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組織先進交流
時間:2022-11-25 03:52:00
導語:農村黨組織先進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探索保持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進性的新途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20**年以來,中共河南省鄭州市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了“雙聯雙增”(支部聯建、黨員聯戶,增加農民收入、增進黨群關系)活動。實踐證明,這是創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先進性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新形勢帶來新問題
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是黨在農村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貫徹者、執行者。近幾年來,通過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扎實開展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鄭州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涌現出一批“五好”村黨支部和“雙強”(自己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黨員干部。但調查發現,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以及農業稅費的逐步取消,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現有的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置黨組織的單一模式和進行黨員教育管理活動的方式,越來越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經濟結構多元化、組織形式多樣化的需要,越來越不利于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不利于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發展經濟的能力和黨員干部的帶富能力越來越不適應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迫切要求;一些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面對新舊體制轉軌過程中產生的諸多矛盾,缺少與時俱進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新問題帶來新舉措
面對新形勢帶來的新問題,鄭州市委開展了“雙聯雙增”活動。這一活動得到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取得了明顯成效。
支部整合搞聯建。堅持黨委引導、優勢互補、自愿互利、便于管理和發揮作用的原則,打破原來按行政村為單位設置基層黨組織的單一模式,鼓勵農村黨支部跨行業、跨地域、跨所有制進行整合聯建,促進農村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支部聯建的主要形式有:(1)村與村聯建。分兩種情況:一是優勢互補聯建,即經濟優勢相同、產業結構互補、地域相鄰、關系緊密的村黨支部整合聯建。二是強弱幫扶聯建,即先進村、經濟強村黨支部對后進村、經濟弱村黨支部進行幫扶聯建。(2)村與企業聯建。村黨支部與村內或周邊龍頭企業黨支部聯建,成立黨總支,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3)村與部門聯建。分兩種情況:一是利用部門職能優勢結對聯建,即村黨支部與市直職能部門或鄉鎮站所黨組織結成松散型的聯建對子,發揮部門或站所的行業優勢和專業特長,對聯建村進行幫扶。二是利用外部智力優勢結對聯建,即村黨支部主動與省市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黨組織結成松散型的聯建對子,尋求信息、技術、人才支持,促進經濟發展。
黨員分類聯農戶。本著科學分類、因人制宜、明確責任、結對幫帶、共同富裕的原則,組織市鄉機關中有幫扶能力的黨員和農村“雙強”黨員,每人聯系若干農戶,幫助其增收致富,進而輻射帶動更多農戶致富,逐步擴大農村致富群體。為增強黨員聯戶的針對性,根據農村黨員的實際,把黨員分為“雙強”型、老齡參謀型、勞力型、救助型等若干類型;根據農戶的致富狀況,把農戶分為有潛力無實力型、純勞力型、救助型、小康型等若干類型。對有潛力無實力型農戶,通過強精神、傳技術、找門路,采取“一幫一”的方法,使其學一門實用技術、上一個增收項目、帶一批群眾致富;對純勞力型農戶,組織勞動力轉移,外出務工,或就近安排到種養加工等行業參加長短期務工,促其換腦子、學點子、創路子、辦廠子;對救助型農戶,采取政府救助、聯戶資助的辦法,解決其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對小康型農戶,支持他們實現跨越式發展、大幅度增收,促其建好一個龍頭企業,占領一方市場,增加一塊稅收,奉獻一片愛心。
新實踐帶來新啟示
“雙聯雙增”活動的開展,為在新形勢下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是創造性地尋找有效載體和具體實踐形式。“雙聯雙增”活動,緊密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適時調整黨組織設置形式,實現農村人才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管理資源的共享和整合,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要求每一名有幫扶能力的黨員都聯系一定類型農戶,力所能及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一做法,就是把黨的建設和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寓于具體的創造性活動之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根本是建立一套讓農民群眾長期得利益、黨員干部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雙聯雙增”活動自始至終鮮明地突出“增加農民收入、增進黨群關系”這個主題,使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工作對接共振,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點。通過這項活動,進一步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加快發展的能力、依法辦事的能力、維護穩定的能力,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初步建立了一套讓農民群眾長期得利益、黨員干部永葆先進性的工作機制。
- 上一篇:楚湘公司工作總結
- 下一篇:先進性教育仍學習基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