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村級黨作用交流
時間:2022-11-26 06:38:00
導語:和諧社會村級黨作用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社會,重點在基層,難點在農村。我們課題組認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標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重點,真正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構建和諧農村的堅強堡壘。
合理調整黨組織設置,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打破以往單純按行政村設置黨組織、開展活動的傳統方式,變“垂直”設置為“網絡”設置,堅持以產業為主、以區域為輔的方式設置黨組織,把支部建到產業上,讓黨組織和黨員從產業特點入手開展活動,為農民提供系列化和個性化服務,全面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經濟發展的能力。近年來,本溪市積極探索把黨組織建立在農業產業鏈、專業協會和黨群共同致富聯合體上,有力地促進了黨的工作和黨員作用的發揮。目前,全市農村已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建立黨支部41個,在黨群共同致富聯合體建立黨小組87個,有效地解決了合村后村型擴大、黨員增多、黨組織覆蓋面不夠、黨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不便等問題。
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黨組織當好領路人的能力。本溪市委一直高度重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推進村級黨組織工作轉型、提高黨員干部素質、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2**個建制村中,共有黨組織432個,其中黨委4個,黨支部391個。農村黨員為19570人,占全市黨員總數的14.15%。他們以合鄉并村和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選準用好新農村建設的領路人,使新當選的村干部整體素質和結構進一步優化,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有了明顯改善,平均年齡降低到41.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達到58.6%。
建立村民自治運行機制,提高黨組織民主決策和管理能力。一是進一步理順村“兩委”關系。本溪市結合村級黨組織換屆,大力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和村“兩委”成員按照規定程序交叉任職。健全議事規則,完善議事制度、公開制度,切實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斷提高議事和決策水平。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和“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的比例分別由原來的21.3%和56.1%提高到30.4%和74.9%。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項民主管理、民主議事、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制度,進一步拓寬、暢通民情反映渠道和解決問題途徑。三是加強農村黨員的民主教育和管理。在農村廣泛開展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寓管理教育于活動之中。結合農村工作和農民黨員隊伍實際,通過設置科技示范、信息宣傳、社會治安、公益服務等崗位,引導黨員主動履行責任和義務,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目前,全市已有近16**0名農村黨員參加了“設崗定責”活動,參與率達81.5%。
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提高黨組織領導經濟發展的能力。一是全面推行黨群共同致富“雙結雙帶”協作區活動,提高黨組織領導新農村建設發展的能力。活動中,廣大黨員帶頭發展農村經濟,帶頭推進民主管理、改善村容村貌,帶領協作區的群眾共同致富,不計個人得失幫扶困難弱勢群體,在協作區中充分發揮了“雙帶”作用,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目前,“雙結雙帶”協作區活動已經在全市農村全面鋪開,全市已有6870名黨員與235**戶農民群眾結成共富對子,同擔風險,共享利益。兩年來,共帶動農戶發展致富項目26**余項,帶動5860余戶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有效機制。在已有制度的基礎上,全市各鄉村黨組織根據實際工作和為民服務的需要,在黨員意識、黨員能力、黨員聯系群眾、黨員發揮作用、責任落實、權利保障、民主監督、自我約束、進步激勵等方面,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長效機制。三是結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不斷拓展責任區活動領域。引導農村“雙結雙帶”協作區向經濟聯合體、農民股份公司、種養協會等專業型協作區方向發展,將協作區建在農村經濟發展產業鏈上,確保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作者為中共本溪市委講師團課題組成員
- 上一篇:干部作風建設苗頭問題交流
- 下一篇:黨組織凝聚人心作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