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執政能力建設思考

時間:2022-06-21 08:47:00

導語:信息時代執政能力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時代執政能力建設思考

信息時代是各類資訊無障礙快捷傳播,社會運行越來越開放透明的時代,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科學執政要有新舉措

信息時代是利益訴求有條件充分表達,社會群體有可能參與事務的時代,對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提出了新要求,民主執政要有新突破

信息時代是社會大眾權利意識普遍覺醒,不同區域、不同群體廣泛交往的時代,對黨的執政資源和執政方略提出了新要求,依法執政要有新進展

信息時代的執政黨要成為學習型的政黨,要勇于學習各種新的信息技術,善于用新的信息技術來為我們更好地執政服務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有信息時代的特點與要求,政黨的執政行為及其能力建設也不例外。無論是提高黨領導經濟發展、政治發展、社會發展的能力,還是改進黨承擔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都要充分適應這一時代的變化、尊重這一時代的規律、體現這一時代的要求,科學執政要有新舉措,民主執政要有新突破,依法執政要有新進展。

首先,信息時代是各類資訊無障礙快捷傳播,社會運行越來越開放透明的時代,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科學執政要有新舉措。

我們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黨在80多年的發展歷程和50多年的執政實踐中不斷總結形成的,這一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基本適應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社會實際的。比如在過去的時代背景下,信息的獲取與掌握呈“倒金字塔”狀態,決策層越高,掌握的信息越及時、越充分;信息的傳遞則是“正金字塔”狀態,從高到低層層逐級傳達。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不同地區的那些具有相同利益訴求的群體之間的交流相對比較少,社會活躍程度沒有充分發育。僅從信息占有決定決策質量來看,這就使得執政者在正常情形下做出的決策確實要優于其他群體。而且執政者也比較容易出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政策。但是進入信息時代后,這種執政方式和執政理念已經很難再奏效了。信息化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進步,把整個地球縮小成為了一個“地球村”。無論咫尺還是天涯,無論是最高決策者還是社會普通群眾,都可以無障礙地出現在同一個平臺中。這樣開放的技術狀態直接導致相應開放的社會狀態,公開、透明日漸成為了信息時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也成為了在信息時代執政的最基本要求。這也就是為什么新一屆的中央領導同志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講過比較重視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緣由。

所以我們黨要在信息時代執住政并且執好政,必須更新執政理念和執政模式、創新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僅要勇于在執政過程中公開、透明,更要善于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執政。事實上,無論是現在已經實行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還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將要實行的“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等等,都是對這一要求的積極回應。

其次,信息時代是利益訴求有條件充分表達,社會群體有可能參與事務的時代,對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提出了新要求,民主執政要有新突破。

在以網絡普及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時代,任何人、任何群體、任何組織,只要他愿意,都可以通過網絡來表達他的要求、貢獻他的意見,并且通過網絡尋找志同道合的贊同者與支持者,對現實社會中的政治組織及其政治行為產生影響。這一變化從政治發展角度來看無疑是積極的、進步的,但對現實政治運行來說則是極具挑戰性的,尤其是對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是在特定技術形態和社會背景下形成的執政能力的制度保障,它包括政黨內部運行體制、執政過程中的體制安排和政黨與社會、與政府之間關系的體制安排等等。比如,在傳統社會中,能參與政治發展和社會事務的主體除了政黨組織之外,主要是各種類型的、事先登記備案的固定組織,如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及各類群眾團體等,而不是一個臨時性的組織,更不是個體。政治參與要在既定的體制框架內,通過一套成型的程序和固定的機制進行,這一體制與機制有著一定的相對穩定性。但是信息化的浪潮深刻地改變了社會組織的組織形式和體制機制運行模式,社會組織虛擬化、扁平化了,體制機制平等化、互動化了,臨時性的組織和個體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凸現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執政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就必須與時俱進,要順應并依托信息技術,不斷豐富、探索各個層面的民主的實現形式,進一步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使得執政過程中的各項決策真正能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建立起最大限度地及時反映廣大人民群眾意志和要求、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并通過體制與制度安排予以保證。

再次,信息時代是社會大眾權利意識普遍覺醒,不同區域、不同群體廣泛交往的時代,對黨的執政資源和執政方略提出了新要求,依法執政要有新進展。

對于執政黨來說,掌握執政權本身就是重要的執政資源。但是進入信息時代,“法律”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甚至成為了比“權力”資源更重要的執政資源。夯實我們執政的法理基礎,充分依靠法律、運用法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時代不僅僅是信息廣泛交流的時代,也是社會群體廣泛產生,各種交往關系空前活躍,各種社會性活動此起彼伏的時代。不同的社會階層與利益群體出于不同的階層群體意識、不同的利益獲取與維護模式,肯定會發生各種形式的沖突與問題。面對社會利益的逐漸多元化,我們在執政時就不能簡單地只使用行政權力去“命令”,可能更多的是要從法律方面去講“協調”與“協商”。黨的執政能力高與低不僅僅表現為剛性的控制與自上而下的指令,更體現為社會動態有機的和諧和群眾自覺自愿的認同,體現在法律的自覺維護和法治的自覺踐行。這就要求我們要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方面取得新進展,要善于通過法律正確認識、選擇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依法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善于通過法律的實施,保護合法利益,抑制非法利益,實現利益整合,為最大多數人謀求最大的利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等等。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信息時代的執政黨要成為學習型的政黨。我們要勇于學習各種新的信息技術,善于用新的信息技術來為我們更好地執政服務。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與網絡相距較遠,或者說網絡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其實馬克思主義就是建立在現代科學進步的基礎之上的。恩格斯說過,科學發展中的每一個新發現,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所以,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決不應該拒絕網絡這項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發明。要通過有效運用網絡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讓信息技術成為我們執政的利器,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