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局行風監督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8 06:16:00

導語:監察局行風監督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察局行風監督經驗交流

近年來,市縣把加強行風評議作為對黨政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的一個重要手段,著力念好“糾、評、建”三字經,切實抓好行業行風建設,努力提高機關效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糾”糾正不良工作作風

一是開展一系列“整風”行動。每年年初和年中,縣紀委監察局都聯合縣委組織部、縣“兩辦”督查室開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改進干部工作作風、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巡查活動,采取調取錄像、實地督察、抽查暗訪、出入實名登記以及現場詢問、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形式,對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單位工作人員上崗期間工作紀律的執行情況進行了督促檢查,嚴禁遲到早退、曠工,上網玩游戲及服務態度差、辦事效率低、故意設限現象。今年又在全縣全面實行了“禁酒令”,對違反禁酒規定者,視情節分別給予責令寫出書面檢查、新聞媒體曝光、取消評優樹先資格等處分。

二是拓寬群眾參與監督的渠道。在廣播電臺開通了“局長民生熱線”,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辦了“在線訪談”,現場接受聽眾(網友)的咨詢、投訴和意見建議,“局長民生熱線”和“在線訪談”啟動僅兩個多月,就受理各類咨詢、投訴等各類事項489件(次),真正實現了百姓與政府“一把手”的直接“對話”,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三是認真受理各類群眾投訴。成立了機關效能監察服務中心,專門受理群眾投訴,做到“有訴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對外公布了效能投訴中心、糾風辦電話,開通了12388信訪舉報熱線,設立了6個反腐倡廉建設舉報信箱,在工業園區設立了20個發展環境監測點,形成了受理、處理、反饋、回訪一體化的效能投訴體系。今年以來,共受理各類投訴18件次,已全部辦結,查糾了一批群眾投訴反映的服務質量不高,違規收費,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行為,進一步促進了機關工作作風建設,提高了工作效率。

“評”民主評議行風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評議思路。成立民主評議行風活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按照與縣鄉兩級人大聯動審議工作相結合、與干部隊伍建設相結合、與具體業務工作開展和推進相結合的“三個結合”整體思路,每年分兩次進行集中民主評議。

二是豐富評議形式,保證結果公正。堅持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分部門建立行風監督評議機制,分類評議,綜合評定。采取問卷調查、自查整改、明察暗訪、工作考核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議方法,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公眾對一個部門和行業風氣進行具體而綜合的評定,保證評議結果的公正性、合理性。

三是進行優差雙評,解決突出問題。以年終總評結果為依據,對前10名單位和進行表彰通報,對后3名單位實行問責,限期整改,并對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通過既評優、又評差,實行真獎、真罰、真淘汰,促使各部門強化對干部職工的職業操守和崗位紀律教育,進一步解決了部分部門單位存在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吃拿卡要報”等不良現象,促進了部門作風的轉變。

“建”建立制度規范

一是建立機關效能建設考評制度,明確考評內容。制定了《全縣機關效能建設考評辦法》,把全縣各級黨政群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及社會服務單位作為考評對象。按照職能性質相近,以主要職能為主的原則,將參評部門分為司法和行政執法部門、綜合管理部門、社會服務部門及黨委群團部門四類。考評實行百分制,對司法和行政執法部門、綜合管理部門及社會服務部門的考評分集中考評、民主測評和加減分因素三個方面;對黨委群團部門的考評分民主測評和加減分因素兩個方面。

二是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建立了黨委、黨委各部門和各鄉鎮(街道)黨(工)委組成的黨委新聞工作機制。挑選了26名熟悉全面情況,具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敏銳性、較高政策理論水平、一定新聞宣傳工作經驗和良好溝通表達應變能力的同志擔任黨委新聞發言人。目前,各部門已召開新聞會4場次,對反映本單位本系統及其工作人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回應,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三是建立行政問責制度,強化效能問責。制定了《縣行政問責辦法(試行)》,明確依據原則、適用對象、實施主體、適用情形、處理方式等內容,結合績效考核和效能考核,加大對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行政問責的力度。堅持有過必究,對受理的投訴和明察暗訪發現的領導干部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問題,跟蹤查實,及時交辦,對情節較輕的下發《效能告誡書》,進行告誡,對情節嚴重的,堅決查處,不打和牌,去年以來對16名黨員干部進行了效能問責,有力地提升了機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