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時間:2022-02-10 04:00:00

導語: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江蘇是化工大省,也是我國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之一,化工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和優勢,主要化工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目前全省有化工生產企業近萬家,其中領證的危化品生產企業3859家。在我省化工生產企業中,既有一批技術裝備先進、產品技術含量高、安全管理規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國際跨國公司;也有一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建的國有、集體大中型企業,改革開放以后逐步改制,大多已設備老化陳舊,人才流失嚴重,安全投入欠帳較多;更有一大批八十年代以后興建的中小型化工企業,布點分散,多數企業集約規模程度低,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技術裝備水平差、從業人員素質低,安全投入先天不足。這類企業面廣量大,基礎薄弱,監管難度大、任務重,一直是我省安全監管的重中之重。

多年來,我們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總體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化工行業安全監管工作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即:一手抓治標,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采取最堅決、最嚴格的監管措施,重點解決突出問題;一手抓治本,著力研究治本之策,全面落實兩個主體責任,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全省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形勢一直保持基本穩定。2008年,全省近萬家化工生產企業,沒有發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安全事故。下面,根據大會安排,將我省化工行業安全監管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一、堅持綜合治理,全面開展化工企業專項整治,提高化工行業整體水平

2006年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特別是總局危化司的具體指導下,我省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化工企業專項整治,集中26個部門的力量,以治理環境污染和落實安全生產措施為重點,對化工企業實施全面、全方位的整治。兩年多來,通過專項整治,基本實現了“四個一批”。即:關閉一批: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關閉小化工生產企業4326家,實現了三年關閉任務兩年完成的工作目標,關閉企業數占整治前化工企業總數的35%,其中2008年關閉1613家。搬遷一批:排出一批位于城市中心區、與周邊安全距離不符合規定要求以及環境敏感區域內的化工企業,逐個落實搬遷計劃,已完成搬遷100余家。集中一批:經過重新清理評估,全省已確認了66個符合化工產業定位、基礎設施完善的化工集中區域,為企業集中入園奠定了基礎。提高一批:通過兼并重組、改造提升,一批化工企業加大投入,工藝、裝備水平不斷改善,員工素質有所提高,企業主體責任意識逐步加強,安全環保形勢保持平穩。

二、堅持源頭把關,嚴格危化品安全生產行政許可,提高化工企業市場準入

在對化工企業進行存量調整的同時,我省始終堅持增量控制,嚴格化工企業的市場準入管理。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嚴格化工建設項目管理的政策文件,所有新建化工生產企業必須進入化工集中區,嚴格執行準入標準,嚴格控制高風險、低水平、重污染項目的盲目轉移,集中區外化工生產企業不得進行改建、擴建。從嚴審批危化品建設項目,新建項目必須經過相關部門聯合會審,省轄市以上政府批準,其中新建劇毒化學品建設項目必須經省政府批準同意。通過嚴格把關,全省新建企業的產品規模、工藝和裝備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新增危化品生產企業數和危化品生產企業總數逐年降低,2008年新建危化品生產企業120家,比2007年少增加135家。在危化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工作中,堅持不符合條件不發證、不進行現場核查不發證、隱患整改不到位不發證、高危工藝沒有落實自動控制措施不發證、相關從業人員達不到規定資質條件不發證,今年以來共注、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313家。

三、堅持重點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提高化工企業安全監管實效

為實現化工企業安全從事后監管向事先預防的轉變,我省針對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對策措施,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突出對涉及高危工藝裝置的自動化改造,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對全省680家涉及氯化、硝化、氟化等高危險生產工藝的化工企業,組織專家檢查會診,對不能滿足自動控制要求的裝置,督促企業制定整改時間表,限期整改。二是突出對重點隱患的整治,立足查大隱患、防大事故。各級政府建立了安全隱患分級掛牌制度,每年確定一批重點隱患,集中力量限期整治。在安全生產百日督查和化工安全大檢查行動中,國務院安委辦兩次對我省進行檢查督查,查出的所有隱患已全部整改完畢。按照國務院安委會統一部署,組織各地對化工企業進行了全面檢查和督查,總結疏理了6個方面39項化工企業普遍存在的安全隱患和問題,督促企業對照檢查、限期整改,確保隱患治理到位。三是突出對重點時段的安全監管,始終保持化工安全監管高壓態勢。在奧運會、重要節日、金融風暴等特殊時期,冰凍嚴寒、高溫酷暑等異常氣候下,根據化工生產的特點,及時進行部署和安排,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組織多種形式和內容的專項檢查督查,督促企業落實各項安全措施,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

四、堅持強化基礎,加強危化品安全監管制度建設,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堅持安全發展,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治本是關鍵;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確保兩個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制度規范是根本。針對我省化工行業安全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在總局領導和危化司的指導和支持下,進行了“三項制度創新”:一是為保證監管部門對企業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職責落實到位,解決對危化品生產企業如何監督檢查和檢查什么的問題,我們建立了危化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規范,明確了對不同類型危化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的內容、程序、頻次和工作要求。目前,制度化監督檢查工作已覆蓋到所有的危化品生產企業,正在逐步向全部化工企業延伸。二是為彌補監管部門化工專業人員不足、難以滿足專業性監督檢查的需要,解決化工企業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不深入、不全面的問題,我們建立了化工企業專家安全檢查制度,由企業聘請專家,定期對企業現場進行安全檢查和工作指導,明確了專家的資質條件、檢查頻次和工作要求,完善了企業自查、專家檢查和政府督查相結合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檢查制度體系。2008年底前,專家安全檢查制度已在全省化工企業中推行。三是為提高中小化工企業自主安全管理能力,針對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大多不具備基本的化工專業知識和安全管理知識,容易盲目蠻干,因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導致事故發生的問題,我們對危化品生產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危險作業崗位操作人員的專業學歷層次、從業經歷以及安全專項培訓提出具體要求。目前,我省已組織1000余名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通過參加成人高考等方式,進入國民教育系列大專班,系統學習化工安全管理基礎知識,為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礎保證。

我省化工企業面廣量大,化工行業安全生產任重道遠。2009年,我們將認真、全面地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的各項工作部署,學習借鑒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指導下,進一步強化各項安全監管措施,繼續深化化工企業專項整治,提高化工行業安全準入門檻,完善化工集中區安全管理;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對化工企業從嚴檢查、從重處罰,督促指導企業加強基礎管理,規范安全生產行為;進一步強化化工安全事故應急管理,修訂完善化工企業事故應急預案,在所有化工集中區建立專業消防站,在省內所有跨江大橋配備專業消防車,提高事故快速響應和有效處置、科學施救的能力;進一步規范監管,求實創新,完善監管制度建設,提高安全監管效果,確保全省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