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農村普法教育經驗交流
時間:2022-11-14 04:09:00
導語:深化農村普法教育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貴州省“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檢查驗收中,我市在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實施的“兩個一”工程得到了檢查組的高度評價,檢查組領導指出“*市的依法治理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法制教育工作形式多樣,效果明顯,特別是農村‘兩個一’工程的開展,加強了村民依法辦事、依法維權的教育和培訓,突破了農村普法工作中學用脫節的難點……”。“兩個一”工程的實施,不僅使我市農村的普法教育工作得到了更加深入廣泛的開展,同時使我市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上一個新臺階。一、實施“兩個一”工程的必要性我市是一個漢、苗、布依多民族聚居區,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52.08%。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文化偏低,消息閉塞,經濟滯后,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為老弱婦孺,客觀上存在接受教育能力低,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涉農問題越來越突出,農村矛盾不斷凸現,過去那些滯后普法宣傳手段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村普法工作的客觀要求,普法宣傳活動難以取得明顯效果。這充分說明了普法教育的艱巨性、長期性和必要性。要進一步深入推進我市農村普法教育工作,就必須在法制宣傳的手段上、形式上、內容上進行創新,要有突破,因此在“四五”普法期間,總結不足和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我市針對農村普法現狀,按照“兩個轉變、兩個提高”的要求,率先實施了農村普法“兩個一”工程,即每戶農戶擁有一本法律書籍,為每戶農戶培養一名法律明白人。二、“兩個一”工程實施情況(一)領導重視、逐級落實“兩個一”工程的實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明確表示,一是經費到位。實施“兩個一”工程中的所需經費,全部由財政承擔,所有編印的法律書籍和法律資料全部免費,發放給廣大村民,任何單位不得向農戶收取一分錢。二是逐級落實到位。專門開會部署此項工作,分層傳達到各區(縣、市)、鄉(鎮)黨委、政府。基層各級黨委、政府均將此項工作列入每年的工作安排部署,從2003年開始,在市、區(縣、市)、鄉(鎮)、村各級鑒訂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形成了層層有人抓,層層有人管的格局。并將“兩個一”工程實施情況列入每年依法治理工作檢要內容,有效推進了“兩個一”工程全面實施。(二)組織編印村民學法書籍1、深入調研,科學編印學法書籍。要實施好“兩個一”工程,首先要在法律書籍的編印上有所突破,打破過去編書一法一書,條條款款,枯燥無謂的格局。因此我市組織了有關專家、法學教授等二十余人成立的碉研小組,專程到本市各地農村對農民的普法教育工作和農業戶進行了調研和摸底調查。認真編印了涉及農村經濟活動、社會治安、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公用設施、人口與計劃生育、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法律文書格式和農村民主管理等,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具有可讀性、又有指導性和實用性的法律工具書《*市村民實用法律知識手冊》等資料。2、分步實施,積極推進“兩個一”工程。在法律書籍編印方面,我市用兩年的時間達到了“一戶一本法律書籍”的目標。第一年發放到農戶手中近十萬冊,第二年發放30余萬冊。對于市級法律書籍發放不能滿足到的地區,由各區(縣、市)、鄉(鎮)根據《手冊》的內容和相關法律書籍,結合當地實際,自行編印農民適用的《村民手冊》、《村民法律知識問答》等相關法律書籍,免費發放給廣大村民。兩年來,我市共編印《村民實用法律知識手冊》等相關法律書籍40余萬冊,逐步達到每戶農戶擁有一本實用的法律書籍,做到學習有資料、辦事有依據。(三)對農戶法律明白人進行培訓對農戶中法律明白人進行培訓,這是提高農村干部群眾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培訓,讓法律明白人帶頭學法、用法、守法、依法維權,帶動一個家庭,影響和改善一個群體,改變一個小組,推動一個村寨,為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建立一套起長效作用的工作機制。1、加強村兩委的法律培訓。村級干部是從農民中選舉出來的,是村民比較信任、有威信、能起帶頭作用的村民。他們的一言一行對農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等影響很大。所以他們必須學法、用法、懂法、守法,必須依法辦事。要提高村兩委的法律素質,我們著重抓了三支隊伍的建設,一是在區(縣、市)成立了普法宣講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開展送法下鄉活動;二是在鄉(鎮)培訓了法制宣傳骨干,落實村干部“學法日”制度,定期集中組織村干部上法制課、以會代訓等方式,開展對村兩委的培訓。三是在村組設普法員、調解員,采取言傳身教的方式開展法制宣傳。對村級干部不僅進行專門的培訓,還利用村、支兩委會、黨員大會等組織干部、黨員進行學法。其次在農村廣泛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創建工作,積極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建章立制,促進創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村級干部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截止今年我市創建的農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已超過35%以上。2、利用農村法制夜校、村民法律學習室等對村民進行培訓。采取多種方式對農民群眾進行法律培訓。