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腐敗能力經驗交流

時間:2022-01-13 09:27:00

導語:防止腐敗能力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止腐敗能力經驗交流

一、教育要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主要是指教育內容的規范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和教育范圍的廣泛性。

教育內容總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思想道德教育,一類是黨紀、政紀和法律、法規教育。德是一個人的靈魂,它是人們行為的指揮棒,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范。早在2001年1月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同志就提出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的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講的就是領導干部要有良好的官德。德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國的立國之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道德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德之行,必有大治。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養的好壞,是判斷一個人人格優劣的重要標準。黨的先進性要通過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黨員的道德修養如何,不僅決定著黨員的個人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我們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關系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我國有著五千多個的文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道德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諸如誠信、廉潔、公忠、寬厚、正義等等。在當今社會仍然有它的的現實指導作用。今天我們所說的道德固然與封建時代倡導的道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我們要古為今用,去其糟粕,挖掘歷史的文化精華來陶冶現代人的情操。

黨紀、政紀和法律、法規,它直接規范人們的行為,它告訴人們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要認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黨章》、《黨員監督條例》、《黨員處分條例》、《廉政準則》和有關法律、法規,做到警鐘長鳴,不斷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

教育形式多樣性包涵兩層意思即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實施因材施教;對同一類對象的教育要多樣。內容要通過形式來體現,教育形式實際上也是教育過程。在教育過程中,集中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要精心組織內容,要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要把理論問題具體化。要特別注重實例教育。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教育,有著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典型案例更具有說服力和震撼力,有利于領導干部引以為戒?!耙匀藶殓R,可以知得失”。運用典型案例展開教育,可以增加教育的針對性,同時增強領導干部的自我約束力。實際上,典型案例中的當事人都曾有過閃光的歷史,由于自己放松了學習,思想道德防線滑坡,結果走向了腐敗的泥潭。通過典型案例教育,使廣大領導干部心靈受到觸動,增強自身的拒腐防變能力

教育范圍的廣泛性是指要在全社會形成大教育的氛圍。從城市到農村,從部隊到學校,從機關到廠礦,各行各業,只要有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都要實施宣傳教育,使男女老少都知道,腐敗分子是過街之老鼠。特別是學校教育,要教育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性。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倡導社會廉潔新風。

二、制度要法律化

制度法律化包涵兩層意思:制度要像法律一樣嚴密、嚴肅,公布于眾;單位或個人違反了相關制度,要像維護法律的尊嚴一樣維護制度的嚴肅性,按規定懲處有關責任人,決不能姑息。

這幾年以來,黨和國家為了加強人事、財務、行政審批、司法、金融、投資等方面的領導,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定了一系例制度,有效地預防和遏制了腐敗,但是,腐敗的空間依然存在,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有關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約束人。例如:財產申報制度作為反腐敗的一項重要舉措,在許多國家都已建立起來,被證明是有效規范國家公務人員行為的一項基本制度和國際慣例。美國等發達國家,通過設計嚴密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和嚴厲的懲罰措施。使各級官員的財產和收入置于陽光之下,接受公眾和媒體的全方位監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國,雖然中央先后了《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定》和《關于省部級現職領導干部報告家庭財產的規定》(試行),初步確立了我國財產申報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制度還不完善,也沒有全面實施,使得一些腐敗分子資產遍布海內外。因此,國家不但要進一步完善財產申報制度,而且還要明確財產申報制度相應的法律地位。

制度是條條,是框框,它規范著公務人員的行為,違反制度如何處理,這是一個人性化的具體的問題。目前,各地區、各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從形式上來看都是相當健全的,然而違反制度的人和事卻是經常在發生。為什么呢?對于違反規章制度的人處理太人性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都是不了了之。地區之間有地區之間的保護主義,部門也有部門的保護主義,因此違規的成本低,風險小,值得!如何來維護制度的嚴肅性?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的問題,因此要上下聯動,全國一盤棋。對于違反規章制度的人和事不能袒護,一律按照規定懲處。如果違反制度一次,輕則降級,重就下崗,這樣的話就誰都不敢違反制度,誰都不愿意違反制度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制定嚴密的工作制度,要讓制度真正成為規范公務人員進行公務活動的工作法律。

三、監督要社會化

監督社會化是指被監督者要接受全方位的監督,監督機構及其組成人員要接受社會的監督。全方位監督是指紀檢監察監督、行政監督和輿論監督。

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內的專門監督機構。強化對權力運用的制約和監督,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因此,必須要強化黨內約束機制,改革目前的一些黨政監督制約體制,提高黨內監督的地位,充實它的職能,使其監督對黨的任何領導人無一例外地具有強大的威懾力和約束力。實行“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同級黨委領導為輔”的雙重領導體制,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自身建設,切實強化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監督。

我國現行的行政制度實行的是行政首長負責制,因此,對行政一把手的監督是行政監督的核心。人大是國家權力監督機關,要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職能。近幾年來,地方人大在監督地方政府行使權力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監督力度還不夠大。要進一步加大人大對政府的監督力度,真正做到政府的權力運行到哪里,人大的監督就延伸到哪里,使政府的各項工作都在人民的監督之中。

輿論監督是社會監督的一種有效方式。黨和政府的工作要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各項工作要明確監督的具體事項和監督者,同時把監督部門和監督者向社會公開,使監督部門和監督者在監督他人的同時接受社會的監督,減少監督中的腐敗現象。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反腐倡廉的系統工程中,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證,監督是關鍵。制度是條文,是內容,監督是落實制度,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科學的行政工作制度,加大全方位監督工作力度,懲防并舉,注重預防,不斷提高預防腐敗工作能力,開創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