委班子中有婦女干部2名,與換屆前持平;鄉鎮黨委班子中婦女干部有27名,較換屆前增加6名,占全縣鄉鎮黨委班子總數的14.8%。三是優化專業知識結構。縣委班子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3名,大學本科學歷的7名,大學專科學歷的3名;鄉鎮黨委班子成員中全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鄉鎮之間交流的干部155名,占班子成員總數的84.7%;新提拔干部27名,占14.8%,其中鄉鎮提拔24名,縣直機關提拔3名。
3、縣委班子分工細致清晰,職責明確具體。換屆后,我們按照交叉任職、黨委委員分工負責的原則,對新一屆黨委成員進行了分工,明確了一名黨委副書記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另一名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分管黨務工作(不含紀檢、組織),主管旅游工作,其他縣委常委實行條塊結合、分工負責。同時,嚴格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進一步完善了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特別是由于對縣委常委的分工清晰,職權明確,使他們增強了責任心和事業心,提高了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基層群眾反映,換屆后領導干部推諉扯皮少了,作風實了。
4、班子執政能力增強,積極性得到激發。在領導職數精減以后,以往因機構臃腫、分工重疊而導致的一些過度干預明顯減少,基層和民間的自主創業精神得到了尊重,積極性得到了充分激發。換屆以來,各鄉鎮黨委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這一要務,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吃透村情社情的基礎上,廣泛征求意見建議,集思廣益,共議發展思路和對策,形成了團結一心抓建設,共同謀劃區域經濟發展藍圖的濃濃氛圍。尤其是圍繞新農村建設,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億元,增長12.1%,縣本級預算收入1.18億元,增長20.1%,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7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增長6.6%。
二、換屆后縣鄉黨委班子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縣委實行“一正二副”的模式,鄉鎮大幅度精簡領導職數,縣鄉均適當擴大黨政交叉任職,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基本選擇。但是在實踐中這種模式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鄉鎮領導班子的知識化、專業化程度仍然不高。換屆后,全縣183名鄉鎮領導干部全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但第一學歷是大學本科以上的僅15名,占8.2%,真正熟悉法律法規、精通財政金融、經濟管理的專業型領導人才,以及既懂黨務又懂政務和社會管理的復合型領導干部還很缺乏。
2、縣委專職副書記的職責有待進一步定位。專職副書記協助書記分管黨務工作(不含紀檢、組織),主管旅游工作,這與班子其他成員的相關工作有重復或交叉的現象,影響了其他成員分工負責制的貫徹實施。
3、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分工不平衡。換屆后,我縣鄉鎮黨委數職減少2至3個,部分委員要兼任幾個職務,特別是三、四類鄉鎮中,紀委書記、組織委員、人大主席由一人兼任,工作量明顯過重,而其他委員的工作任務相對較少,挫傷部分干部的積極性。
4、部分黨委委員和優秀年輕干部對自身前途感到迷茫。由于鄉鎮黨委副職減少,部分副鎮長和黨委委員感到今后提升無望,工作積極性有所下降;在新班子年輕化后,加上職數的控制,使得基層部分優秀年輕干部感到今后升遷的空間變小,工作干勁減弱。
三、加強換屆后縣鄉黨委班子建設的建議
要有效地解決換屆后縣鄉黨委班子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必須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1、著力提高班子整體素質。一是對新進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在各級各類培訓機構進行集中強化培訓,除繼續抓好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論和時事政治學習外,重點加強市場經濟、公共管理、現代科技、法律和計算機等技能知識的學習,加快干部的知識更新。二是借鑒省委引進9名博士后的做法,打破身份局限,不拘一格選拔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急需的專業性、實用性人才,進入縣鄉班子。
2、對縣委“一正二副”模式進行配套改革。作為一個地方黨委組織的基本工作模式,要逐步建立健全相應的配套改革措施,使這一模式進一步得到完善。譬如建立常委分工安排制度,避免以黨委“一把手”的個人好惡來隨意決定分工;建立黨委委員(常委)、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相互間的監督制約機制,避免出現權、責不對稱現象,有效預防腐敗等等。
3、科學合理地調整黨委成員的分工。結合鄉鎮工作實際,對目前鄉鎮存在的工作量不平衡現象進行適當調整。如鄉鎮黨委紀委書記、組織委員、人大主席由一人兼任的,工作量的確較大,急需調整。特大類鄉鎮適當增加副書記職數。
4、加大對優秀黨委委員和年輕干部的使用力度。要打破以往在選人用人上的慣例,拓展縣鄉干部的發展空間,對特別優秀的一般委員,要敢于放在黨政“一把手”崗位上鍛煉;對特別優秀的年輕干部,要及時提拔重用,讓一般黨委委員和年輕干部有奔頭,充分調動和發揮好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 上一篇:干部工作民主的調查思考
- 下一篇:現代遠程教育調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