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治黨思考

時間:2022-12-02 07:11:00

導語:從嚴治黨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嚴治黨思考

19**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新時期。30年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艱苦奮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前所未有、舉世公認的輝煌成就。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事業生機蓬勃,發展之快居于世界前列。這30年也是黨的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30年,是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30年,是創造和積累執政黨建設經驗的30年,是在國際共運史上創造奇跡的30年。30年黨的建設經驗千條萬條,歸結為一句話: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這是執政黨建設的核心和根本,它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成敗,關系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前途命運。

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基本原則,從到鄧小平、、同志都有非常精辟的論述。30年來,我們黨牢牢遵循這個原則,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改革開放新時期從嚴治黨的極端重要性,堅持不懈地把從嚴治黨地要求貫徹落實到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全過程,為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堅強保證。

一、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執政黨建設的長期任務

我們黨自19**年在全國范圍執政特別是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轉變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在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轉變為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越發顯得重要和迫切,成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

第一,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關鍵。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就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經驗、基本政策,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密切聯系的。黨的先進性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先進性,就不可能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同時,先進性又必須體現在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上,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過程中增強黨的先進性。根據多年的實踐,從嚴治黨首先是“入口”要嚴,發展的新黨員必須符合中國工人階級先進分子的要求;思想教育要嚴,堅持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教育黨員;管理監督要嚴,特別是要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建立和執行制度要嚴,用制度規范黨的組織生活和工作措施,防治隨意性;執行紀律要嚴,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可靠保證。

第二,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既無先例,又無經驗,需要進行艱苦的探索。在這個漫長曲折的前進道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有利同在。要戰勝困難|取得勝利,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必須順應時展的潮流和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各級黨組織必須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必須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所有這些歸結為一點,就是要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否則,就不可能取得新的勝利,不可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第三,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解決當前黨員、干部隊伍中突出問題的客觀需要。我們絕大多數黨員、干部是好的,經受住了改革開放和各種情況的考驗。但也有些同志思想作風、政治素質、工作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有的因為執政而滋生驕傲自滿情緒,喪失進取精神,庸庸碌碌;有的懷著升官發財和撈好處的念頭加入我們的隊伍,凡事“私”字當頭,不是為群眾謀利益;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圖安逸、講享受,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脫離群眾、欺壓群眾,甚至貪污受賄,蛻化變質。某些地方發生的群眾性事件、重大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事故,就與一些黨員、干部官僚主義、失職瀆職、以權謀私、漠視群眾利益有直接關系。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也更加多樣化,教育、管理的任務比往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艱巨繁重。

第四,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妥善應對復雜多變國際環境的迫切要求。建國以來,西方敵對勢力長期對我們實行封鎖和禁運,甚至采取戰爭手段,妄圖扼殺新中國。當這種封鎖被打破后,他們又變換手法,推行“和平演變”戰略,不惜采用政治的、經濟的各種手段施壓,企圖“分化”、“西化”我們。特別是蘇東巨變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使我們黨面臨新的嚴峻考驗。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有的甚至公開反對黨的基本路線,否定四項基本原則。這就充分說明,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是非常緊迫、刻不容緩的任務。

二、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把思想建設擺在首位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以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就難以制定正確的路線,就沒有全黨思想的統一和行動上的一致。30年來,我們黨在堅持馬列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引領全黨與時俱進,這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不斷解放思想,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于推動改革開放,增強黨的團結,促進各項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全黨開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從思想上撥亂反正,把“”中顛倒了的是非標準重新顛倒過來,平反糾正冤假錯案,隨即又進行了為期5年的整黨,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通過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平息政治風波,進一步統一了全黨思想。自90年代中期起,先后在全黨興起了學習鄧小平理論新高潮、開展了“三講”教育活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把全黨思想統一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來。實踐表明,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把思想建設擺在首位。只有思想理論先進,才有組織和行動的先進,才有較高的領導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這是新時期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舉措,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黨的宗旨,以人為本,把學習的效果轉化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進一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突出實踐特色,聯系實際,講究實效,注重應用,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扎實深入地解決幾個或一兩個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新變化新氣象;必須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改正缺點錯誤,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解決突出問題,促進科學發展。要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與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結合起來。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學習要精、要管用的原則,在領導干部中選學幾篇馬列著作,這對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全黨的思想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來進行

