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建實踐交流

時間:2022-12-05 10:56:00

導語:機關黨建實踐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黨建實踐交流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十六大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在建黨83周年前夕,同志再次號召全黨認真總結執政能力建設經驗,抓緊解決執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執政能力建設統領機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是新形勢下機關黨建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也是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對機關黨的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標志著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黨建理論的創新和執政理念的轉變,對機關黨建實踐提出許多嶄新的課題。

1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建理論的一次飛躍,為機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指明了方向和目標。我們黨的建設理論是在實踐中完善成熟的。傳統意義上的黨建,通常是指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及制度建設,其著眼點和目的是為了發揮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沒有上升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這樣的高度。在實踐中,傳統黨建“起步開局容易,深化發展艱難”,現在已出現了認識上的“淡化”趨勢,擺位上的“邊緣化”傾向,工作上的“游離中心”現象等。一些黨務干部埋怨說“工作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多不得,少不得;深不得,淺不得”。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適應了長期執政對黨提出的新要求,抓住了黨在執政條件下自身建設的關鍵,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能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從鞏固執政地位的高度抓黨建,這是歷史饋贈給我們黨的寶貴財富,也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無疑將引領機關黨的建設躍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2執政能力建設是一種新的治黨治國理念,為機關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提供了路徑和保障。我們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服務”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在踐行黨的根本宗旨上,始終保持了高度的清醒和自覺,先后告誡全黨“決不當李自成”、牢記“兩個務必”實踐“三個代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執政的實踐過程是復雜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拉美陷阱”和上個世紀最后10多年中發生的“蘇東劇變”,告訴我們黨要實現“執政為民”的宗旨和理念,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執政的本領。執政能力建設體現的正是這樣一種執政理念。只有以這種理念為指導,才能保證機關各級黨組織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率先”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才能真正把“執政為民”這一根本宗旨落到實處。

3執政能力建設是聯結黨的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橋梁,為機關黨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造了機遇和抓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機關黨建的一條重要原則。基于這一原則,過去,我們努力在“結合”、“滲透”、“貫穿”上下功夫,設計了把行政業務工作中的熱點、難點作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把思想工作滲透、融合、落實到各項業務工作中,根據業務工作的需要,確定黨的工作目標和措施,選擇活動方式和內容的黨的工作思路,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比較困難,甚至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執政能力建設把黨的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聯結起來,不僅使機關黨建服務中心“主體適格”,也使建設黨的偉大工程基礎擴大、合力增強,較好地形成了黨的偉大事業不斷為偉大工程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開辟廣闊的前景,黨的偉大工程緊緊圍繞偉大事業來進行、確保其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4執政能力建設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為機關黨建與時俱進拓展了渠道和空間。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了“黃金發展時期,”同時又是“矛盾凸顯階段”,對黨的執政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必須善于按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必須增強法制觀念,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必須立足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機關黨組織應將幫助黨員領導干部提高上述五種能力作為自己的重要責任和重要工作,開拓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真正踐行機關黨的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指導思想。

二、全面落實新要求必須重新審視機關黨建思路和工作架構

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一個全局性、根本性問題,要求機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必須圍繞這個中心而展開,朝著這個目標來加強。其思路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目標,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核心,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使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和堅強的領導核心。

省級機關是省委、省政府的職能部門和工作機構,在執政能力建設上要走在前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建工作重點要把形象凝聚、素質奠基、優化服務三個方面突出出來。

