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黨員教育思考

時間:2022-12-04 08:37:00

導語:流動黨員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動黨員教育思考

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關心服務,創新工作方式,使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一、創新工作思路,樹立服務理念

加大宣傳力度。各級普遍采取《致流動黨員一封信》的形式,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同時,宣傳基層流動黨員教育工作的經驗和做法、流動黨員的先進典型,引導流動黨員主動亮出身份,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開通流動黨員服務熱線。市、縣兩級組織部門和一些流動黨員集中的市場、社區等單位,都專門開辟了流動黨員咨詢服務專用電話,為流動黨員接轉組織關系、參加組織生活提供咨詢服務。全市共開通流動黨員專用電話2**部,在黨組織和流動黨員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及時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市里專門在流動黨員比較集中的芝罘區舉辦了流動黨員活動證公開發放儀式,由市委領導親自將活動證發放到流動黨員代表手中。經媒體報道后,在流動黨員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在此基礎上,各級廣泛開展了“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活動,采取定點發、派人送、郵政寄等多種方式,將活動證及時發放到流動黨員手中,做到了應發盡發、應領盡領。

二、創新管理方式,保證服務質量

把推進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作為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的治本之策,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同時,按照有利于黨員合理流動,有利于黨員在流動中發揮作用,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則,對黨建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機制等進行充實和改革。引導各基層黨組織會同公安、工商、計生等部門,采取進門店、進工地、進樓宇等多種方式對流動黨員進行“拉網式”摸底,建立流動黨員管理臺賬,詳細記錄黨員的年齡、文化程度、聯系方式以及流出地黨組織的名稱、聯系方式等。基層黨組織每月對外來流動黨員的情況進行一次排查,市縣兩級組織部門建立了流動黨員信息庫,為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針對以往在流動黨員管理上,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互不聯系、單邊作戰、工作質量不高的問題,打破地域限制,積極構建雙邊聯系機制。引導各級黨組織堅持以流入地為主,積極抓好黨組織組建和流動黨員的管理工作。同時,堅持“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反饋”的原則,主動與黨員流出地黨組織搞好銜接。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簽訂并執行《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雙向合作意向書》,明確雙方責任義務。

針對城市流動黨員數量多、分布散,社區教育資源有限,教育活動不便開展的實際情況,打破社區界限,按照地域相近、活動方便的原則,以4***名左右黨員或15***戶居民為基準,建立一個面積在**0平方米以上的黨員活動總站,將流動黨員就近編入活動站。每個活動總站都高標準配置了教育、健身、娛樂等硬件設施,并配備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實行全天候開放。凡持流動黨員活動證的黨員,根據活動證上登記的相關信息,經與身份證比對、電話聯系輸出地黨組織,確認身份后,即為其免費辦理直通卡,黨員可持卡隨時進站活動。黨員每次進站活動,只需在活動站入口處的考勤機上刷卡或按下指紋,進入信息管理系統,自行選擇學習科目或活動內容。活動結束后,再次登錄信息管理系統刷卡確認,本次進站的時間、學習科目、活動項目、累計學時等信息在后臺管理系統中自動生成。各活動站每季度將黨員學習情況以書面形式向黨員本人和所在黨組織進行反饋,并要求本人和黨組織分別填寫意見反饋卡,作為今后活動站開展各類活動的重要參考。

引導各級黨組織正確處理管嚴與管活的關系。對流動黨員實行定人聯系、定期匯報、定責管理、定點活動、定向服務,切實把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落到實處。同時,在活動組織上,積極適應流動黨員特點,堅持以“業余、小型、靈活”為主,不求統一,但求到位;不求集中,但求普遍;不求形式,但求實效。除了討論決定重要問題的會議外,讓黨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參加組織生活的時間。針對流動黨員分散各地的特點,還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短信等現代化手段,建立“網上支部”。交通部北海救助局船員常年在海上工作,且在船舶間更替頻繁。局黨委為每名黨員配備了流動黨員活動證和黨費收繳證,黨員持“兩證”參加船舶黨支部的活動;為每個支部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和無線上網卡,使黨組織的新精神、新要求通過網絡第一時間傳達到每名黨員。

三、貼近黨員需求,豐富服務內容

針對流動黨員生活、工作和發展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努力為流動黨員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真正做到急流動黨員之所需、謀流動黨員之所求。

一是強化教育培訓,做到創業上關注。引導各級黨組織從人力資源開發和建設的高度,深刻認識流動黨員群體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組織功能,真正把這一重要資源的作用發揮好。創新培訓內容,重點圍繞增強黨性觀念,進行政治理論素質培訓;圍繞增強致富本領,進行創業技能培訓;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重點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拓寬培訓方式,按照“方便、實用、有效”的原則,采取電話聯系教育、郵寄培訓資料、黨員互助教育、網絡教育、行前及返家談心教育、委托代培等方式,對流動黨員進行培訓,寓教于樂,增強教學效果。整合培訓資源,建立和完善黨員活動室、黨員電教室、流動黨員服務中心(站);農村和社區全部建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定期組織流動黨員學習收看;把黨員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確保流動黨員教育活動有固定場所、經費保障。

二是強化激勵引導,做到政治上關心。在流動人員比較集中的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區域廣泛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主題實踐活動,激勵流動黨員在流動人員中自覺發揮帶動示范、化解矛盾、凝聚群眾的作用。在評先樹優時,充分考慮外來流動黨員,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評選“流動黨員標兵”、“優秀外來務工黨員”等活動。近年以來,全市先后有1**多名外來流入黨員被評為各級優秀黨員,有效增強了外來流入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市里還通過深入基層調研、發動有關單位推薦等形式,搜集掌握了“愛崗敬業型”、“自學成才型”、“奉獻社會型”、“返鄉創業型”等多種類別的先進典型**多個,通過電臺、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他們的事跡,為廣大流動黨員奉獻社會、服務群眾、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樹立了良好導向。

三是開展幫扶活動,做到生活上關懷。引導各級黨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活動,不斷拓展幫扶內容。為解決流動黨員外出創業的后顧之憂,流出地黨組織主動幫助照顧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學生”。為幫助流入黨員盡快熟悉情況、融入本地社會生活,各級黨組織在就業保障、法律維權、子女上學、醫療衛生等方面提供幫助。積極開展“本地黨員與外來流入黨員結對幫扶”活動,通過“一聯一”、“一聯多”等形式,主動為外來流動黨員和生活困難的流動黨員提供服務,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