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知言行交流
時間:2022-11-25 06:56:00
導語:領導干部知言行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言”、“行”屬于認識論范疇,實際上是認識與實踐關系的具體化。其中“知”是前提,是指讀書學習,掌握知識;“言”是關鍵,是指結合實際思考和消化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理性認識;“行”是目的,是指運用知識和理性認識指導工作,分析研究解決問題。三者緊密聯系,構成有機的統一體。領導干部的“知”、“言”、“行”,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領導干部的學風、文風和作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應予以高度重視。
領導干部在“知”的方面:要努力培養讀書學習的習慣
客觀地說,現在領導干部讀書學習的氛圍并不濃厚。許多領導干部在民主生活會上把學習不系統、不深入作為自身存在的首要問題,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這一問題。這些干部不重視讀書學習,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作較忙,影響了讀書;有的是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讀書;有的是以為自己取得了較高學歷,不需要讀書;有的是忙于應酬交際,不愿意讀書;有的是沒有養成習慣或有畏難情緒,不善于讀書。無論哪一種原因,都不利于干部的成長和黨的事業。
領導干部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特殊的示范作用。在人民群眾眼里,他們是做人的榜樣和道德的楷模,影響很大;在黨的事業、國家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他們承擔著繁重的任務,責任重大。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具備更多的知識、更高的素質和更強的能力。一位有識之士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如果領導干部不重視讀書學習,怎么可能豐富知識、提高素質和增長才干?領導干部不是天才,不可能生而知之,只能學而知之。即使圣人也要學而知之,因而古人評價孔子是“圣人之好學,且死不休”。特別是在當今知識經濟條件下,以往“一次教育、終身受用”的時代已經結束,繼續教育、終身學習必將成為人生惟一正確的選擇;學歷文憑正在變為“低值易耗品”,只有加速折舊才能保值增值。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充分認識到:讀書學習,不僅是一種素養,更是一種能力;不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緊迫性。讀書學習,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相伴終身的選擇;不是外在的壓力,而是內在的需求;不是身外之物,而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不是為了包裝,而是為了提高自己、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作為領導干部,要適應時展的需要,高度重視讀書學習,努力培養讀書學習的習慣。
領導干部讀書學習,包括認識與實踐兩個方面。在認識方面:一要加強理論武裝。理論素養是領導干部的基本素質,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加強理論武裝,是領導干部讀書學習的首要任務,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論素養。二要精通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可以分為政策與技術兩個層面。政策層面,包括與所負責工作相關的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也包括與黨的中心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術層面,包括與所負責工作相關的專業理論,也包括相關的具體知識和技能。三要拓寬知識領域。從學習規律分析,精通專業和博學多才是相互聯系的,沒有一定的知識面,就不可能精通專業;從知識作用分析,不同的知識給人以不同的熏陶,歷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高尚;從職業需要分析,領導干部要同各類人群打交道、做工作,不能沒有廣博的知識。
在實踐方面:一要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既要防止只學不干的教條主義,又要防止只干不學的經驗主義和裝裝門面的形式主義。二要學以修身。讀書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改造客觀世界,而且還要改造主觀世界。在當今新舊體制轉變、國內外各種思潮激烈碰撞的形勢下,強調領導干部通過讀書學習來修身養性,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讀書學習,能夠提供倫理規范,促進領導干部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能夠提供參照,促進領導干部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能夠提供鏡鑒,促進領導干部不斷反省自己,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領導干部在“言”的方面:要認真提高講話文稿的質量
有的領導干部的講話文稿,沒有個性,缺乏新意,缺少見識,群眾不喜歡聽,也不喜歡讀。領導干部講話文稿質量不高,成為官樣文章,究其原因,有的是怕承擔責任,不敢講真話、實話和有自己見解的話;有的是沒有經過調查研究,也沒有深思熟慮;有的是不分場合凡請必到,凡到必講,講話過多、過濫,必然粗制濫造;有的是沒有自己動手或沒有親自擬定講話文稿的大綱和重點,而是秀才寫什么念什么,實際是秀才的水平。言為心聲,文風是黨風的體現。領導干部講話文稿的質量不高,勢必影響領導干部自身的形象,影響黨風和文風。
領導干部的講話文稿,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思想認識的載體,在領導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講話文稿,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研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安排部署和推進工作,是領導干部開展工作的重要手段;講話文稿,體現群眾觀點和工作態度,折射思想水平和領導風格,反映工作作風和領導能力,是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也是群眾評價領導干部水平的重要窗口。因此,領導干部要切實提高駕馭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能力,做到:
