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開發農家樂旅游經驗交流

時間:2022-11-18 11:40:00

導語:鄉開發農家樂旅游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開發農家樂旅游經驗交流

為了貫徹落實好地委針對農村工作的實際而提出的“兩個加速,一個突破”這一工作重點,鄉依托地緣優勢,大力開發以“農家樂”為載體的“鄉村旅游”,發揮當地旅游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創建品牌旅游鄉鎮,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和農牧民收入的新途徑增長。

縣鄉是地區周邊的中心鄉(鎮)之一,距市區21公里,全鄉現有人口2.7萬人,到年底年人均純收入僅為1652元。根據自治區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到年達到4000元的要求,我鄉認為,除抓好以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以小拱棚為主的瓜菜產業,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勞動力轉移外,鄉還要抓好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產業,才能確保鄉人均年增收600元,到年實現人均收入4000元的目標。

一、鄉開發農家樂旅游的優勢

鄉是旅游產業的大鄉鎮,人員往來較多,具有發展農家樂諸多優勢。一是旅游景點集中。500年無花果樹王、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庫克瑪日木石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蔚事跡陳列館、百年古水磨、盛產墨玉的喀拉喀什河等景點均在鄉境內。二是交通方便。鄉政府駐地距市區18公里,距飛機場10公里,鄉轄各景點與千里葡萄長廊、烏魯瓦提風景區串成一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三是水果豐富,品種齊全。鄉獨特的水土條件,使盛產的核桃、無花果、石榴、木瓜、紅棗、青皮桃、葡萄、白杏、玫瑰花品質上乘、口感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喜愛。四是生態氣候條件優越、空氣質量好,依山傍水,植被綠化面積達到81.3%,是夏季度假避暑的好去處。五是民風民俗有特色,維吾爾民族小吃品種齊全,從事餐飲業的個體戶較多。六是部分農民已經建設一批配套的垂釣園等休閑區,具有農家樂的雛形,積累了發展農家樂的經驗。

二、發展農家樂旅游的現實意義

農家樂是利用庭院、果園、花圃、農場等農業農村的資源優勢,吸引旅游者,為旅游者提供觀光自然、體驗農村、感受民俗、休閑娛樂等服務的經營實體。發展好農家樂旅游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農家樂旅游與農業密切相關,可以把當地的民俗風情、農產品等通過農家樂的渠道,轉化為經濟收入,促進城鄉交流與合作,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縮短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

2、為農民找到了一條增收門路,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地非農轉移。經營農家樂旅游大多是本地農民,其開發成本相對較低,大部分可以利用閑置的房屋和生產資料,具有投資少、風險小、經營靈活等特點。在本人致富的同時,也帶動了他人的增收。全鄉有富余勞動力6800人,通過外出務工,拾棉花等方式已實現了勞動外出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轉移4754人,現在本鄉從事農家樂服務的勞動力312人。

3、豐富旅游產品,擴大旅游內涵。與傳統的觀光型旅游產品相比,農家樂旅游活動包含更多的科技知識、農耕文化和鄉土民俗,可以提供更有特色的旅游服務和旅游商品,提升旅游消費的質量和品味。由于農家樂旅游開發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格,對廣大的鄉鎮工薪階層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大眾旅游產品。

三、鄉開發農家樂旅游的具體做法

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一是向農民大力宣傳旅游業是朝陽產業,是無煙工廠,是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二是鄉政府還主動組織農民代表到北疆等農家樂旅游開發經驗成熟的地區參觀學習取經,通過親眼所見的實例,來激發他們開發農家樂的信心和干勁;三是同時,鄉政府在用地、用水、建房、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和技術資金支持,并協調工商、稅務、衛生、安全、治安等方面的主管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扶持他們先開業后規范。

從年下半年開始至2007年上半年,鄉已建好的初具規模的農家樂達到10家,同時可接納1500人就餐,其主要以家庭開發經營為主,基本可歸納為以觀光果園、休閑漁場、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民俗娛樂型”。

四、發展農家樂旅游今后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鄉正在緊扣“兩個加速,一個突破”這一主題,創建旅游品牌,隨著“創優”活動全面深入開展,必將帶動我鄉農家樂旅游快速發展,農家樂旅游將成為鄉旅游業的重要內容。我認為,加快我鄉農家樂旅游產業發展,要突出七個結合:

1、要與突出文化內涵相結合。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農家樂旅游資源,科學策劃開發項目。加強文化內涵和挖掘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在農耕文化、鄉村民俗文化、民族風情文化上做文章,改變目前我鄉農家樂旅游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使農家樂旅游產品具有較高的品味和藝術格調。

2、要與保持本色,突出特色相結合。農家樂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內快速興起,其中很大一個方面就是得益于原汁原味的農家特色。必須強化特色意識,突出“農”家特色,這是確保農家樂旅游做鮮做活的核心和靈魂。要注意保持農村樸實的鄉土本色,突出鄉自然的田園特色。要注重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農家樂旅游的魅力。

3、要與農村新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相結合。充分利用田園、果園等環境,促進農村經濟與旅游經濟有機結合,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依托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游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游紀念品的生產等。通過開發農家樂旅游,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

4、要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始終堅持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相結合的原則,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堅決制止隨意建設,盲目開發,更不允許千軍萬馬一哄而上,搶山溝、占綠地、改造農田興辦農家樂,做破壞自然、貽害子孫的事。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

5、要與抓培訓強管理相結合。一是加強對農家樂旅游從業人員旅游知識、管理知識的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當前旅游業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經營;二是要強化服務規范的培訓,要針對當地實際情況,加強接待服務方面的培訓,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務質量;三是要加強對本地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方面的培訓,使農家樂旅游與當地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有機結合;四是要強化管理,相關職能部門要及時制定管理條例和管理制度,加強市場經營監管。

6、要與政府引導扶村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制定對農家樂旅游開發有利政策,并納入到農家樂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旅游總體開發規劃中,幫助農民做好策劃、宣傳和管理工作,不斷改善農家樂旅游的發展環境。旅游、宣傳、農業、扶貧、衛生、公安、建設、交通、環保等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便捷服務。要多促進,少限制,多服務,少設卡,通過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引導,需求拉動,政策推動,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格局,促進農家樂旅游健康發展。

7、要與產業化規模化相結合。要在科學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區域大旅游的總體規劃,幫助指導農民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從一家一戶做起,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形成各具特色的“農家樂戶”、“農家樂村”和“農家樂鄉”,逐步形成有規模、有特點、上檔次的農家樂示范片區,帶動全鄉農家樂旅游發展。

最后,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和地、縣委戰略部署,緊密結合我鄉實際,銳意開拓,求真務實,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開發建設形式多樣的農家樂,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精品,展示我鄉農家樂旅游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