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項目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11-18 10:15:43

導語:農田項目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田項目建設經驗交流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長久安全的物質基礎,是打造糧食核心產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要求。縣在深入開展貫徹落實全國農業開發工作會議精神之際,把全縣上下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上來,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大作為促進全縣糧食產業大發展。

一、把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有效結合起來,著力在破除影響發展的思想觀念上下功夫。

縣從轉變全縣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入手,開辦了以“貫徹國家農業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到‘兩個聚集’”為主題的干部學習班,結合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緊緊圍繞“‘我為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糧食產業發展’怎么做”這一主題,在全縣干部群眾中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認真查找思想上存在的障礙,工作上存在的不足。通過這些措施,全縣上下初步形成了建設高標準農田的良好氛圍,思想觀念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把建設高標準農田與堅持糧食產業發展有效結合起來,著力在破除影響項目建設的難題上下功夫。

縣屬典型的丘陵山區,田塊落差大,施工條件差,同一垅田塊土層厚淺和肥瘠及耕作難易程度千差萬別,涉及千家萬戶,目前農村因青壯年外出打工人員多而留村大部分為老弱病殘幼和婦女。因此,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遇到了“規劃設計難、土地平整難、耕地調整難和籌勞投工難”等問題,為破解這些難題,該縣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在規劃設計上,注重實際,做到實用、科學、合理;二是在土地平整上,實行競爭立項,激發群眾參與土方工程建設的積極性;三是在耕地調整上,鼓勵項目區土地流轉的同時,開好村組干部會和群眾代表大會,確保群眾贊同率為90%以上;四是在籌工投勞上,發揮農村理事會和婦代會的作用,組織他們一起參與決策,一事一議,做到誰受益誰投勞,自己的事自己辦。在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同時,著力抓好糧食加工企業的發展。近年來,該縣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爭取到國家立項扶持糧食加工龍頭企業4家,共扶持財政無償資金總額344.5萬元,有效緩解了園區糧食加工企業建設資金的壓力。

三、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深化體制改革結合起來,著力在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和項目建設的體制機制上下功夫。

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在堅持縣委、縣政府主管領導領銜抓項目機制的同時,構建了縣糧油產業辦與項目區鄉鎮和涉農部門捆綁爭資、統籌安排、合力攻堅的工作機制,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為平臺,統籌相關支農涉農項目資金,加強項目間的有機銜接,形成糧食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由原來的“伸開五指”轉變為現在“握緊拳頭”的攻勢。此外,還建立督促檢查機制。對已經落實和在建的高標準農田,在推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套人馬”的基礎上,實行效能督查和專項督查,明確建設工期,排出日程進度,并將項目建設進展情況進行通報,在全縣營造出“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和“抓項目、跑立項、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四、把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作為當前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中心”,著力在投入強度和實施力度上下功夫。

一是優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外部水源條件的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二是優先扶持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的產業化經營項目;三是對項目區內帶動農民增收明顯的糧食產業龍頭企業,一方面適當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其開展技術培訓、科技推廣等工作,另一方面允許其承擔部分工程建設任務;四是對開工在建的高標準農田,采取集中調度和現場調度相結合等方式,強力推進建設進度,確保開工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見效。縣從1989年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以來,在中低產田改造中,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多畝,并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促進了糧食產業大發展:目前全縣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73家,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糧食訂單30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43.3萬畝的69.3%,年加工優質糧食達200萬噸,實現產值40多億元,其中利稅2億多元,轉移農村富余勞力1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