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環境保護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2 10:56:00

導語:林業局環境保護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局環境保護經驗交流

今年以來,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緊緊圍繞全市“四三二一”發展戰略和“六個集中突破”總體要求,堅持“六抓六推進”,開創了“十二五”環保工作起步的新局面。抓思路抓執法推進目標責任落實和專項行動落實。

結合環保工作實際,科學謀劃,提出了“十二五”環境保護發展的總體思路:這就是緊緊圍繞提升全市環境質量水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三大目標”,突出流域、區域、行業、企業“四大領域”污染治理,集中力量實施污染總量減排、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環境風險防范“五大工程”,不斷強化體制機制、監管體系、基礎能力、科技產業、機構隊伍、項目資金“六大保障”,努力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工作新路子。在具體工作中,認真推進省、市、縣(區)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落實。特別是部署開展了全市環保專項行動,整合監察、監測力量,對全市63戶重點排污企業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了集中排查,對22戶企業超標排污、違規建設等問題進行了行政處理。依據有關法規,提請市政府對百興集團峽門造紙廠下達了關停通知。相繼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重金屬污染調查、環境噪聲整治等工作,進一步規范了相關企業、單位環保行為。對全市87家放射、輻射裝置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核發了安全許可證。認真開展環境后督察,及時查處涉及環保問題的領導批示件6件,查處群眾來信來訪53件,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3件,查處率、辦結率均達到100%。扎實開展飲用水源地執法檢查,繪制了城區水源地保護規劃圖,向市政府提交了《城區飲用水源地保護有關問題的報告》。截至目前,全市環境質量基本趨穩,環境監管高效有力,各項目標任務趕上或超過進度要求。抓項目抓減排推進能力提升和污染減排控制。

把爭取項目、服務項目提到環保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一方面,全力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搶抓國家加大農村環保投入機遇,及時組織申報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提出了“一線(312國道沿線)、四片、十四個點(全市14個環保所所在鄉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思路和方案,目前已爭列國省投資788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840萬元,省上配套2044萬元,項目涉及7縣(區)34個鄉鎮146個項目(村),平均每個項目村60萬元,今年已有38個村列入省上計劃。搶抓國家加大黃河流域污染防治的政策機遇,向國家環保部上報了34個黃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總投資7.5億元。針對市縣環保部門業務用房緊張和執法監管手段落后的現狀,多次與省廳銜接,組織申報了市縣(區)環保部門環境監測業務用房項目,計劃投資954.18萬元;初步落實國家放射輻射機構標準化建設資金83萬元,落實省級環境監測業務經費35萬元。另一方面,積極主動搞好環評服務。成立了項目管理領導小組,進一步規范了項目環評、審批、驗收、行政復議等程序,對國家投資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和涉及民計民生的項目,最大限度地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至目前環評審批項目51個,上報協調省環保廳審批項目12個,同時否決了5個不符合環評要求的項目。按照《環評法》有關規定,提請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使環境監管關口前移到項目規劃環節。

根據全市跨越式發展中工業企業對減排總量的實際需求,積極協調“十二五”期間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制定了2011年減排計劃,確定并實施了24個重點減排項目,其中列入省政府責任書考核的8個重點減排項目上半年全部達到進度要求。堅持標本兼治,全面落實減排措施。在流域污染防治方面,按照環境監管職責,從5月份開始對段地表水污染狀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向市委、市政府報告了《段地表水污染現狀成因及建議》;在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市大氣污染防治方案(草案)》,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在清潔生產方面,對16戶市控重點排污企業下達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計劃和工作方案;在重點行業污染治理方面,對中煦煤化工公司進行了上市前的環保核查,千方百計督促造紙、制革、煤礦、食品加工等行業實施環保設施升級改造,目前這些行業的廢水回用率均達到了65%以上。抓典型抓機制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部門作風建設。

按照“四清、五改、六建”和“八個一”的要求,整合項目和資金,不斷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實施了靜寧縣八里鎮閆廟村等7個行政村村容村貌整村整治,累計完成投資2457萬元。開展農業循環經濟試點,大力推廣“糧-畜-沼-果”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建成“一池三改”示范戶1050戶,建成沼氣池2030座,在農村形成了一批綠色產業發展先進典型。開展生態環境監察,以資源開發和自然保護區監察為抓手,推進生態保護齊抓共管。切實加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執法監管,努力維護水源涵養功能和生態平衡。礦區生態環境恢復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集團9對煤礦礦井廢水全部實現回用,矸石山治理成效明顯。

全系統建立了領導責任制度、網絡監測制度、定期通報制度、聯合執法制度、掛牌督辦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規范了黨組會、局長辦公會、局務會議事規則,對項目審批、規費收繳、專項經費支出、違法違規案件查處、有關制度建設等,全部實行會議審定。進一步優化了環保局黨組織設置,新成立了環保局黨總支和監察支隊、監測站2個黨支部。以“創先爭優”活動為統攬,在干部職工中深入開展“三抓三比三爭”活動。以開展“作風建設推進年”活動為契機,積極引導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大環保理念、依法行政理念、環保為民理念和服務發展理念,有的放矢地開展了作風教育和整頓工作。以“行風政風民主評議”活動為抓手,進一步推進黨務政務公開,完善了環保局門戶網站,開通了“城區空氣環境質量日報”,擴大了社會公眾對環保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