一要積累知識。講話是思想的體現,也是對知識的歸納、運用和發展。如果沒有必要的知識積累,就不可能對所論述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得出有見地的認識。古人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讀書學習是積累知識最重要的途徑,領導干部一定要培養讀書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要下苦功夫。同志關于領導干部講話文稿曾經提出這樣的要求:“一篇文章,一篇講話,總要有幾句能打動人的話,總要給人以啟發”。一個領導干部,沒有對講話文稿的內容進行深思熟慮,不可能達到這一要求;沒有進行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不可能達到這一要求;沒有進行反復推敲,多次修改,不可能達到這一要求。
三要具有個性。文如其人。一篇好的講話文稿,不僅僅讓人感受到領導干部的思想深度,給人以啟發和教育,而且還要讓人感受到領導干部個人的氣質、風采和神韻,給人以美的享受。老一輩革命領袖在這方面樹立了榜樣。同志的講話文稿氣勢恢宏、行云流水、文采飛揚,使人感受到作者宏大的氣魄和深厚的文化修養;鄧小平同志的講話文稿短小精悍,有的放矢,寓深刻哲理于樸實的敘述之中,使人感受到作者務實的精神和果敢的作風。因此,高質量的講話文稿,肯定烙上鮮明的個性,而鮮明的個性可以幫助人們加深對蘊含其中思想的理解。
四要說“自己的話”。說到底,講話文稿的質量還是要依靠其內容。這就要求領導干部的講話文稿要有自己的見解,說好“自己的話”,即使是大家都熟悉的內容,也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有機地融入到講話文稿的整體風格之中。說“自己的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的精神,講好“普通話”。二是深入調研本地的實際情況,講好“地方話”。在講好“普通話”和“地方話”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語言,把中央的精神與本地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說好“自己的話”。
五要親自動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領導干部的講話文稿,最好由自己動手撰寫。這樣,有利于提高駕馭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能力,并使兩種語言熟練地互相轉換。當然,領導干部工作大都很忙,每篇講話文稿都要自己動手,也不可能。但在不由自己動手的講話文稿中,不能撒手不管,必須出思想、講觀點、通邏輯和順條理。此外,自己動手撰寫講話文稿不要求長求全。漢武帝《求茂材異等詔》只有68個字,卻提出“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名句,充分體現了用人的氣度雄心,為千古傳誦。
領導干部在“行”的方面:要正確對待本職工作的實績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往今來為官者追求的目標。應當說,絕大多數領導干部在“行”的方面是積極的,都想為老百姓干點事,做出政績來。但是,也有少數領導干部對待政績的動機不純,目的為己。其中有的不顧客觀實際,無視全局得失,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泡沫工程”;有的對群眾的安危冷暖漠不關心,追求形式,不圖實績,定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喊嘩眾取寵的空洞口號,搞不顧長遠的虛假繁榮;有的失職瀆職,盲目決策,給國家財產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這些問題的存在,說到底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的政績觀是領導干部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官從政過程中具有指導和規范作用。領導干部怎樣看待工作成果和自己的從政行為,直接體現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的價值取向,反映領導干部對待群眾、對待組織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首先要對發展有正確的理念,這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為正確政績觀提供思想指導和理論基礎,正確政績觀是科學發展觀在領導工作中的具體化,是保證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的重要環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科學發展的核心理念,改變以往“重經濟增長、輕社會進步”的發展,促進經濟建設與社會和諧相統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避免孤立的、靜止的和形而上學的方法,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其次要對為官從政有正確的理念,這就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鮮明標志,也是領導干部的崇高追求和強大精神支柱。領導干部心里要始終裝著人民,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想什么、盼什么、歡迎什么、反對什么,關心就業、上學、看病等民生問題,真心誠意地為民造福。要淡泊名利,不把政績當作自己晉升的臺階和揚名的手段。要求真務實,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埋頭苦干,務求實效,切切實實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堅決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不搞勞民傷財的虛假政績,不做欺上瞞下的表面文章。
第三要對工作政績有正確的理念,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群眾、實踐和歷史的觀點。真正的政績應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是為黨和人民踏實工作的實績,要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領導干部要運用群眾的觀點看待政績,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要運用實踐的觀點看待政績,把辦實事、重實干、求實效作為追求政績的重要途徑;要運用歷史的觀點看待政績,把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追求政績的重要內容。
- 上一篇:網站建設黨建結合交流
- 下一篇:領導干部德能勤績廉交流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