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應酬思考
時間:2022-11-29 08:16:00
導語:官場應酬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讓領導干部們不勝其煩的應酬可謂五花八門。如果具體到基層和上層以及個人來說,可以概括為“多、奢、濫”。
應酬在基層表現為“多”——不必要的應酬多。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入,各級政府部門的機構設置明顯減少,但從總體上看,就中央部委和省廳而言,部少了,廳少了,但司局沒有少,處室沒有少。其中,有1/3的司局和處室,每年都要召開全國、全省性的工作會議,之后便是一級一級地“抓落實”、“搞調研”,之后又有“檢查”、“評比(估)”、“表彰”。此外,還有“培訓”、“考察”、“慰問”、“看望”等。俗話說,“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每條線都要穿到“針鼻兒”中。作為基層的縣、鄉兩級,尤其縣一級,接待應酬的任務就十分“繁重、艱巨”。應酬在上層表現為“奢”——講排場比闊氣。這里所說的“上層”,只是比較而言,不少單位在應酬上,都在不斷地“自我升級”。在住上,非“星級”不住;在吃上,“生猛海鮮”已成便飯,皇家“鮑燕翅”及洋酒洋煙不可或缺;在娛樂休閑上,“洗蒸壘打”花樣翻新,等等。至于違反國家公務人員行為規范的行為,也屢屢發生,奢糜之風禁而不止。“大款不如公款”,若干年前就有人統計過,國家用于官場吃喝的經費每年逾千億元,雖然從中央到地方作了種種規定,但這個“獅盆海口”至今尚未堵住,比排場、講闊氣之風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應酬在個人表現為“濫”——隨“權”所欲。接待應酬.雖然上級行政和財務部門對范圍和標準有所規定.比如規定工作餐的標準為“四菜一湯”,但實際上大多規定都成了一紙空文,要么被突破,要么被“變通”。現實生活中的接待應酬,實際上是多元“一長制”,即凡是“長”,都可以自行其是地決定接待應酬事宜,“一把手”要過問,要“打招呼”;副職同樣要過問,要“打招呼”;職能部門的頭頭“根據需要”,也各行其是。應酬的范圍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高,名目不斷巧立,“簽單”不斷增多。應酬之所以“濫”,原因很簡單,說穿了,是權力濫用的結果,是職務消費與權力消費無法區分的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現。“不受監督的權力是孳生腐敗之源”,在這里可以得到直接的驗證,“廉潔自律”之所以重要,在這里同樣可以得到很好的說明。
官場應酬分類
說起現在的干部應酬,可謂名目繁多。探究起來,可以做如下分類。
“有事相求式”應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各項工作都要基層去落實,落實情況到年底還要打分、考核,還要檢查、驗收,而且不少還是“一票否決式”的檢查、驗收。于是,為了給上面來的頭頭腦腦們一個好的印象,在年終檢查、驗收時能夠過關,基層干部們只得賠著笑臉,硬著頭皮,打腫臉充胖子,熱情接待從上級領導機關來的領導干部。
