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鄉統籌發展交流材料

時間:2022-01-17 10:00:00

導語:旅游城鄉統籌發展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城鄉統籌發展交流材料

精心做好旅游產品的整體形象設計,加大旅游宣傳營銷力度。旅游經濟是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要注重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宣傳促銷。對旅游特色、旅游主題、旅游口號、旅游標識、旅游歌曲等進行整體策劃包裝,建立旅游目的地的視覺、理念、行為等識別系統,打造品牌形象;要強化公眾宣傳,創新市場營銷,著眼目標市場,整合宣傳投入,采取有效方式,不斷提高旅游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旅游業已經逐漸成為集聚城鄉資源、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利器。市旅游業在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安置區移民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快推進國家統籌城鄉旅游產業發展改革示范基地建設,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旅游市場的日臻成熟。市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旅游業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綜合效益十分明顯,統籌城鄉旅游發展能夠充分發揮其關聯帶動性。既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標志,也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具有“一業興,百業興”帶動作用。對城市發展而言,其直接涉及旅行社、飯店、交通運輸、零售餐飲等多個行業,間接帶動食品、紡織服裝、木材造紙、金融、保險業、娛樂服務等產業。對農村發展而言,旅游業是鄉村經濟中最具有附加值的產業。發展旅游經濟,需要打破農業產業的界限,將農業產業與第二產業結合起來,以農林牧副漁業資源、鄉村田園資源、鄉村風景資源、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等為依托,開發旅游休閑產業。

二)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統籌城鄉旅游發展是解決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據世界旅游組織的資料顯示。社會就能增加57個間接就業崗位。旅游業就業門檻相對較低,對農村勞動力吸納力強。市統籌城鄉累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超過750萬人,這部分勞動力大多知識層次較低,掌握的技術較少,這決定了短期之內不可能進入技術要求較高的行業。而旅游業涉及的領域廣泛,對人才的需求也多樣化,根據行業門類和崗位層次的不同,不同層次的勞動力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適的崗位。旅游業既需要一些高學歷、高知識的管理規劃人才,也需要提供簡單技能的普通勞動力。而且,簡單勞動力需求量往往比較大,這樣還可以照顧到再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另外,由于一些景區運營的季節性很強,相關崗位會有一些階段性和流動性,使得一些崗位的彈性很大,能夠以更靈活的就業形式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如近年來巫山縣旅游業的大力發展,給巫山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吸引了眾多外來客商到巫山投資興業,為區移民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拓寬了思路和門路。

三)開發潛力大,統籌城鄉旅游發展是建設和諧重慶的重要途徑。市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構成了發展“大旅游”重要基礎。統籌城鄉旅游發展,一是可以發揮“大旅游”產業關聯作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素質的提高,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可以發揮“大農業”基礎保障作用,穩定農業生產,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向高效發展;三是可以發揮“大城巿”帶動作用,推動城市支持農村、工業支持農業,建立起以工補農、城鄉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統籌城鄉旅游發展,可以將“大旅游”大農業”大城市”有機地協調起來,形成文明衛生、美麗獨特的景觀;使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促進和諧我市的建設,促進先進文化與文明風尚在鄉村形成。

四)鄉村旅游熱潮的興起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統籌城鄉旅游發展是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市鄉村旅游資源多分布在交通條件差、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地方。唯有統籌城鄉旅游發展,發揮城市旅游對“以城帶鄉”巨大推動作用,才能夠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繁榮、縮小城鄉差距、有效解決“三農”問題,通過以城帶鄉推動旅游業發展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才能解決鄉村旅游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高素質人才、投融資環境、產業政策、軟件服務等方面存在困難,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武隆縣抓住山景區的開發建設,旅游公路從縣城通過村修到山上,村近水樓臺先得月”借著旅游開發之機,村里家家戶戶都吃起了旅游飯”依靠“找城里人的錢”增加了收入、縮短了差距。

