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會創新交流
時間:2022-12-03 08:13:00
導語:新社會創新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靈活建”、“共同建”、“及時建”、“推動建”等方式全面推進新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組建工作,截止**年**月底,全區共建立了各類黨組織52家,覆蓋新社會組織**家,黨組織覆蓋率達到95.2%。
1、探索創新“靈活建”。一是單建式。對經登記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常設辦事機構專職人員和長期聘用人員中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且具備建黨條件的,單獨建立黨組織。目前已有22家新社會組織單獨建立了黨支部。二是聯建式。對活動正常、人員便于集中但黨員人數少,不具備單獨建黨條件的,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歷史淵源”原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新社會組織聯合組建黨組織。目前共建立聯合黨支部3個,覆蓋新社會組織**家。三是掛靠式。對不具備建黨條件的,成立黨員小組,掛靠村(社區)或主管部門黨組織。目前共建有黨員小組19個。四是臨時式。在黨員較多且流動性較大的新社會組織中建立臨時黨支部,上級黨組織派黨建聯絡員加強指導,目前共建立臨時黨支部*個。
2、促帶互動“共同建”。針對一些業主不理解、不支持,建黨難度大的新社會組織,發揮黨工團聯動優勢,通過先建立工會、團組織,物色優秀黨員擔任各群團組織的負責人,并積極推動新社會組織的發展,以贏得業主的信任和支持,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我區6所民辦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由于業主的抵觸情緒,黨建工作一直是個難點,為此,我們先在學校建立工團組織,通過組織開展校長崗位培訓、教師崗位培訓和名優教師送教活動等,切實提高學校教師員工的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最終贏得了業主的支持。目前,有黨員的5所學校中,1所單獨組建了黨支部,4所建立了臨時黨支部。另外,在沒有黨員的新社會組織中,共成立工會組織18個、共青團組織16個,為開展黨建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3、積極跟進“及時建”。建立健全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和研究工作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民政和工商部門按照“誰登記、誰監督”的原則,把好新社會組織登記和年檢關,凡發現符合建黨條件而未建立黨組織的,及時通知屬地黨組織及其業務主管部門進行歸口管理;業務主管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幫助符合建黨條件的單位建立黨組織,加強與建黨條件不成熟單位的聯系和溝通,確保其正確的政治方向;鎮(街道)黨(工)委主動負起責任,對那些沒有主管部門或主管部門不明確的新社會組織實行“兜底管理”。同時,及時整頓清理黨員流失的支部,避免出現空殼支部。組建黨支部8家,清理空殼支部1家,確保了黨建工作的有效及時。
4、政策激勵“推動建”。出臺相關激勵幫扶政策,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切實增強新社會組織建黨的積極性。區教育局黨委劃撥一定比例黨費用于外來務工子弟學校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區供銷社每年從辦公經費中拿出3-4萬元用于再生資源行業協會黨支部的黨員活動;招寶山街道出臺激勵措施,對新建黨組織獎勵5***元,已建立的補助3***元,每年根據各支部黨員人數按每人**0元標準劃撥活動經費,并給予黨支部書記、黨建指導員每月**0元的補貼,從而推動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