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漁民衛生工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04 01:37:00
導語:加強漁民衛生工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根據全省、全市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我縣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漁民群眾的基本衛生需求,以保障漁民群眾的健康權為目標,以實施“兩項工程”(“社區健康促進工程”、“漁民健康工程”)和“兩項制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為抓手,通過加強調研、制定政策、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加大投入等各項有力措施,切實提高了漁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一、制定規劃,分步實施,全力構建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
要全面實施好“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讓漁民“沒病早防、有病早治”,在家門口得到較好的醫療衛生服務,關鍵在于建立健全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業務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的網絡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
1、加強調研,制定規劃。為規范我縣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合理利用和整合全縣的衛生資源,建立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年初我局安排人員,對全縣醫療衛生資源狀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結合省、市有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要求,制訂下發了《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2009-2011年)》。規劃目標到2009年底,全縣每個鄉鎮都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的新社區及社區居委會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到2010底,80%的新社區及社區居委會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縣基本建成合理分工、雙向轉診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到2011底,全縣建成較為完善的三級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90%以上居民出行20分鐘即可到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90%以上60歲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2、試點先行,穩步推進。我縣的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開始于2000年,經過幾年的努力,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效。為進一步提高規范化服務水平,完善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我縣制定下發《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試點活動實施方案》,方案要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鄉鎮為單位開展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試點工作,高亭鎮嘉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高亭鎮南峰社區衛生服務站、岱西鎮雙合社區衛生服務站、秀山鄉秀南社區衛生服務站等以站為單位開展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創建工作。在市衛生局和有關市屬醫療單位的大力支持下,9月18日舉行了全縣社區健康促進工程啟動儀式。9月底鎮已完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創建,10月25日縣局組織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社區責任醫生代表三十余人在鎮召開全縣社區健康促進工程試點工作現場會,全面推廣試點經驗。
3、加強指導,分步實施。為加強對健康促進工程工作的領導,7月份縣局成立實施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實施工作的規劃、協調、管理、監督及指導等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擔任組長、兩名副局長擔任副組長,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所主要領導及鄉鎮衛生院院長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村衛生科科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從縣屬單位抽調精通業務、工作責任性強的兩名股所級干部擔任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為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和管理,我縣根據省、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指導標準,因地制宜制定下發《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標準》、《縣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指導標準》,根據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際,制訂示范站、規范站、合格站三種創建標準。制訂全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進度表,根據進度表要求,今年9月底前完成我縣全部七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完成五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今年年底前完成二十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明年年底前完成十三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為保證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安全,增強團隊凝聚力,引入視覺形象管理體系,對全縣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五統一”,統一機構標識、統一上墻制度、統一進藥渠道、統一財會管理、統一優惠政策。
二、認真部署、加強落實、全面開展漁民健康體檢工作。
