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險途徑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3 05:02:00
導語:審計風險途徑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資料失真問題在我國日益突出,虛盈實虧、隱瞞收入、亂開發票、虛列支出,甚至設兩本賬、賬外賬等現象的出現,使國家稅收大量流失,管理者和投資者、債權人不能正確管理和決策。這無疑增加了審計風險。筆者認為要降低審計風險,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實行會計資料承諾制,取得被審計單位的責任聲明書。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是審計的基礎,審計實施前,讓被審計單位填寫會計資料承諾聲明書,促使被審計單位如實、完整地提供財務會計資料,以便正確劃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
二、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從確定審計項目計劃、審前調查、送達審計通知書、審計取證、審計報告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到審計評價、依法作出處理處罰、送達審計決定等,每一環節都嚴格按照審計操作規范辦事。
三、嚴把審計取證關。在實質性測試的過程中,要依法收集和認定審計證據,因為錯誤的、失真的審計證據,必然導致錯誤的審計結論;不全面、不充足的審計證據,必然導致不可靠的審計結論。因此,審計人員取得的證據,必須客觀、真實、充分、有力、合規,收集的證據一定要經過審計人員、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人員簽章才有效。
四、建立健全審計質量內控制度和執法責任追究制度。要按照國家審計準則的要求,嚴格執行復核、審理、復議、聽證和重大事項匯報等制度,切實落實審計組長和審計人員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確保審計質量內控制度有效,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五、認真聽取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每項意見,審計人員要認真核實情況,并做出審計記錄。對正確的意見要予以采納,對不正確、不全面的意見也要做好解釋工作,說明原因和依據。
六、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審計風險問題說到底是審計業務質量問題,而決定審計業務質量的根本是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審計范圍、內容越來越復雜,牽涉到的知識越來越廣,對審計人員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較高的審計業務知識,而且要具有法律、經濟、計算機等方面的綜合知識,還要具備分析、鑒別、判斷、協調等綜合業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環境中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因此加強學習和業務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修養和業務素質,不但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而且可以防范審計風險。
- 上一篇:教學思維訓練探討論文
- 下一篇:基層資源環境審計經驗交流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