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業體制改革思想政治思考
時間:2022-10-28 06:06:00
導語:鹽業體制改革思想政治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去年,國務院出臺《關于*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研究制訂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標明鹽業體制改革已正式列入國務院工作議程。*3年和*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了《促進食鹽流通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和《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實施方案》兩份綱領性文件,全面拉開了鹽業體制改革的帷幕。由此可見,古老的鹽業正處于體制改革的歷史關頭,改革力度之大,觸動范圍之廣,涉及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做好體制改革中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處理好改革與穩定、改革和發展關系,這一歷史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我們這一代鹽業人肩上。本文試結合工作實際,對做好體制改革時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樹立改革無止境的思想認識
總理在*4年國慶講話中提出,改革永無止境,改革開放要貫穿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的確,鹽業近年來無論是管理機制還是營銷方式可謂動作不斷,進行了多輪變革和創新,一些員工誤認為已經改革了,產生了改革已到頭無需再改,可以歇歇腳的思想誤區。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和引導員工時刻樹立改革無止境的思想認識,因為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發展要求,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就必須改革,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也可以說是永恒的主題,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鹽業的改革既勢在必行,又永無窮期。尤其是當前的鹽業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不改革就會被兼并遭淘汰的十字路口,而改革了就會贏得加快發展的歷史轉折點。客觀地講,我國食鹽專營取得的成績不小,這是主流,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正如中鹽集團林家樺副總經理指出的:我國專營工作中存在著食鹽流通成本較高、計劃執行存在隨意性、批發企業不達標、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等四大突出問題,問題的存在就預示著改革的必然。可以說,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是鹽業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建立食鹽流通現代化體系,是鹽業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可以預見,今后幾年鹽業將打破地區封鎖,按“產銷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的思路,按照經濟區劃組織物流,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通過整合產銷資源,走集團化之路,最終實現由行政壟斷向企業壟斷的轉變。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改革是艱難而長期的,切不可小勝即滿,小改就停,固步自封、停滯不前,錯過鹽業以改革求發展的關鍵期。
轉變思想和身份兩個觀念
轉變思想觀念。應該承認習慣思維和慣性作用的影響是巨大的,幾年、十幾年的按部就班,必然形成習慣思維,而受慣性思維定勢的作用,思想觀念也不可能立即剎車、變軌,由此可能會造成一些員工的“腿腳”已經邁進新體制,而“腦袋”卻停留在舊體制,想問題干工作仍然想當然于以前想法和做法。因此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找準員工思想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大對鹽業體制改革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引導員工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機遇意識,增強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危機感,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落后就要淘汰的緊迫感,與時俱進、爭先創新、有為才有位的責任感。當員工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對企業改革舉措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才會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凝聚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形成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適應改革的內動力。
轉變身份觀念。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實施方案》提出:“*6年年底之前,通過深化人事制度、勞動用工和薪酬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最終實現精簡機構、減員增效的目的,在中國鹽業系統內建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為了鹽業的長遠發展,必然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機制,伴隨此過程中,有相當多的員工要轉變身份,由“企業人”變成“社會人”,這是改革必須支付的成本,也是每個鹽業人都可能要承受的“陣痛”。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消除聘用員工(即輔業改制后錄用的社會人員)“不是企業人”的“臨時”情緒,也要打破未改制員工(即主業公司正式人員)的“再怎么改革也改不到自己頭上”的“保險”觀念,通過打破員工身份界限、實施人事動態管理、改革分配機制和其他形式的引導,讓所有員工明白:人員不分性質,只要努力,就有機會,只有努力,才有出路,只有企業做大做強,才有個人發展前途。
正確處理好三個方面關系
全局與局部的關系。改革是一場戰爭,是和平年代沒有硝煙的戰爭,改革又是一場革命,而最難革的是自己的命。改革的實質是利益格局的再調整,它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沖突,觸及到相當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時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利益,這部分人就有可能成為改革的阻力。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導員工分清全局與局部、整體與個體的關系,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企業效益與個人收益的關系。要大力弘揚為了鹽業整體利益勇于犧牲個體、樂于自我奉獻的精神,同時對為了一已之私利、少數人的得失,影響和阻礙改革發展大局的給予必要的組織處理,為改革的深入創造必要的條件。
競爭與淘汰的關系。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各項工作必然落后,但有競爭就必然有優勝劣汰,勝利得獎勵落后被淘汰,這既是“游戲規則”,更是市場規律。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時刻樹立這樣的觀念,在競爭過程中,可能起點不公平,但我們要力爭過程公平、結果公平,在改革過程中要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無論是競爭勝出者還是落后淘汰者都心服口服,長此以往,才能在企業內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內部環境,形成崗位靠競爭,位置憑本領的氛圍,通過賽場選馬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為深化鹽業體制改革打造人才高地。
改革與穩定的關系。一些員工把改革與穩定對立起來,認為改制就會造成人心不安,不穩定的“源頭”就是改革,因此對改革抱有抵觸情緒。少數員工認為中央要求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而我們的改革把自己的收入降低了,認為與上級政策背道而馳,出現了方向性錯誤。還有部分員工認為現在構建和諧社會,提倡以人為本,我們的改革卻把員工“掃地出門”,與形勢要求不合拍。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導員工正確理解改革與穩定的關系,認識到改革就是要突破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思路和做法,破除影響發展的落后的“條條框框”,使食鹽專營更好地融合于市場經濟,從而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機制,提高鹽業的市場競爭力
- 上一篇:鹽業批發企業員工素質調研
- 下一篇:農村市場食鹽安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