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軟實力強區經驗交流
時間:2022-07-12 11:46:00
導語:文化軟實力強區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創業文化的××市××區,注重找準文化資源、文化觀念、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切入點,創新思維、勇于探索,不斷夯實提升文化軟實力、構建文化強區的基礎。
一、發揮獨特優勢,為提升文化軟實力固本強基
地處××之濱的××區,漢代名將灌嬰早在2200年前就在此筑城設郡,因此成為××的發祥地。近年來又先后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燈彩之鄉、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全國科技創新示范區等。在創業創新的發展大潮中,××區已成為一個充滿生機的現代化都市新區,成為展示實力、繁榮、和諧的重要窗口。在做強“實力板塊”、
提升文化“軟實力”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濃厚的文化積淀。
激勵機制日益彰顯,創業人文氛圍越來越濃。以科學發展、率先富強為鮮明特征的創業創新文化已為××人所接受。通過解放思想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傳承改革開放初期創業精神,認真挖掘傳統創業精神的人文底蘊、總結現代創業中體現出的文化精神,營造了創業創新、勇于爭先、博采眾長、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日益豐富的創業文化,逐步成為××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支撐。
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日益完善,共建共享格局越來越好。開展全省、全國社會文化先進縣區爭創活動,促進了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明顯改善。××區文化館、圖書館分別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國家二級圖書館,××海洋公園、天香園都市候鳥、區屬“××之聲魅力934”廣播電臺、星級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也逐漸成為構筑文化設施的基礎網絡,成為與建設現代都市新區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
區域文化活動多姿多彩,文化品牌打造越來越響。為大力發展區域特色文化,培育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化品牌,××區先后舉辦了全國村長論壇、cctv走進××、全省燈彩藝術展、天香園都市候鳥節、文化旅游節、全省首屆花博會和多屆藝術節、農民運動會、農民書畫大賽等特色活動,還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納涼晚會”、“送文化下鄉進社區”、
文化“五個一百”工程等活動,以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不斷推出文化精品,創作了區歌《××的夢》、小品《天香情》和《搬遷》,自創的“雙龍戲珠”燈彩節目獲得中華經典龍舞大賽金獎。
歷史文化積淀悠久,文化資源開發越來越重視。公元前206年,灌嬰選定××為郡治所在地,筑城城址就位于今湖坊鎮黃城村一帶,由此可見,××區積淀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近年來,××區加快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一園”、“一核”、“一帶”的文化資源開發。“一園”即“天香園”,對天香園進行綜合擴建改造,推進“生態天香園、都市候鳥林”工程;
“一核”即省藝術中心、區文化館、信息傳媒中心、××文化廣場;“一帶”即*東路(東起海洋公園,西至洪都大道)的特色旅游文化帶。
二、打造獨特品牌,在增強“八力”上見成效
為提升文化軟實力,構筑文化強區,××區在增強“八力”上下功夫見成效。
完善政策規劃,增強科學“決策力”。××區結合區情出臺的《文化事業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文化事業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法規性文件,適用性、操作性強,為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切實加大文化事業的財政投入,做到每年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在招商引資中,讓引進的文化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同等優惠待遇。堅持對發展中的文化企業予以優先政策保障。
堅持協調發展,增強文化“助推力”。構筑文化強區,離不開經濟基礎作后盾;經濟發展,同樣離不開大文化的支持和助推。××區堅持經濟和文化統籌協調發展,提升與做大做強“實力板塊”相適應的文化軟實力。著眼構建文化建設與經濟協調、社會和諧的互動發展模式,把實施文明素質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產業促進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陣地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作為優化文化“軟實力”軟硬環境的重要抓手,有力助推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培育人文精神,增強文化“凝聚力”。在宣傳和弘揚“××城市精神”的過程中,××區注重加強人文科學的研究,建設與經濟運行相適應、符合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體現時代特色的區域文化。堅持以提高公民素質為重點,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營造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和諧有序、奮發進取的良好社會氛圍。
滿足群眾需求,增強文化“感召力”。讓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和諧文化建設的成果,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本質要求。為構建標志性文化設施、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覆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格局,××區投資建設區信息傳媒大樓,在湖坊鎮、塘山鎮、京東鎮分別建設一個2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中心。
為增強文化“感召力”,還注重在大力普及社區文化、村落文化上下功夫,達成讓健康的藝術文化、民間文化、歷史文化鼓舞士氣、陶冶情操、催人奮進。
做強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競爭力”。為變文化資源為文化資本,××區注重發揮燈彩藝術、書畫藝術、都市候鳥等特色文化產業的效應,全面帶動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傳媒產業、都市旅游產業、文化娛樂產業、文化會展產業、體育休閑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的增加值。
優化發展機制,增強文化“創新力”。先進文化發展之源在于創新。為實現管理機制、管理模式的創新,××區注重處理“軟”與“硬”的關系,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同時,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規章,科學配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較好地實現了政府職能
“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
深挖文化資源,增強文化“發展力”。××、艾溪湖、海洋公園、天香園、揚子洲生態科技園、金綠園山莊等,是××區擁有的獨特文化資源。為增強文化“發展力”,注重堅持構建多層次保護開發體系,深入開展歷史文化研究、名人研究、歷史文獻整理,梳理民間文化發展脈絡,穩妥處理保護與開發、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發展和重點突破的關系,使文化資源在大文化建設中得以充分利用和有效發揮。
培養引進人才,增強文化“服務力”。××區注重建立人才培養選拔制度和獎勵制度,努力引進和培養文化市場意識強、熟悉文化產業開發的人才。近年來,一大批文化策劃、生產、管理、傳播型技術骨干脫穎而出,在助推全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了中堅作用。
- 上一篇:經濟法政策性管理論文
- 下一篇:市長在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