二、市旅游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借助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一)市旅游業發展成效顯著。近年來。市大力發展旅游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數1.62億人次,同比增長31.54%旅游總收入達917.85億元,同比增長30.52%旅游業正在成為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促進消費的新熱點。一是長江三峽漸成氣候。年,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接待游客5374.5萬人次,同比增長44.2%其中入境游客45.5萬人次,同比增長43.5%二是兩大品牌成功創建。武隆喀斯特地形地貌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年山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50億元。國土資源部正式命名我市為全國第一個“溫泉之都”五方十泉”累計完成投資超100億元,建成營業的12個項目日最大容量約3.1萬人。三是接待能力大力提升。全市星級賓館達到271家,其中五星級賓館14家,新增9家,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全市五星級游船10艘,新增6艘。全市旅游景區達到96家,其中4A級及以上景區新增19家,達到40家。四是宣傳營銷力度加大。央視、鳳凰衛視、旅游衛視等電視媒體播放我市旅游新聞、專題、廣告,策劃推出各類旅游專版2000版。全市旅游節慶活動呈現出全國或區域性活動引領、市級旅游節慶支撐、區縣特色節慶活動紛呈的基本格局。

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并存,二)發展鄉村旅游是統籌城鄉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市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移民地區、民族地區和環境脆弱地區等特征集于一體,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協調。因此,統籌城鄉旅游發展的重點是發展鄉村旅游。目前,市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大致有農家樂及鄉村飯店發展模式、生態及高科技農業園、森林公園、古鎮民俗節事、景區帶動型等5種模式。鄉村旅游是一種特殊的旅游產業,不僅具有一般率有所具有的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多等特點,而且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幫助廣大農民開拓視野、更新觀念、解決就業、提高生活水平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縮小城鄉差距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配套功能服務產品不齊全。目前除農家樂模式較為成熟外,其他鄉村旅游模式在產品規劃、建設、包裝、宣傳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三)市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問題。一是鄉村旅游模式發展不平衡。同時旅游配套服務設施不齊全,不能滿足游客的多層次需要。二是鄉村旅游產品檔次較低,鄉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人。很多鄉村旅游產品無法反映農事農藝、鄉村生活、鄉土習俗、勞作體驗等鄉村核心文化內涵,更缺乏具有參與性、知識性、娛樂性和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旅游活動內容。三是鄉村旅游產業效益不高,經濟聯動效應不明顯。鄉村旅游理應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源和加速器,但目前我市市鄉村旅游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還不高,所占比例偏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拉動作用不夠充分。

三、關于對我市城鄉統籌旅游發展的若干建議

一)能夠充分發揮其關聯帶動作用,提升我市旅游產業綜合實力。旅游綜合實力的提升。提供廣泛的就業空間,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區域經濟綜合實力,縮小城鄉差距。一是著力打造六大精品景區,實施一批旅游大項目,以大招商、大投資、大開發推動旅游業大發展;二是做靚主城都市旅游,規劃建設一批博物館、歌劇院、影視城等功能性要件,打造以美食、購物、會展為支撐的消費之都,構建觀光、休閑、會展、美食、演藝、運動為一體,規模大、功能全、品質高、環境優、服務號的國際旅游綜合體;三是打造中國溫泉之都,借鑒瑞士、日本先進的建設和管理經驗,推動溫泉的上檔升級;四是合理規劃建設賓館酒店,既要規劃建設一批五星級以上的豪華賓館,也要規劃建設一批中低檔次的賓館飯店,滿足各種檔次的旅客需求,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二)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一是大力發展休閑鄉村旅游。鄉村旅游的建設和開發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統籌城鄉旅游發展。要充分滿足旅游者環節工作生活壓力、體驗悠閑鄉村生活的需求,由垂釣、餐飲,向體驗、參與、休閑轉變,把鄉村旅游培育成我市知名品牌。二是大力發展假日鄉村旅游。政府要重視假日經濟,給廣大消費者更多的閑暇,刺激鄉村旅游消費,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三是大力發展生態鄉村旅游。生態環境好的鄉村旅游地倍受青睞,旅游者就是觀新賞異、體驗清新、潔凈的鄉村生態環境和悠久的農耕文化,發展鄉村旅游必須注重環境的保護。四是大力發展特色旅游。鄉村旅游要具有競爭力,必須要有特色,挖掘自身優勢,發掘地方在環境、文化、飲食上的特色,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中,要切實增強鄉土味,淡化城市化,讓游客充分感受淳樸的鄉情鄉味。五是加強經營管理。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特別是交通路網、停車場、交通標志、旅游廁所、污水處理、環境美化、資訊服務、旅游投訴、防疫防病等方面進行加快建設、完善配套,真正做到行有基礎”食有特色”住有條件”游有內容”購有商品”娛樂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