一是在農閑時,開辦農民法制夜校,聘請或由鄉(鎮)安排老師上法制課,每戶農戶必須至少有一位成員(法律明白人)參加培訓;二是成立了村民法律學習室、普法活動室等,對外出打工的農民,外出前組織他們進行了技能和法律相關知識培訓,讓他們在外能遵紀守法,用法律保護自己,回到家后同樣是學法、守法的模范。三是對于偏遠山區,經濟落后的農村,特別是“老少邊窮”,我們一線的法制宣傳員、司法助理員、村兩委干部等挨家挨戶上門對農戶法律明白人進行法律知識的培訓、指導和宣傳。通過長期培訓,讓更多的農民群眾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規知識,能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依法履行義務、共同擔負起依法治國的重任。據統計我市農戶中法律明白人達90%以上。3、利用遠程教育課件開展學法教育。今年我市相關部門制作完成了“以案說法”系列課件6個,并陸續進行了播放。該系列課件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直觀向廣大村民解讀了涉農法律法規知識,使村民能夠不出家門就能接觸到法律知識。4、法制宣傳部門針對村民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涉農法規宣傳。我市各級法制宣傳部門以法律咨詢、法制宣傳小分隊進村入戶、建立村級法律顧問等形式,針對村民關心的土地、拆遷、勞動、醫療等各類法律、政策、規章等,采取墻報、黑板報、標語、宣傳車、宣傳掛圖、上街宣傳、法制文藝表演、廣播、電視及現代農村遠程教育網絡等多種形式,為村民開展各類法制宣傳活動,做到每戶一個法律明白人。并且通過發生在本村的糾紛調解案例,以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使大家都吸取教訓,共同提高。同時開展法制教育與開展送“文化、衛生、科技、法律”的下鄉、法律知識竟答、評選農村“十星級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等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分發揮法制宣傳的帶動、輻射作用,切實營造農村基層民主法制良好環境。三、“兩個一”工程的推行,使我市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得到促進,村民法律素質得到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我市農村基層干部法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普遍提高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農村干部在管理村務上既講究件件事情依法辦事,又講究每項事務民主自制。他們把財務公開作為村務公開的重點,把過去形式上的事后公開改為群眾事前監督,為了增加村務公開的透明度,確保村民對村務公開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讓村民參與對村務活動的管理,他們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大項齊全、細目清楚、情況明了、重點突出”的要求,進一步規范了村務公開的形式、內容、時間和程序,通過公示欄對村民公開,同時對村民的困難、村民們發生的事情也十分的關心。極大地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例如:云巖區紅巖村在“三五”普法時,因政府征地拆遷補償問題與村民發生分歧,由于村民未得到相應補償想不通,爬到高架橋上,以自殺相威脅。當時市委、政府領導到場進行調解,才得以解決。而“四五”普法期間,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這時村委會認為村民的補償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出面召集村民進行了集體訴訟,經法院判決,村民得到了合理補償,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2、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素質普遍有了很大提高。通過對法律明白人的培訓,并且在法律明白人的帶動下,激發了村民學法守法的自覺性。過去在農村普遍存在的“罵街”、群斗、群毆事件大大減少,碰到矛盾糾紛,村民普遍都會自覺地先學習法律知識,從法律書籍中尋找答案,然后再尋求組織和相關法律部門的幫助。例如:花溪區孟關鄉村民吳某,有兩間房屋無相關手續,但由于房屋修建時間很早,一直都居住在這里,按照有關規定可以給予一定補償。鄉政府要征地拆遷,把它列為違章建筑,并且不給予補償。吳某通過閱讀《*市村民實用法律知識手冊》,從中找到了應該賠償的依據,于是起訴到了法院,經法院判決得到了合理的賠償。一些小矛盾、小糾紛通過人民調解工作得到了較好的化解。農民之間素質提高了,也能文明的相處了,主動學法守法,遇事顧全大局,上訪案件通過說服教育和行政、法律等手段得到了較好的解決。農民不但主動關心集體的事務,有的還自行組織義務法制文藝宣傳隊伍,利用健康的文藝表演來抵御舊封建不健康的習俗。3、是農村各種社會矛盾糾紛減少了。由于“兩個一”工程的推行,基層干部宣傳到位,化解矛盾到位,消除后患到位,跟蹤回訪到位,有的地區定期督查通報,做到矛盾糾紛不出村,隱患漏洞不過夜,及時調處矛盾糾紛。特別是對拆遷、征地、失去土地的農戶進行排查,不留死角,做到早發現、早處理,避免了矛盾糾紛的升級擴大,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截止今年我市的農村刑事案件發案率、治安案件發案率、民間糾紛發生率、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群體上訪事件也有所下降。通過有效開展群防群治,確保了轄區村民和企業單位安居樂業,營造了良好的農村發展環境。“兩個一”工程的推行,是積極創新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有效形式,它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地推動了全市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深入開展,對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上一篇:社區法制宣傳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學生會宣傳部半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