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意識交流
時間:2022-11-28 07:23:00
導語:三種意識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和節儉意識。“三種意識”,是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征程中,執政理念的進一步提煉和升華。在人大機關加強作風教育整頓活動中,強調增強“三種意識”,對于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與“和諧貴州”建設,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具有重大意義。
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憂患意識是一種清醒的預見意識和防范意識,是一種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古往今來,多有哀兵勝利之師,也不乏驕兵慘敗之旅;多有負重奮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國。歷史經驗表明,越是形勢好的時候、越是發展順利的時候,越要增強憂患意識。“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居安思危、奮發進取,歷經磨難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憂患意識既是中華民族延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屈不撓、銳意進取的精神體現,更是當前領導干部包括人大干部必須具備的精神風貌。
人大干部增強憂患意識關鍵在于結合省情和人大工作實際,增強做好貴州地方人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省級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負有依法討論決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事項、立法并指導貴陽市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監督省“一府兩院”、選舉任免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等職責,處在民主法制建設第一線。人大干部是否具備面對機遇和挑戰的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勤勉進取的良好精神狀態,是衡量是否具備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也關系到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能力和水平,更關系到貴州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因此,到人大工作,不應該是責任輕了,而是更重了;不應該是沒事做了,而是要做的更多了;不應該是履職能力要求低了,而是更高了;不應該是失落感來了,而是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強化了。
欠發達、欠開發是目前貴州的基本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顯著特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省十次黨代會提出的跨越式發展目標,加快改變“兩欠”面貌,離不開緊緊結合省情制定正確的發展規劃,也離不開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最廣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對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人大工作更加注重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善于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人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更加注重圍繞全省工作大局,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正確處理和協調不同利益群體的要求,不斷提高立法質量;更加注重提高依法履職能力,敢于監督,善于監督,不斷提高監督質量和效能,促進“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更加注重加強調查研究,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如果安于現狀,無所作為,對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不敏感、不關心、不在乎,既達不到黨對干部始終保持開拓進取銳氣的素質要求,也達不到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應盡職責。
增強公仆意識,正確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權
公仆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意識,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同志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權力和人民權力是統一的。人民當家作主,既是國家權力和人民權力的內在本質要求,又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進步的根本所在。黨的宗旨從根本上決定了當領導干部,就是從事一種奉獻的職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最好組織形式,從根本上決定了人大干部直接從事一種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事業。正是這種權力的人民性,決定了所有的領導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
增強公仆意識,核心是要正確使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能否當好人民公仆,檢驗的標準就是能否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人民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背離,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的承諾不能忘。“實現新跨越,建設和諧貴州”,必須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對當前人民群眾最關注、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社保、看病、上學、住房、打官司等實際利益問題,要督促政府實行政策傾斜,拿出具體辦法,積極及時解決或改進,真正做到真心實意去干,盡力而為去辦,堅決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與民爭利的現象。要以貴州已有財力和發展水平,努力讓老百姓得益更多一些,生活更好一些,幸福感更強一些。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要在省委的領導下,加強立法和監督工作,深入推進全省法治化進程,從制度上防止權力的濫用,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形成人民群眾對公仆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保障所有行使權力的人必須以人民滿意與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促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人大干部增強公仆意識,必然要求人大干部要更加廣泛和密切地聯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省人大代表6**多人,全省各級人大代表10萬余人,他們是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來自各條戰線各個行業,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系。要自覺密切與人大代表的聯系,切實做好為代表服務的工作,保證人大代表依法代表人民行使權力。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愛護群眾,用好的作風總結人民的創造經驗,用好的作風推進人民的實踐,用好的作風奉獻于人民的事業。
增強節儉意識,更加自覺地堅持艱苦奮斗勤儉建設
節儉意識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社會風尚,是貫穿中國共產黨人從革命、建設、改革整個歷程的艱苦奮斗精神的集中體現。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歷史經驗,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已經被幾千年歷代王朝周期性改朝換代的歷史反復證明。
增強節儉意識,首先要做好表率,做勤儉的表率、廉潔的表率。既要干事,又要干凈。既要勤政,又要廉政,建設“廉潔機關”。其次要努力推動建設節約型政府和節約型社會。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用好錢財,珍惜民力,防止重大事項決定失誤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損失。要通過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促進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棄物利用、社會消費等環節,加快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加快建設節約型政府和節約型社會。三是要把勤儉節約的意識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貫徹到行使各項職責的過程中去。在立法、執法檢查、組織代表視察等過程中,要厲行節約,精打細算,反對鋪張浪費。不搞虛假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堅持用節儉的標準來衡量和檢驗人大的工作,防止奢靡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