早在1939年同志就提出:黨的建設的過程是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圍繞黨的基本路線抓黨的建設,才能堅持正確方向,才能把黨建設好,實現從嚴治黨的目標。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本路線,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30年來,黨的建設按照基本路線的要求,“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繼續把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同“左”的僵化思想作斗爭,一方面要同否定科學社會主義、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自由化思想作斗爭,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現在有人否定科學社會主義,鼓吹民主社會主義,這是嚴重違背黨的基本路線的。

四、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大力加強黨的民主建設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要使黨有力量,就要靠民主制的實行。我們黨歷來重視民主建設,可以說,黨的發展壯大,黨領導群眾取得的革命和建設勝利,甚至對自身錯誤的糾正,無一不是民主的勝利。多年來,我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都是符合國情、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先后頒布了地方黨委工作條例、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文件,廣泛開展了民主集中制教育,黨員民主意識顯著增強,在黨內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落實,各級領導班子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不斷提高,民主制度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積累了重要經驗。

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積30年之經驗,應著重處理好五個關系,即全委會與常委會的關系,常委應在全委會領導下工作;全委會、常委會與代表大會的關系,常委、全委應執行代表大會的決議;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關系,人民民主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黨要接受人民民主的監督;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的關系,堅持集體決定重大問題,不能搞少數人、個人說了算,黨委成員要自覺維護集體領導,做好分工的工作;黨委內部書記與委員的關系,書記既要當好“班長”,又不能獨斷專行。要嚴格黨內民主生活,開展健康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虛心聽取群眾意見,這方面領導干部應帶頭。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進一步落實黨員的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我們黨堅持的是中國特色的民主制度,某些人鼓吹的西方民主,例如“三權分立”、“議會民主”、“普世價值”等,是不符合我國實際的。

五、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

干部是事業成敗的決定因素。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驗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從嚴治黨,務必從嚴治“吏”。這方面的任務非常艱巨。在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中貫徹從嚴治黨方針,一是嚴格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建立健全選人用人機制,改進干部選拔、考核、教育、管理、監督方法,真正把德才兼備的干部選拔上來。二是嚴格干部考核工作。不斷改進干部考核評價方法,把集中考核與經常考核結合起來,把一般考核與重點考察結合起來,把考核與調查結合起來,克服對干部了解不深不透、考察失真失實等問題.推動干部考核工作科學化、制度化。三是不斷完善干部管理監督制度。認真落實黨章、黨內監督條例、黨紀處分條例等有關法規文件,嚴肅組織人事紀律,引導和督促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四是加強對干部遵守政治紀律的教育和監督。按照同志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的“六個決不允許”的要求,嚴格教育、管理干部。在重大政治問題上,黨員、干部尤其是中高級干部必須堅決同中央保持一致。五是在選人用人上堅決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不拘一格地選拔干部,看準了的大膽使用,真正憑德才、憑實績、憑需要用干部。

六、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沒有嚴密的、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黨員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就會失去戰斗力、凝聚力、號召力。實踐證明:“基礎堅強,事業興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把基層組織建設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各項事業的成功都與黨的基層組織堅強有力密切相關。必須適應城鄉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變化,完善組織設置,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積極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改革創新,這是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堅實基礎和重要內容。

黨員隊伍建設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必須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做好發展、教育、管理黨員的工作。正確處理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嚴把質量關,對不合格的黨員按規定處置。必須立足做好經常性工作,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建立健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加強對各級黨組織的管理,對于發生嚴重問題的黨組織應追究責任、給予處分,使每個黨委成員接受教訓,克服治黨不嚴、失之于寬的現象。

七、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必須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決糾正黨內存在的不正之風,堅決反對腐敗,圍繞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這個根本問題,狠抓全黨作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

黨風廉政建設必須著眼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全面落實“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自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改進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為黨的形象增光添彩。大力弘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等優良傳統,這是黨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是黨的生命力、戰斗力、凝聚力的堅實基礎。要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比如脫離群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等等。

腐敗問題嚴重影響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阻礙黨的建設,與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水火不容。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反腐倡廉的堅強決心。我們要增強反腐倡廉的責任感,自覺同腐敗現象作斗爭。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科學的權力運行體制,加強對權力運用的監督制約。堅持不懈地做好違紀違法案件查處工作,堅決將腐敗分子清除出去,保證黨的肌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