加強黨性錘煉,努力營造“自身有信念,群眾有信心”的執政大環境。黨的形象本質是黨群關系,黨群關系如何是衡量黨的執政能力的根本指標。目前,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整體上是好的,但在一些地區、一些單位出了問題。比如一些黨員干部人格上的兩面性、行動上的雙重標準,對上陽奉陰違、對下欺壓蒙騙,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等,致使相當一部分黨員自身對黨的信念產生動搖,相當一部分群眾對黨失去信心。因此,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實踐層面上一定要以提升黨的形象或黨的“信任指數”為突破口,通過從嚴治黨、加強黨性修養和強化黨的先進性教育,使每一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真正把心思從琢磨自己“仕途升遷”轉變到思考黨的“事業興衰”上來,把工作目標從追求“政績效應”轉變到“為民造?!鄙蟻?,在凈化靈魂、升華思想、純潔隊伍、提升形象中,重塑“愛黨、信黨、跟黨走”的社會氛圍,用共產黨人自身的良好形象凝聚群眾、引領群眾,讓群眾看到希望,增強信心。

改造我們的學習,把著眼點由“側重統一思想”轉變到“全面提高素質”上來。近年來,全省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出現了一些可喜的局面。但是“內有動力、外有壓力”的學習機制沒有真正形成,學習仍然停留在“要我學”的層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過于強化了學習的統一思想功能,忽視了提高素質作用;二是缺乏對學習情況的硬性考核,學與不學、學深學淺一個樣。因此,必須改造我們的學習。在學習途徑上,要讓院校成為提高干部素質的主角。可采取輪訓、培訓兩種形式,輪訓以每年每人20天左右為宜,培訓時間可更長一些。課程設置以中央黨校提出的“三基本”、“五當代”為好,即《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思想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當代世界經濟》、《當代世界科技》、《當代世界法律和中國法制建設》、《當代世界軍事和中國國防建設》、《當代世界社會思潮》。重點解決對黨的重大理論問題的認識,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平時,單位可參照中央政治局和省委學習的方式組織日常學習,以作為院校全員輪訓的有益補充。在學習方法上,要用問題引導學習。要把解決實踐“執政為民”,履行工作職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現實問題作為學習的目的,推進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提升服務效能;具體學習時間和內容,由本單位根據形勢、任務和工作實際來安排,逐步形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互動格局;對重大理論問題,側重從指導工作的層面,弄清一些基本問題,不能要求人人都成為理論家、政治家;要整合運用學習成果,在政務網站上創建一個專欄,動員處以上干部和廳局黨組把學習所思、實踐所得及時在網上進行交流,讓學習成果資源共享。在學習考核上,要績效檢驗法定化。要制訂學習檢查、評估辦法,比如制訂《干部綜合能力素質考核辦法》,將黨委班子和個人的學習情況納入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評為先進,并與干部使用直接掛鉤。逐步形成組織重視、干部自覺、保障有力的學習機制,引領干部自覺探索、不斷攀登,最終達到“臨絕頂”、“覽眾山”的境界。

堅持依法行政,切實把力量集中到“三轉變”、“三服務”上來。依法執政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解決目前我們面臨的各種錯綜復雜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而當前“法律不如文件,文件不如批示,批示不如現場辦公”等觀念,在一些同志腦里還根深蒂固;“國家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個人權力利益化”的現象在有些單位還不同程度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還沒有根治;“高門檻、高成本、低效率”還是公共權力部門的通病。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國務院又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省委也頒發了《法治江蘇建設綱要》。今年來,省委還通過大抓機關作風建設,在“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形成的固習,既要下“猛藥”,更要長期調治。我們必須在鞏固發展機關作風建設的成果上下功夫,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促服務,切實把省級機關建設成為群眾認可的“服務型”機關。

三、執政能力建設呼喚機關黨建體制、機制創新

近些年來,機關黨建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制約機關黨建的“瓶頸”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突出的是體制不順、基礎不牢、隊伍弱化,影響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既要立足現實,深謀改進之策;又要著眼未來,遠慮治本之道。

