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生優先交流

時間:2022-11-24 04:30:00

導語:百姓民生優先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百姓民生優先交流

近7年間,江蘇**市集束式創立了黨委、政府與民眾多渠道、立體化的聯系紐帶:從“寄語市長”到“市長信箱”、“書記信箱”,從市長熱線“12345”到“網絡在線”交流,建立起穩定的“走門串戶、聯系群眾”制度。如今,無論是在居民家中還是在社區,揚城到處涌動著互動交流的真情。

和諧的前提是溝通,是建立通暢的表達機制

**市臺商協會會長方丁玉常常感慨地說,現在落戶**的臺商趕上了好時候,打個電話、上上網,問題就可以反映上去了,很快得到有效解決。

有心事,有人真誠傾聽;有困難,馬上有人幫助解決。**市委書記季建業說,人與人之間和諧的前提是溝通,是“讓老百姓有地方說話”。

20**年7月,在**市政府網站上,一個嶄新欄目“寄語市長”誕生了,后來,又增設了“市長信箱”、“書記信箱”。無論是事關百姓的民生話題,還是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課題,市民都可以與**的決策者進行直接對話。

3年來,市長熱線“12345”的整個網絡平臺共接聽處理群眾來電8.9萬余件,市政府公開電話室直接接聽處理1.9萬余件,交辦、督辦、協調7000余件,辦結率達90%以上。

每年5月8日,**都會開展“人大代表與選民統一見面日”活動,政協委員也積極參與“界別活動周”活動,進一步拓展民意表達機制、利益訴求協調機制和聯系、動員群眾工作機制……

正是這些暢通交互的“綠色通道”大大提升了黨委政府的“知民度”,揚城百姓形象地稱之為“不下班的公務員”、“24小時的服務員”。

城市建設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百姓

20**年,**喜獲“聯合國人居獎”。而比城市建設“成績單”更引人關注的是這樣一個調查結果:九成以上市民對**的城市建設表示滿意。

城市建設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百姓。**城建項目有一條“鐵律”:百姓不認可的項目不許上馬;百姓存疑的項目,必須進行多輪論證。

20**年9月,**召開了7個縣(市、區)黨政“一把手”特別述職會——首次就當地執行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保護兩大基本國策情況作專題匯報,力求實現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三贏”。為此,**發動全社會參與環保監管,環保熱線向市民鄭重承諾:所有投訴在24小時之內必須予以處理答復。當市民王麟來手捧著市環保局頒發的“環保偵探”聘書時,逢人便高興地說:“保護綠色家園,如今我們和政府緊緊地站在了一起。”

每年年初,**都在征求百姓意見的基礎上,列出為民辦實事的項目,并向社會公示,由此連續七年出臺了關注百姓、紓解民困、改善民生的“一號文件”,“人文、生態、宜居、和諧”的**城市魅力由此而生。

最美不過百姓笑臉

今年,**古城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典范之作——“雙東”歷史街區面世。拆遷本是所有城市建設所遇到的令決策者頭疼、又是繞不過去的難題。而在“雙東”建設過程中,400多戶居民心甘情愿地搬移他處。

“三拒絕”故事就是一個最生動的注解:清代李長樂故居東南角有處私宅,主人陳老太的祖上在同治年間就與李長樂比鄰而居,當時李家曾出資購買她家的地皮,但被拒絕;民國時期,李家再次提出購買又遭拒絕;前不久有人出資80萬元購買,還是被拒絕。此次“雙東”地區改造需要陳老太搬遷,陳老太說,對不起祖上及后人了,但為了支持古城保護,我一定帶頭。

這些年來,**在大力推進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市民宜居是城市建設的核心追求。為此,**的決策者提出投資環境、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一起打造,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時兼顧。

“有笑臉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有笑容的市民也是最幸福的市民。”20**年10月,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蒂貝瓊卡女士來**頒發聯合國人居獎時感慨地說,“我看到這里到處洋溢著笑臉,體現出這座城市的幸福度、舒適度、安全度。”

7年前,“寄語市長”70%至80%是批評意見,而現在90%以上是建議。據國家、省有關部門隨機抽樣調查,**市民對黨委政府工作的滿意率達90%以上,對環境和生活質量改善的滿意率達96%以上,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