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時代鄉村新政交流
時間:2022-11-26 05:30:00
導語:免稅時代鄉村新政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免征農業稅,對種糧農民直補和實行良種補貼等方針政策,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重視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之舉。免征農業稅給加強農村基層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哪些新課題?基層干部又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吉林省在農業的“免稅時代”推動了鄉村新政。
吉林省是取消農業稅試點的農業大省。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王儒林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指出,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對農村基層組織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挑戰。比如,有些鄉村干部不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尤其是一些村黨支部書記,不收費也不收稅了,在一段時期內產生了失落感、盲目感,對農業稅取消后自己該干什么心里沒底。有的感到工作能力不夠用,搞服務力不從心。還有的干部感到放松了,不用收稅了,工作好干了,缺乏進取意識和責任意識。所以,加強農村基層執政能力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力、號召力、聚合力、控制力和創造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過去,,我們有不少鄉村干部對自身職能的認識是“錯位”的,總認為自己要“管”住農村,把稅費收上來才是政績,這種認識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實際上,農村基層干部本來就不應該是“收稅干部”,這種定位就是“錯位”的。帶領農民致富、發展農村經濟、服務廣大農民才是鄉村干部真正的職責所在,現在農村干部不是無事可做了,而是應該大有作為。免征農業稅,等于給廣大農村干部減輕了負擔,現在許多干部可以從過去繁重的收費收稅工作中騰出手來,全身心地從事本來應該從事的工作,這應該是一種工作職能的“回歸”。而加強基層執政能力建設,正面臨著一個大好機遇。
農村干部走出過去“要錢”、“要糧”的舊的工作狀態與模式,威信自然就上來了。長春市的主要做法就是把著力點放在村黨支部書記身上。村黨支部書記需要從過去的“管”、“要”向服務、“雙帶”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基層黨員干部在新形式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僅要自己帶頭致富,還要帶領鄉親們致富。今年中央提出要努力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在長春市一些農村,出現了不少新的經濟組織。比如德惠市的黨員合作社、農安縣的“支部+公司”,都是村一級黨組織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創辦這些經濟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兼職農村經濟組織負責人,兼職村辦公司的經理,再把農民吸收到經濟組織中來。
為此,我們對農村干部進行了培訓。不單辦短期班,也辦長期班,依托農業大學、農業特產學校等培訓村黨支部書記,培訓農村后備干部和經濟能人。他們回去后,有的養牛,有的養豬,有的搞苗木花卉,農民群眾看到后,馬上跟著學。此外,我們還在基層黨組織的設置上大膽創新。黨的建設與一些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設立同步,由過去以村為單位設置,逐步轉變到以產業鏈為單位設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從“塊”到“條”的轉變,可以讓農村黨員干部始終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在技術上是骨干力量,在工作上為群眾服務,在發展中成為帶著農民闖市場的領頭人。
減免農業稅也促進了農村上層建筑的變革,推動了鄉鎮機構和村級組織的改革。比如,長春市在雙陽區開展了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全區鄉鎮總數由13個減少到8個,調減比例為38.5%;核定鄉鎮領導職數51名,精簡41名,精簡比例為44.6%;全區鄉鎮行政編制核定242名,精簡1**人,精簡30.3%。在行政機構設置上,只設“三室一所”,即黨政辦公室、經濟辦公室、社會管理辦公室和財政所,全區各鄉鎮事業編制減少151名,精簡比例為29.8%,極大地降低了鄉鎮機構和村級組織的運行成本。
當然,“免稅時代”推動鄉村新政,并不僅僅這些。要通過基層執政能力的提高,讓減免農業稅后的公共財政的陽光照到農村每一個角落。稅免了,農村的社會公共產品供給由誰來負責呢?這個問題對于經濟實力強的地區來說,可以在內部進行協調解決,而不發達或者欠發達的地區光靠中央的轉移支付是不夠的,中央的轉移支付不可能年年調整,而農村的社會發展是不斷變化的。要解決農村的社會公共產品供給問題,就必須想方設法把縣域經濟搞上去,縣一級財政能力增強了,才能為加強基層執政能力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組織部門辦公研究會議講話
- 下一篇:黨支部書記培訓工作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