對“參合”漁民進行兩次一次的免費健康體檢,是全面實施“漁民健康工程”的重要內容。針對我縣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整體素質薄弱、硬件設施簡陋等不利因素,我縣按照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合理布局、方便農民、保證質量的原則,通過加強宣傳、互相配合,全縣各鄉鎮全面組織發動開展體檢,漁民健康體檢工作進展順利,以建制鎮衛生院為基礎共組建10支體檢隊伍。截止10月1日,已完成健康體檢2.94萬人次,體檢率32.2%,建立健康檔案5.79萬份、回收健康卷2.03萬張、查出高血壓2035例、糖尿病216例。
1、制訂實施方案。為加強對全縣體檢工作的監督協調,我縣成立了漁民健康體檢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府辦副主任任組長、衛生局長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為成員,下設縣體檢辦公室,由一名分管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制定全縣體檢工作方案、實施質量控制、實施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開展監督檢查。各鄉鎮也成立漁民健康體檢辦公室,落實專(兼)職工作人員。制訂下發《縣漁民健康體檢工作方案》、《縣漁民健康體檢工作細則》,編寫《體檢工作指南》和其它基礎性文件資料。
2、組建體檢隊伍。為方便漁民就近接受健康體檢,原則上以鄉鎮衛生院為單位組建體檢隊伍,條件差的衛生院由鄰近幾個衛生院共同組建體檢小組,或由附近中心衛生院支援,邊遠懸水小島衛生院通過與流動醫院對口支援單位共同組建漁民健康體檢中心。各鄉鎮衛生院以“厲行節約,合理投入”的原則,增添醫療設施,實現鄉鎮衛生院從“老三件”到“新六件”的轉變。采取“固定”加“流動”的體檢方式,對在“二十分鐘”服務圈內的群眾,通過村干部宣傳發動,要求其到衛生院參加體檢;對偏遠地區的群眾,體檢隊伍下村上門提供體檢服務。
3、加大宣傳力度。漁民健康體檢是一項新的工作,要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來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體檢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使漁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體檢工作。事實也證明,那些宣傳發動工作到位的鄉鎮,農民的積極性高、體檢率也高;反之,那些宣傳發動工作相對欠缺的鄉鎮,漁民的體檢率就不盡人意。為此,我們緊緊抓住宣傳發動這一重點環節不放,采用不拘一格、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宣傳形式,營造輿論氛圍。在宣傳方式上,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從點到面、上下聯動、綜合運用。一是利用有線電視、廣播、海報、黑板報、橫幅等宣傳工具開展全方位宣傳;二是發放宣傳單,即向戶主和外出人員分別寄發宣傳單,使漁民健康體檢的好處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各部門、各鄉鎮在召開各種會議時,宣傳開展漁民健康體檢工作的目的、意義。
4、保證體檢質量。開展漁民健康體檢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任務,要確保這項工作積極穩妥推進,必須保證體檢質量。我局制訂下發漁民健康體檢工作實施細則,建立漁民健康體檢工作機構。為確保體檢質量,縣衛生局組建了一批由縣級醫院高年資醫務人員組成的體檢專家組、質控督導組、巡回體檢組、資料組。各鄉鎮衛生院也相應建立漁民健康體檢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各科室業務骨干、整合相關設備,組建健康體檢中心,對B超、心電圖、胸透、化驗等輔助檢查的醫生,要求具備相應資格證書及縣級以上醫院半年以上培訓上崗證書,確保體檢質量;體檢中心進行合理布局,制定體檢工作流程,努力營造方便、舒適、溫馨的體檢環境;加強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工作責任心。各鄉鎮衛生院根據各地實際制定健康體檢實施方案、實施計劃,分期分批開展體檢工作,確保體檢進程。體檢結果以戶為單位建立農民健康檔案,對體檢中篩選出的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結核病等慢性病及時建立慢性病管理檔案,定期隨訪、跟蹤服務、規范管理,并將全部資料輸入電腦,實行信息化管理。每月將體檢工作進展情況報鄉鎮和縣體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衛生局定期組織專家組、質控督導組等技術小組對鄉鎮衛生院的體檢質量進行抽查。
三、構建網絡,創新機制,認真落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
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下發后,我縣認真學習、等地試點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創新公共衛生工作機制,指導各鄉鎮開展三大類12項46條的公共衛生工作,保證農民享有基本的衛生服務和衛生安全保障、保證農村重點人群享有重點服務。
1、加強領導、明確任務。為進一步加強我縣衛生工作領導,今年三月份,我縣建立由分管副縣長任主任,縣府辦副主任、縣衛生局長任副主任,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局等部門及各鄉鎮為成員的了衛生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負責組織、協調、督查衛生。各鄉鎮也相應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鄉鎮衛生管理領導小組,負責落實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轄區衛生工作檢查考核。今年四月份召開全縣衛生工作會議,同時出臺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衛生工作的若干意見》、《縣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衛生工作的新任務。
2、落實人員、明確職責。按照要求,各鄉鎮政府有一位領導分管衛生工作,在鄉鎮在職干部中確定一名專(兼)職的公共衛生管理員,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各社區(行政村)確定一名專(兼)職人員擔任公共衛生聯絡員,主要由計生員、婦女主任、治保員或其他干部擔任。目前,全縣共聘任公共衛生管理員7名、公共衛生聯絡員60名,并制訂了公共衛生管理員和公共衛生聯絡員職責,負責做好本社區(村)的環境衛生、改水改廁、健康教育、企業衛生安全、集體聚餐、食品藥品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巡查、信息報告和流動人口的衛生管理等,督促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履行公共衛生的有關職責。同時按照1:1000-1500服務人口配置社區責任醫生,社區責任醫生主要由鄉鎮衛生院符合執業資格的衛技人員擔任,部分由鄉村醫生競聘產生,至2011年全縣共將聘任社區責任醫生100多名。為進一步明確社區責任醫生(團隊)的職責和任務,提高群眾對衛生服務的利用率和滿意度,切實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縣局制訂下發《縣社區責任醫生(團隊)管理辦法》。