“感情聯絡式”應酬。在注重身體健康、時間就是金錢的今天,誰愿意犧牲與家人團聚時間,把生命和精力虛耗在烏煙瘴氣的酒席上呢?陪同對大多數干部來講絕對是一種無奈,喝酒是種負擔,許多干部甚至把上酒席看成是上戰場,無非是看中被接待者手中的決策權、審批權、行政權。現在與前幾年相比,上級部門手里掌握的錢、財、物越來越少,但一些政府部門手中仍掌管著一定的計劃和項目,特別是那些手中握有審批權的部門,更是人們想方設法“攻關”的對象。為了跑成貸款,引進項目,或是早早獲準開工某個項目,或使某項工程早早得到驗收,希望以幾百元錢的吃喝招待,換取幾萬、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回報。對特別有“利用價值”的客人,喝過、吃過、玩過之后,還要備上一份價值不菲的土特產。
“拍馬巴結式”應酬。有一些干部干工作不是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而是過多地考慮自己的名譽和“烏紗帽”,一心想巴結上級領導,靠上一棵大樹好乘涼,一有接觸領導的難得機會,就立馬全身心進行“感情投資”,鞍前馬后地圍著上級領導轉,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陪吃、陪喝、陪玩。在他們看來,領導一人說好,能抵消上成百上千的群眾說不好。為使“小烏紗”早日換成“大烏紗”,獲取更大的權力,就要“款待”好能提拔他的上級領導,盡量討好上級領導,跟上級領導建立緊密的關系。同時,只要把上級領導接待好了,對于自己的違法亂紀行為,上級領導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被動無奈式”應酬。對基層干部來說,有權單位和部門的領導和干部來了,要熱情接待;沒有權的單位和部門的干部下來了,同樣也得熱情接待,否則就會被不能得罪的“上級領導”說成是“目無領導”。也有一些干部怕對領導禮遇不周,領導怪罪。還有些干部覺得上級領導來了,如果不陪好,不迎來送往,讓他們喝好、吃好,就顯得對領導不尊重,一旦怪罪下來,擔當不起,不得不賠著笑臉應酬。
“自娛自樂式”應酬。一些干部除了招待應酬上級領導外,“自己請自己”的應酬也不少。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完成了某項工作任務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的表彰,舉辦了某項社會影響較大的公益性活動,某一位干部得到了上級的表彰或重用等等,領導同志一高興,公家拿錢,在飯店擺上幾桌,美美地吃上一頓,也在情理之中。而對于一些基層鄉鎮來說,這樣的活動幾乎每天都有。因此,“自娛自樂式”應酬所損耗的人力和財力也不會是一個小數。
官場應酬眾生相
從忙于各種應酬的大小官員們的心態來說,對應酬可以說是既愛又恨。愛的是:應酬越多,就越能說明你是一個有用的人,是有價值和有身份的最佳體現。恨的是:應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眾抱怨,嚴重影響干部形象。請聽一聽身在官場、對目前官場應酬各有感觸者的述說吧!
苦于應酬者:官場應酬為繩索。我們都是縣(市)的“一把手”,每天都有很多事需要我們去處理,有些事很急,很棘手,比如,下崗職工的就業問題,拖欠職工工資問題,減輕農民負擔問題,突發事件處理問題等,但你再急,也得陪會、陪酒、陪說話。有時,一頓飯要跑三四個地方去敬酒。不知何時興的“規矩”,凡事都要“一把手”出面才叫“夠格”,才叫重視,這一招厲害得很呀!應酬使人苦不堪言,經常陷入重圍,不得脫身,應接不暇,犧牲一些休息時間倒也罷了,耽誤了多少正經事啊!
愁于應酬者:官場應酬為鬼門關。我們在單位負責迎來送往,但一聽有接待任務就發愁,尤其是應酬檢查團,發蒙、發憷。辦公經費緊張得很,汽車連油都買不起,司機個人墊支,發票在懷里揣著不能報銷。你總不能老是找下屬部門吧!光簽單不付款,見了賓館老板都沒法開口,好在人家講交情,不給難堪。這次事情雖然辦了,下次呢?下下次呢?
