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農村執政能力經驗交流
時間:2022-02-15 05:30:00
導語:擴大農村執政能力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使廣大黨員牢記宗旨、心系群眾”近年來,要“使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民心、促進和諧的作用。特別是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竹溪縣新洲鄉黨委積極應對農村黨建出現的新情況,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以凝心聚力為突破口,以培養跟黨走的新型農民為目標,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著力構建"重視群眾路線,夯實基層基礎”新機制,鞏固和擴大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決策群眾定。
群眾中去”決策群眾定的宗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新洲鄉始終奉行“決策從群眾中來。凡是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事事讓群眾知情,事事讓群眾決策。潘口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過程中,耕林地測算分配方案由群眾討論制定,安置方式和地點由群眾自己說了算,黨支部對方案和意見起把關作用,只要合理都采納,并嚴格按照方案和意見執行。把黨員群眾公認作為選用干部的前提和基礎,不斷拓寬黨員群眾參與黨內選舉的廣度和深度。一是普及“兩推”村黨組織換屆,所有候選人全部由黨員群眾“兩推”產生,黨員和代表參與率全部達到90%以上。二是擴大“直選”具備條件的村分別采取差額直選、無候選人直選”方式,由黨員直接選舉產生黨組織書記和委員。三是探索“競選”完善了以“報名推薦、組織審查、張榜公示、競選演說、責任承諾、接受質詢、黨員選舉”為主要程序的黨內競選制度,通過末位淘汰、幾進幾”或“PK方式產生黨組織成員。四是試行“組閣式”選舉。采取上級黨組織下派或“海選”產生1名黨組織負責人,再由其“組閣”提出班子人選,條件成熟后再組織選舉,較好地解決了部分班子“人難選”問題。
二、執行群眾督。
變事后公開為全過程公開。進一步拓展公開內容,堅持主動公開與按需公開相結合、定期公開與分段公開相結合。規范公開程序。以支部為單位,落實“五個一”措施:每月組織一次會議通報,充分借助現有的”制度,每月通過黨員大會通報有關情況,及時傳達貫徹上級工作部署和黨支部有關決策;建立一個黨務公開薄,統一印制黨務公開簿,下發到每個黨支部,及時收錄黨員群眾關心關注的財務收支明細、黨費收繳、”研究重大問題會議記錄等資料,并懸掛于辦公場所顯要位置,方便黨員群眾隨時查閱;設置一處黨務公開欄,每月公開一次黨務信息;發放一張明白紙,及時將黨員群眾關心的問題,以明白紙的方式印發到每一名黨員、每家每戶,保障知情權;選聘一批“黨務發言人”從離退休老干部和普通黨員中選聘請35人為“黨務發言人”吸收他列席支部有關會議、參與有關決策,通過他宣傳黨務工作,為黨員群眾答疑釋惑,架起了黨支部與黨員、群眾的連心橋”探索建立雙向、互動的黨內監督管理模式,通過多種方式提高監管水平。一是聘請黨務監督員。發揮“黨務發言人”監督作用的同時,以村民小組為單位設立監督(舉報)箱,明確專人管理,每周一次開箱,收集黨員群眾意見。二是成立黨員代表議事會。推選責任心強、群眾威信高的黨員擔任議事會成員,定期召開會議,對黨內事務開展討論、發表建議。有的村還專門聘請“意見簍子”擔任議事會成員,為黨支部工作“挑刺”效果非常明顯。三是組織黨代表視察。以黨委為單位,每年至少組織黨代表開展一次黨內視察,督促重點工作落實。四是建立黨員提案制度。黨員就關心的黨內事項以個人名義或聯名方式向黨組織遞交書面提案或建議,黨組織及時受理、限期答復。五是完善詢問質詢、責任追究制度。黨員可以通過會議和其他公開場合,對黨組織或個人提出詢問質詢,被詢問質詢對象要即時或限期給予答復;延伸工作鏈條,對黨員群眾反映的差距和問題,黨組織要及時研究措施,認真抓好整改;對侵犯黨員民主權利的案件,及時調查處理,從嚴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六是開放有關會議和黨務辦理過程。建立黨的會議旁聽制度,黨組織研究問題的各種會議,只要不涉密,可以邀請黨務監督員、普通黨員和群眾代表列席參加、參與意見;推行“開放式”民主生活會,黨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時,必須邀請上級領導、同級黨組織負責人、黨代表、黨務監督員等列席觀摩、現場監督。
三、效果群眾評。
每季度組織一次現場會,觀摩“亮點”工作,黨組織負責人介紹情況,與會人員現場點評、量化打分。二是上評下”建立黨建工作述職制度,各級黨組織書記每半年開展一次專項述職,重點匯報履行工作職責、落實責任制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由鄉黨委領導成員結合平時工作情況打分定位。三是下評上”每半年組織一次考核,通過測評和座談兩種方式,組織所屬黨員和群眾代表對黨組織工作和班子成員進行民主評議。三種評議結果按一定比例計入年終考核成績,通過廣泛開展評議促進工作。一是定期“互評”以支部為單位。把黨員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作為評選表彰的重要依據。
- 上一篇:農村宅基地管治方案
- 下一篇:黨委換屆黨章學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