3、健全網絡、加強考核。按照我縣的社區衛生服務設置規劃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指導標準,合理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縣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劃和指導,各社區結合小康社區創建工作也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創建工作予以積極支持。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明確服務職責,改善服務模式,按照分片包干、團隊合作、責任到人的要求,認真落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按照“三熟”(熟悉服務內容,熟悉服務技術,熟悉服務對象)“三勤”(嘴勤,腿勤,手勤)的要求,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家庭衛生服務,與每個服務對象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健康咨詢等多種醫療服務,使“小病不出村,健康有保障”,努力達到“醫生知人人,人人知醫生”的目的,積極為漁民提供“六位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為提高規范化服務水平,深化健康促進服務,我縣制訂《縣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和目標》,建立公共衛生工作考核機制,開展公共衛生先進鄉鎮評選活動,明確責任、強化指導、督查和評估機制,把公共衛生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四、加強調研,完善政策,穩步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我縣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從200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在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已初見成效。第一輪新型合作醫療全縣共有90706名群眾參保,總共籌集資金480余萬元。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縣共有77661人次得到了合作醫療基金補助,補助總額467.30萬元。其中住院報銷4309人次,共計396.13萬元;門診報銷73066人次,共計56.28萬元;特殊門診報銷286人次,共計14.89萬元。第一輪合作醫療全縣基金節余13.4萬元,基金節余率為2.8%。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為廣大漁民群眾提供了一定的基本醫療保障。
為進一步完善我縣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做好第二輪新型合作醫療籌資發動工作,提高漁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縣農醫辦在對我縣各鄉鎮、社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合作醫療運行一年來的情況分析,對我縣第二輪合作醫療的籌資與補助辦法進行了以下調整:
1、提高籌資額度。我縣第一輪新型合作醫療人均籌資額為53元,低于我省、市平均水平,2005年我省平均籌資額為63.8元,今年我市的定海區與嵊泗縣人均籌資均提高10元,較低的籌資水平使我縣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保障水平偏低,不能滿足漁民群眾的醫療保障需求。因此我縣第二輪合作醫療增加籌資額度每人每年7元,縣、鄉鎮、個人增資比例為4:1:2,增資后我縣合作醫療人均籌資額度提高到60元。
2、將縣級醫院門診醫療費納入報銷范圍。我縣第一輪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對門診醫療費用報銷僅限于鄉鎮及鄉鎮以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定點醫療機構,由于資金原因而未將縣級醫療單位納入。但是,從我縣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運行情況來看,群眾對縣級醫院門診醫療費用納入新型合作醫療報銷范圍要求強烈,因此第二輪在提高籌資額度的基礎上,將我縣3所縣級醫院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報銷范圍,報銷比例為5%。通過實施縣級醫院門診優惠政策,全縣預計將有21萬人次、7萬以上的參保人員從中受益,極大提高了合作醫療受益面。
3、建立連續參保優惠制度。為鼓勵廣大漁民群眾積極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對連續3年以上參加合作醫療人員,年度住院醫療費用報銷封頂線提高到25000元。
4、增加特殊病種種類。我縣第一輪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對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和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五種疾病實行特殊病種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根據我縣實際情況,第二輪另將精神分裂癥、心功能不全三級以上(含三級)兩種疾病列入特殊病種范圍。
5、擴大社區(村)級定點醫療機構。隨著我縣新社區健康促進工程的進一步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將逐步完善,新一輪合作醫療將考核達標的我縣社區衛生服務站列入新型合作醫療定點機構,以進一步方便群眾就醫。
目前,我縣第二輪合作醫療的籌資工作也已結束,全縣共有108026名漁民群眾參保,參保率為85.84%,共籌集資金648萬元。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縣的衛生工作還存在不少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廣大人民群眾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有:漁民的醫療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去年起雖然實施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解決了部分漁民的看病難問題,但仍存在覆蓋水平低、報銷額度少等問題;公共衛生體系不夠健全,特別是鄉(鎮)、村(社區)兩級衛生機構,設施簡陋,力量下降,發展滯緩,衛生人才時有外流,衛生隊伍青黃不接;漁民健康保障機制仍較薄弱,部分外小島醫療力量減弱,島上群眾的基本醫療發生困難;衛生監督管理比較薄弱,食品安全、公共場所安全等存在隱患;環境衛生狀況不盡人意,“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
今后,我縣衛生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技興醫,堅持科學發展,認真落實黨的衛生工作方針,積極服務全縣經濟建設大局,發揚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極力打造與海洋經濟強縣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傮w目標是:公共衛生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和完善衛生服務五大網絡,即建立完善全縣醫療救治網絡,讓廣大人民以低廉的價格享受較優質的醫療服務;建立完善疾病預防和居民保健網絡,讓廣大人民免受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以及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危害;建立完善衛生執法監督網絡,讓廣大人民感受公共衛生面貌、秩序和質量的不斷改善;建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讓廣大人民充分享受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生指導等為一體的便民利民服務;建立完善居民基本醫療保障網絡,讓漁民切實享受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帶來的實惠。
- 上一篇:衛生局強化執法責任經驗交流
- 下一篇:衛生局婦兒工作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