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財政監督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4 05:03:00
導語:政府財政監督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對政府支出進行有效監督,一直以來都是個難題。《預算法》規定,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監督檢查本級各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預算的執行;各級政府監督下級政府的預算執行。就是說,從政府這方面來看,第一道監督設在財政部門,第二道監督設在各級政府。
由政府和政府財政部門來監督政府預算執行,雖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有些違背預算法律規定的大型支出就是地方黨政決策的,財政部門作為政府組成部門,自然無法監督政府的違規行為。而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財政支出、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也往往是鞭長莫及,效力低下。因此,《預算法》把對政府預算執行監督的權力還賦予了人大及其常委會,不但要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本級和下級政府預算、決算進行監督,并授權人大及其常委會就預算、決算中的重大事項或者特定問題組織調查,有關的政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和提供必要的材料。《預算法》還要求,各級政府應當在每一預算年度內至少兩次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作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因此,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是更為全面的監督,是人民主權的體現。
但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政府預算,尤其監督預算執行,在操作中困難重重,效果并不理想。以廣東省為例,長期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對省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日常監督,主要是靠財政部門報送的每月報表,一般月報表反映的是各項支出的大數,具體支出項目并不清楚。這種監督缺乏實質的意義。
政府接受人大監督,自覺地向人大報告財政支出的情況,把政府開支情況更加透明及時地向人大開放(進而向全社會開放),這是政府的義務。惟有如此,才能打造透明高效廉潔的陽光政府。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及時快捷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方便。
摘編自《工人日報》9月6日文/梁發芾
有效監督才能杜絕政府亂花錢(求是)
以前,政府怎樣花錢,外人無從知曉;人大對政府花錢的監督,也只停留在形式上。近日被多家傳媒曝光的四川省萬源市舉辦豪華演出一事,就很有代表性。當地2002年財政赤字高達1.6億元,年財政收入僅4000萬元。然而,當地政府卻花費2000萬元邀請明星舉辦盛大演出。
在年財政收入2300多億港元的香港,去年也發生過一場政府組織演出的風波。當時,政府為了帶動旅游業,振奮香港市民精神,花1億港元舉辦了“維港巨星匯演”。這一活動受到了部分傳媒和議員的質疑。他們提出,在香港還有財政赤字的情況下,花財政的錢搞這種演出不合適。后來,特區立法會賬目委員會介入調查。正是因為擁有有效的監督機制,香港政府效率才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如果萬源市人大也及時發揮了作用,那場花費一年財政收入50%的晚會,可能就不會搞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的財政行為越來越頻繁和復雜,僅靠每年“兩會”期間審議幾千字的報告和平時審計幾個大項目,人大難以真正監督好財政開支。廣東省新舉措的意義就在于,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使財政真正成為“透明錢柜”,監督就具有了可操作性。
其實,筆者個人認為,如果這個電腦系統能開放給市民和傳媒,監督效果會更好。
- 上一篇:財政局監督探索經驗交流
- 下一篇:財政監督的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