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經濟結構體會

時間:2022-11-29 09:46:00

導語:二元經濟結構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元經濟結構體會

我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實際上有兩個重要的支柱,一個是政企不分、產權不明的國有企業體制,另一個是城鄉分割、工農分割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體制。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從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國20多年來的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傳統的國有企業體制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體制進行的。

在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已經取得重大成績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又有進一步的理論突破,這就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要在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梢韵嘈?,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指引下,下一階段國有企業的改革必將取得更大的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將煥發出更大的活力,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也將因企業潛力的充分發揮而獲得制度上的保證。

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另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是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過去**年來,盡管沒有明確提出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容許農村富余勞動力到城鎮來工作,容許農民在城鎮辦企業和經營個體工商業,在某些試點城市容許農民在投資、購房和有穩定的職業、住所的條件下轉為城鎮戶口等,這些都是使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的改革措施。同樣可以相信,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指引下,今后有關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體制的改革步伐將大大加快,因為這是關系提高農民收入、協調社會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重大舉措,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

相對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率而言,近年來農民的收入增長率是較低的。收入增長率的不同,使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不斷擴大。因此,社會各界提出了許多旨在增加農民收入的措施,包括切實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增加政府對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的投資,支持高寒或缺水地區的農民外遷脫貧,放寬或取消對農產品的價格限制,鼓勵農民工外出就業,容許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發展鄉鎮企業并及早改制等等。應當承認,這些措施如果得以認真貫徹,對于提高農民收入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這些都還不是從根本上改善農民收入狀況的舉措。

盡管近年來傳統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在某些方面已有所松動,但舊體制依然存在,城市和鄉村之間仍然存在著生產要素流動的限制或障礙,不僅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因此而遇到阻力,而且鄉鎮企業的產業升級和資產重組以及物流業的發展都會因城鄉分割、工農分割現象的繼續存在而受到制約。如果不建立有利于逐漸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那就既會影響城市活力的增強和城市輻射作用的進一步發揮,也會影響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

不僅如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繼續存在還帶來了農村居民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造成了就業機會的不平等,而就業的不平等又造成了收入的不平等。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下一代、再下一代農村居民生活的不平等、就業的不平等和收入的不平等。

有一種觀點認為,廉價的農村勞動力使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因而如果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就會不利于擴大出口。其實,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首先,它只看到了勞動力數量而忽視了勞動力素質,忽視了勞動力的科學文化素質對一個國家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性作用。一個真正具有產品和經濟競爭力的國家,必定是勞動力素質較高的國家??繑盗勘姸嗟牧畠r農村勞動力來取得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是不可能持久的。其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包括了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讓農村居民在受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上得到與城鎮居民平等的待遇。相對低廉的農村勞動力的存在只是發展過程中的暫時現象,我們不能把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和農村勞動力的低工資視為我們的長期優勢所在,而應當通過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和收入水平,這樣才能既促進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又真正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只有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才能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

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五個統籌”發展的戰略思想,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拔鍌€統籌”清楚地表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同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相互結合的,而且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必須統籌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化解已經出現的各種社會矛盾,認真應對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矛盾。

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既與經濟建設有關,更與制度建設有關。不設法逐步改變已經存在多年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不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社會的協調發展是難以實現的。這是因為,無論就城鄉關系還是就區域之間的關系而言,一些問題和矛盾的產生以及它們不易順利解決,都同現存的體制有關。

例如,農村教育經費和公共衛生事業經費的投入、農村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所需資金的投入,就是與財政體制和投融資體制直接有關的問題。今后,只有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統籌,才能明確財政體制和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方向,使較多的資金投向農村教育、衛生、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使城鄉居民的教育和醫療保健條件更為平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更為牢固。

又如,地區發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特困地區發展的相對滯后,在很大程度上也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有關。在這些地區開展扶貧工作,主要是帶動生產生活條件差的農民脫貧。由此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所需要的投入來自何處,通過哪些渠道流入等體制方面的問題,也只有在統籌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才能解決,并使這些方面的投入取得較好的效益。

落實以人為本,有必要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明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其中包括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是什么?同樣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人民生活的幸福,體現于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體現于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也體現于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其中就包括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應當認識到,環境和資源是我們這一代同子孫后代共有共享的。這一代人有權生存下去,后代人同樣有權生存下去。以犧牲生態環境來單純追求GDP的增長,不僅犧牲了本代人的生活質量,甚至會使后代人難以生存。而要有效地治理環境、保護資源,除了應當加強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提高全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還應著手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消除城鄉分割現象,以便對城鄉企業的環境治理有統籌的規劃和安排。城鄉分割消除后,生產要素的流動順暢了,這同樣有利于城鄉企業的資產重組,從而可以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關閉、合并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

還有必要強調,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改革應隨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改變而逐步走向戶籍的一元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城鄉在戶籍方面的一元化都是符合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的,也是使所有的家庭、所有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和青少年、所有達到就業年齡的勞動者在學習、就業、生活上處于平等地位的制度保證。

總之,只要把上述這些問題提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高度來認識,我們就會領會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