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公共服務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0 09:43:00
導語:市民政局公共服務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的省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始建于春秋末年,2500年的歷史賦予了*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了縱橫交錯的1080多條街巷,積淀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近幾年來,市政府投資750萬元,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全市六區一市的城市地名標志設置任務,在市區1080條街路巷設置了各種類型地名標志4360塊,更換門牌27128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集三晉文脈與現代氣息為一體的特色文化”的*城市文化定位目標,著眼于地名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群眾服務,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探索地名公共服務的新路子,在地名規范、地名規劃、地名設標、數字地名上做了一些工作,特別是在地名數據庫和門牌系統管理軟件建設上狠下功夫,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為實現數字地名奠定了基礎。20*年初,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縣(區)兩級地名數據庫。20*年又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地名網站*。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切實把建立地名數據庫工作作為地名管理工作中心任務來抓
建立地名數據庫工作是地名管理工作與國內、國際接軌,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群眾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是地名工作由傳統管理方式向現代信息管理方式轉變的一場革命,是拓寬地名工作領域,實現地名管理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的重要步驟。啟動這一工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服務職能,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市委、市政府領導非常關心、重視和支持這項工作,把建立地名數據庫建設看作方便社會交往和群眾生活,切實為民辦實事的一項政治任務,擺上重要位置,納入重要工作日程。主管市長親自過問,責成市民政局負總責,城建、公安、電信等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同心協力,齊抓共管。一是成立了由市民政局主管局長為組長,地名辦工作人員及各相關部門人員共同參加的工作小組,按照省廳要求,我們把握“數字地名”的重點和突破口,爭取政府財政的支持,保障了數字地名建設和服務工作需求。二是工作小組多次召開專題協調會議,研究落實各相關部門具體任務和責任,做到了任務明確,責任落實。三是市民政局重拳出擊,把建立地名數據庫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和亮點工作來抓,作為省會城市的“形象工程”來抓,作為民政工作的品牌工作來抓。民政局長經常過問、主管局長親自抓,地名辦的同志具體操作。由于領導重視,組織得力,使建立地名數據庫工作有了良好的組織保證。
二、精心組織,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確保各項地名基礎數據準確錄入
建立地名數據庫不僅僅是錄入一點點數據,而是要向社會向全國乃至向世界介紹*,宣傳*,使更多的人了解*,認識*。為此,我市根據省廳安排和要求,結合本市實際,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收集、整理資料;第二階段地名數據的錄入工作;第三階段檢查驗收錄入情況。做到了精心組織,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在建立地名數據庫過程中,采取了五種方法進行實施:一是查閱了近幾年來地名普查和日常補調形成的檔案材料,按數據庫錄入的需要,依照行政區域、群眾自治組織、居民點、建筑物、單位、道路、河流、湖泊、山峰、山脈、旅游景點11個分類項目進行了嚴格的分類和整理。二是積極與市檔案局和史志辦等有關單位緊密聯系,密切配合,從歷年的檔案資料和史志資料中查找原始的數據資料,以補充各數據、資料的不足。三是組織人員專訪全市的老干部、老同志,請他們協助提供一些歷史資料,以便及時的對數據資料進行補充和更新。四是從統計部門調閱最新的統計資料以保證地名數據輸入的準確性。五是按照數據錄入的需要,依照數據庫中不同類別需要錄入的數據和資料,對原來1.0版本軟件進行了全部轉換,初步建立市、縣(區)兩級地名數據庫,收錄地名屬性信息12大類,223*條。目前我市已經建成了比較完善的地名數據庫。同時,建立了地名信息更新機制,確保新變化的地名信息能夠及時反映到地名數據庫中。
三、以人為本,立足服務,開展地名信息化服務取得好效果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的迅速推進,特別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外的交往越來越多,使用地名頻率越來越高,對地名信息化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市從城市建設大局的高度認識開展地名信息化服務的重要意義,立足服務,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一)不斷更新地名數據信息,開發*市門牌管理系統軟件。為了方便群眾查詢,提高地名服務質量,20*年初,我們投資6萬余元,開發了*市門牌系統管理軟件。這套軟件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現代科技緊密結合,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方便了派出所為居民落戶,方便了郵遞員為居民送報、送信,方便了各單位之間的相互交往,改善和提高了居民群眾工作和生活質量,促進了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為電話問路準備了基礎資料,也為設置觸摸屏打好了基礎。我們開發這套軟件的經驗做法,在20*年11月民政部召開的數字地名經驗交流會上做了典型發言。(二)建成*信息齊全的地名網站,全面、快捷服務于社會群眾。地名網站是實現數字地名服務的重要平臺,是直接了解一個地區地名管理、服務狀況的重要窗口。我市利用現有優勢,整合公共資源,于20*年5月份,投資0.6萬元建立了信息齊全的*市地名信息網站*,并于當年向社會開放。目前,*地名網開設的欄目有網上查詢、最新動態、地名介紹、政策導航、地名圖片、電子地圖、機構概況、地名文化等八個主欄目。地名網站開通兩年多來,我們每周對網站進行維護,及時更新網頁內容,通過地名網站,宣傳政策法規,傳播地名歷史文化,研究地名知識,地名信息。地名網站的使用率、點擊率很高,受到人民群眾的稱贊。(三)整合資源,依托社區平臺,開通地名熱線。我們依托社區8181890公益信息服務呼叫平臺,把地名數據庫和門牌系統管理軟件的道路、門牌等基礎地名資源上傳該系統,將地名服務與民政各項事業融合,為廣大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地名信息的需求。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今年我們對道路資料和門牌資料進行充實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
此外,地名觸摸屏也經過信息中心、社區管理中心和地名處的積極運作和考察,制定了方案和具體標準,本著整合現有資源,力求實用效果,現在正在積極籌備之中。
總結我市在數字地名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強化了以民為本的服務宗旨,堅持需求導向的服務原則。始終堅持了“拓展服務”的理念,努力探索創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形式和途徑,不斷擴大地名服務功能;始終堅持了“需求導向”原則,及時跟蹤掌握不同社會群體對地名信息服務的不同需求,使“數字地名”向層次化、系統化方向發展,既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服務要求,又能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和交流交往活動的需要,形成了具有地名特色的“數字地名”服務體系。具體體會有以下五點:
一是各級領導重視是做好數字地名建設的基礎。
二是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是做好數字地名建設的重要前提。
三是組織骨干培訓是做好做好數字地名建設的重要環節。
四是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是做好數字地名建設的重要保證。
五是多渠道籌集資金是數字地名建設的必經之路。
總之,我市在“數字地名”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其他兄弟城市相比,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創新發展思路,不斷學習新經驗,運用新手段,解決新問題,真正實現數字地名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市場化,為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新貢獻,力爭使*的地名工作走到全國前列。
- 上一篇:交通局鐵路快速發展的工作匯報
- 下一篇:農村社區實驗工作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