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管理先進經驗交流提綱
時間:2022-07-11 10:51:00
導語:農村財務管理先進經驗交流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鄉農經站在縣農經局的業務技術正確指導下,農村財務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道路,同時也總結了一些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經驗,現做簡單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一、基本情況
縣鄉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民政廳批準建鄉。位于縣城以北公里,省道線公里處,總面積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鄉下轄個行政村,共有戶、人,其中農業人口人。自年實行“村帳鄉管縣監督”以來,由鄉農經站選派人員任各行政村會計、出納,從人員上確保了財務管理、村務公開工作的質量。目前全鄉個行政村設總會計一名,村出納名,直接負責村財務管理工作及指導、幫助各村開展村務公開工作。
二、好的做法
(一)、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農村財務與農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除了重要性以外,它還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這就要求與之相關的人員素質要高。我們每年針對財務人員、村委主要領導、民主理財小組、兩公開監督小組人員舉辦專門的培訓班。培訓內容除了財務知識以外還涉及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法規、規章和政策,以此來提高管理和監督農村財務的素質和能力。
(二)完善制度,約束行為,財務管理制度化
按照上級要求制定了新稅制財務管理制度,有《村級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制度》、《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村干部報酬管理辦法》、《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辦法》,建立了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債權債務制度、集體經濟臺帳制度、票據管理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以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這增強農村財務制度的嚴肅性,使農村財務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規辦事”。
(三)加大投入,安裝軟件,財務管理電算化
年在縣農經局的統一領導下,我鄉投入上萬元購買電腦安裝了“農友財務軟件”,并購置了打印機、刻錄機等配套設備,財務管理實現電算化。組織人員參加培訓,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電算化操作辦法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電算化管理員、記賬員、審核員崗位規范的要求制定措施,明確方法、步驟、搞好帳據交接。電算化的實施不僅降低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財務管理真正實現了電算化。
(四)統一程序,規范管理,財務管理程序化、規范化
財務收支先收后支,堅持以收定支、合理安排;先審后用,按規定程序進行審批和審核后方可使用。先簽后入賬,每張收支單據通過經辦人簽章,審批人簽署肯定意見,審核人簽定審核意見后方可登記入賬。統一銀行賬戶管理。各村在信用社開設基本戶,只留日常備用流動金100元,其余貨幣資金存入戶頭,不坐收坐支。統一財務帳表單據,打印賬簿、財務報表、公開表統一用A4型紙張,打印記賬憑證用憑證紙。使村級帳、表、據成為統一模式,會計檔案資料整潔統一。
(五)加大力度,嚴把“審批、審核、審計”關
1、審批關。對每一筆經濟業務的發生,必須取得合法的會計手續,嚴格按照審批權限審批。100元以下的開支要有村長的簽字;100-500的開支必須有村兩委成員的簽字;500-1500元的開支票據交與民主理財小組,由理財人員對票據的真實性、合理性、及時性進行審查,對合格的票據加蓋“民主理財專用章”戳記,對不符合的支出予以剔除,并由當事人自行負責;1500-5000元的開支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到會的村民代表全票通過方可支出;5000元以上的開支不僅要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而且必須報請鄉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領導小組審批。
2、審核關。經辦人、審批人簽章齊全之后,再交由鄉審查領導小組審查看其是否合法、合規、合理,最后加蓋審核小組專用章,才予以開票。對審核通過的票據,最后由總會計進一步審核,對照年初制定的“財務收支計劃”加以核算,審核費用項目有無超計劃開支,對無特殊情況超計劃開支的費用予以退回,不予入賬,支出后及時在公開欄中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3、審計關。定期進行財務審計,檢查是否堅持了收支兩條線;有無坐收坐支;檢查審批程序是否到位,有無越級審批;檢查是否堅持“以收定支、量入為出”原則,有無越標列支;檢查票據“三章、五有、一不超”(“三章”即單位公章、經辦人手章、審批負責人簽章;“五有”即有日期、名稱、數量、金額、用途;“一不超”即報銷交易所金額項目不超出審批權限和標準);有無白據入帳;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等。
(六)強化監督制約機制,保障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是廣大農牧民參與農村各項工作監督、管理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公開時間上實行了每月公開制;在公開內容上將原有15項內容增加到30多項內容,將領導關注、群眾關心,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的事項列為公開的重點。在公開程序上:村內事務公開在加蓋村委公蓋后還必須交村民議事小組審核,財務公開資料必須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查后加蓋理財小組專用章及財務管理專用章,三章齊全后再交公開監督小組審查加蓋兩公開監督小組專用章。在公開形式及地點上:采取固定公開與入戶公開相結合,在辦公室設立固定公開版面的基礎上,每年兩次入戶發放公開表并發放征求意見表,收集群眾意見。在公開管理上:每個村都建立了兩公開檔案,對每期公開資料,均進行了收集、整理、裝訂歸檔,做到資料齊全,有案可查。我鄉的村務公開在時間、內容、程序、形式、地點、管理幾方面的規范,切實保障了農民群眾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 上一篇:外科責任護士競選講演
- 下一篇:非貿易外匯管理科競選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