一要切實解決部門黨組“工作錯位”問題。在中央和地方領導機關中成立黨組,目的是加強黨的領導。黨組的一條重要職責是指導本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組織的工作。十六大黨章進一步明確“黨組發揮核心領導作用”,既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新形勢下切實加強黨對各方面工作領導的需要。但從現實情況看,機關廳局黨組帶有明顯的行政化傾向:一是指導思想錯位。對黨章和《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的“指導”職責缺乏全面認識,擺位不到位,落實打折扣,工作帶有明顯的隨意性。其主要特征是,機關黨建因主要領導人的重視程度不同而不同。二是運行程序錯位。黨組會與廳(局)長辦公會不分,日常工作習慣于通過行政這條線,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列席黨組會議的規定沒有很好落實。三是績效檢驗錯位。以政務為衡量標準,《黨建工作責任制》落實不力,抓不抓一個樣,好與壞一個樣。因此,要更新觀念,落實責任,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進一步完善《機關黨建工作責任制》,盡快出臺《機關黨建責任追究制度》。從長遠考慮,建議提高省級機關工委的等級,工委書記由省委副書記或省委常委兼任,實行黨管黨員、黨管干部一體化。同時,對《條例》有關條文進行修改,使其與新形勢下黨建實踐相一致。從“立法”與“立制”兩個層面推進機關黨建從“邊緣化”向“正位”回歸,由“隨意性”向“規范化”轉變。

二要切實解決機關黨委“工作虛化”問題。《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賦予直屬機關黨委9個方面主要職責,要求高、責任重大。但實際中機關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越來越“虛化”:一是機構設置虛化。相當數量的機關黨委沒有專門的工作機構。二是人員配備虛化。機關黨委從書記到委員多為行政人員兼任,只有一名專職副書記負責具體工作,且呈現“三多”現象,即:年齡偏大的多,身兼數職的多,軍隊轉業干部多。三是工作抓手虛化。由于與行政權力相脫離,開展工作無人手,服務中心無抓手,能夠做的都是被群眾認為比較虛的事,與《條例》要求相差甚遠。雖然有的單位明確賦予機關黨委中心工作的知情權、重點工作安排的優先權、干部任免的參與權、活動經費的使用權,但由于沒有抓手,實際上也只是配合其他處室做一些具體工作,機關黨委客觀上成了“管百事”的不管部和應急情況下的“預備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黨組織的威信,影響了作用的發揮。針對上述情況,建議成立廳局黨組(委)辦公室,與機關黨委合署辦公,將黨務工作劃歸黨辦。這樣做的好處是:黨組有了辦事機構,機關黨委工作有了抓手,有利于解決機關黨建與中心工作“兩張皮”問題,有利于克服機關黨建“虛化”傾向,有利于糾正黨組工作“行政化”現象,有利于提高機關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也有利于推進黨務和政務工作規范化,從體制上確保黨的工作圍繞中心、服務中心落到實處。另外,在人員配備上要從嚴掌握,要防止和糾正安置性地配備干部。這不僅是加強機關黨建的需要,也是一個重要導向。

三要切實解決基層黨支部“工作不力”問題。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同志指出:“黨的戰斗力,黨的力量,表現在哪里?首先表現在近***萬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币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好。機關基層黨組織建設有其特殊性,支部建在處室,處室領導實行“一崗雙責”,是對“支部建在連上”黨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應當肯定。但問題是有些機關黨支部,只是形式上的傳承,其“堡壘”的內核卻蕩然無存。突出表現在:有的缺乏“兩手抓”的意識,甚至把黨支部工作當作額外負擔;有的處室負責人由于業務工作比較繁忙,時常會出現黨建為業務工作讓路的現象;有的沒有把黨建放在與業務工作同等的位置上來考核,更談不上與獎罰、選拔使用干部掛鉤,使黨建工作考核起不到激勵作用;有的組織生活不落實,組織對黨員特別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監督成為空談。因此,要強化“黨要管黨”意識,理清“黨管黨員”思路,健全“一崗雙責”考核機制,把“軟”的一手硬起來,把“虛化”的職責揀起來落到實處。建議制定《“一崗雙責”考評辦法》,納入年度統一考核,切實改變機關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弱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