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兩新黨建交流
時間:2022-12-03 08:21:00
導語:五有兩新黨建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是理順管理體制確保“有人抓”。針對當前管理體制不順暢、責任主體不明確、條塊聯動不到位的問題,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開展黨的活動的原則,按照“分級負責、條塊聯動、各有側重”的思路,建立健全地方黨委統一領導,區、街道(鎮)分級負責,業務主管單位或行政掛靠單位黨組織管理為主,行業協會黨組織管理為依托的黨建工作管理體制。對直接掛靠在區業務主管部門的新社會組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建筑師事務所等,以業務主管部門黨組織管理為主,依托行業協會黨組織進行管理;對民辦學校、民辦醫院等,由業務主管單位或行政掛靠單位黨組織直接管理;對社區公共服務機構等,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管理;對規模較小、相對分散、主管部門沒有明確的新社會組織,由屬地黨組織將其納入區域性黨組織進行管理。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格局。
二是擴大組織覆蓋面確保“有人管”。借鑒抓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經驗做法,先從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規模較大、人數較多、影響較大的新社會組織抓起,實施單位、區域、行業聯動的方式,積極探索務實管用、靈活便捷的黨組織設置形式。對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新社會組織,都要及時建立黨組織;對黨員人數不足3名的新社會組織,按照業務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就近與其他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員建立聯合黨支部,或將黨員組織關系轉入其業務主管單位或掛靠單位的黨組織,參加黨的活動;對目前還沒有黨員的新社會組織,可采取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絡員,先行建立工會和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依托社區、樓宇、行業等,建立區域性黨組織,把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員組織起來,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
三是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確保“有人干”。要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為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供力量保障。一是要配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力量,尤其是選好配強新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根據新社會組織的不同類型和不同需求,采取“內部選”、“外面派”、“面向社會招聘”等多種形式,選配有經驗、懂業務、擅黨務的黨組織負責人。二是要加大培訓力度。可以借鑒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經驗,按照“職業化管理、專業化培訓、市場化運作”方式,把包括黨組織書記在內的新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培訓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依托各級黨校等培訓陣地,拓寬培訓渠道。三是要注重關愛。要真情關懷黨務工作者,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放手工作創造良好環境。要對生活困難的黨務工作者進行幫扶,讓他們安心工作。要經常性地走訪、慰問黨務工作者,切實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榮譽感。
四是創新教育管理確保“有人學”。針對新社會組織中的黨員文化程度普遍較高、思想比較活躍、民主意識較強的情況,進一步創新黨員教育管理的模式和載體。加強黨員宗旨觀念教育,增強黨員主體意識,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實行黨務公開,及時把上級文件、重要指示、工作進展、黨員建議落實情況等向黨員傳達、通報和反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落實黨組織定期與黨員談心、定期走訪慰問黨員家庭、結對幫扶貧困黨員等制度,主動為黨員釋疑解惑、排憂解難,加強與黨員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增強黨員的責任感、榮譽感和歸屬感。
五是探索新穎方式確保活動“有人參”。在新社會組織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三服務”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黨組織發展,促進新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使黨的活動融入新社會組織執業活動的全過程,融入其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融入其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按照“業余、小型、分散、務實”的原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等現代傳媒手段,寓黨建活動于業務工作之中,融思想教育于業務活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