怕于應酬者:官場應酬為陷阱。我們是財會人員,除國家有《會計法》外,上級還有很多“這不準”、“那不準”的規定,領導對此心中有數,我們心里也很清楚,但行不通。“吃、住、送”,明明知道違反了財務規定,也得支報。有領導簽字,入賬就是了。白條怎么辦呢?只好打擦邊球。“過了初一,難過十五”,將來萬一過不了審計、紀檢這一關呢?明明知道有陷阱,不跳還不行!所以,一遇上接待應酬,我們心中總是忐忑不安。
煩于應酬者:官場應酬為花瓶。我們在地方和行業中也算“名人”吧,工作中有些成績,頭銜有一大堆,除了專家、教授、工程師外,實職虛職都有。領導部門對我們很尊重,不少會議場合邀請我們參加。但事后我們發現,我們本不必參加,會議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只是形式、應景。要我們去,也只是為了借重一下我們的聲譽、身份而已,我們只是起到花瓶的作用,作擺設。魯迅先生說過,無端地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圖財害命。這樣的官場應酬很無聊,越少越好。
樂于應酬者:官場應酬為籌碼。我們是一個地方上的負責人,也屬于領導干部這個層次吧。記得一位名人說過,世界上什么事最好做?當官最好做。當官無非是辦事,但辦多辦少上級從來沒有什么規定,所謂考核、檢查,不能不重視,可也不必害怕。工作做好了只是成績的一半,接待應酬好了才算全面。當官不打送禮者,古今同理。聯絡好感情重于工作。官場應酬既是砝碼,也是投資,也算誘餌吧,怕的是他不吞你的鉤。投桃報李,投一報十,“風物長宜放眼量”,于公于私都沒壞處。但我不是“樂于應酬者”,我屬于那種無奈的適應者。若是“樂于應酬者”,那一定是沒肝沒肺的人,我不是那種人。
誰在制造應酬
在客觀上,大大小小成災的會議,上級領導太多太濫的視察,以及那些毫無意義的檢查,是造成目前干部接待多、應酬多的主要原因。另外,某些部門和干部官僚主義作風嚴重,也是造成一些干部沉湎于接待應酬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太多的會議是干部陷于應酬的由頭。現在,基層干部除了參加上級有關部門召開的會議外,還要承擔上級領導機關“下放”到地方的各種各樣的會,諸如“現場會”、“座談會”、“交流會”、“聯誼會”、“協調會”等,不一而足。一些鄉鎮每天都有干部到外面去開會,也每天都有干部留在家里組織會議。會議多,吃喝應酬自然就多了。特別是年頭歲尾,基層主要領導基本上天天都在“會海”里游來游去,在酒桌上喝來喝去。過濫的檢查是干部陷于應酬的業根。不知自何時起,“檢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層層級級、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搞檢查;定期、不定期的檢查,月度、季度、年度,接連不斷;自查、互查、抽查、普查,花樣翻新;對口檢查、交叉檢查、循環檢查、專題檢查、多項檢查、綜合檢查接二連三;政府檢查、社團檢查、主管部門或綜合部門的檢查,聯翩而至,如此等等,輪番轟炸。被檢查單位為了得到檢查團的“好評”,總要千方百計招待,讓檢查人員喝得面紅耳赤,昏昏然、飄飄然時便容易說好話了,所以有“吃得好,說得好”的“吃喝定調子”的說法。
官僚主義作風是應酬泛濫的溫床。現在一些部門官僚作風嚴重,不但普通群眾上門辦事門難進、人難找、臉難看、事難辦,即使是下級黨委、政府到上面去辦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會議室里更易于解決。于是,為了今后到上面去辦事容易點,下級干部充分利用請客吃飯這一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級機關的領導下來,就賠著笑臉來接待應酬。結果,筷子一舉,酒杯一端,談笑之間很多成問題的問題及不成問題的問題均能迎刃而解。
行業和部門的不正之風是腐敗應酬的催化劑。在被接待應酬的各色人等中,不少是秉公辦事,以公務為重,不計較接待應酬的好與差,但也有一些是相當計較、得罪不得的。一位在地市工作很久的領導同志深有感觸地說:“這些人能量很大,有的能‘通天’,他們見省部級領導人甚至中央領導人比我們容易得多。別指望他們能給我們辦太多的事,但要特別注意,別讓壞我們的事!因此,必須好好地接待。”以市縣為例,在接待應酬的機關和人員中,有的是頂頭上司,管人、管錢;有的是業務主管部門,管項目、管技術;有的是“無冕之王”的新聞媒體,管形象、管聲譽;有的是執法執紀部門,管罰款、管抓人。可以說,這些人不論職位高低,都掌握著一定的“生殺予奪”之權,應酬得當,各方面關系融洽,聯系渠道暢通,人氣旺盛,工作順利,甚至逢兇化吉,化險為夷;應酬失當,則關系僵,渠道塞,臉難看,事難辦,穿小鞋,陷泥潭,之后再作補救,不僅十分被動,而且下的氣力、花的成本可能會更大。權衡利弊,何不早燒高香呢!
泛濫成災的應酬已經嚴重影響了干部作風,損害了黨的形象,危害了人民的利益,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減少吃喝應酬不是小事!
精品范文
1官場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