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約 為 美
時間:2022-05-26 11:31:00
導語:簡 約 為 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有一首題畫詩:“四十年來畫竹枝,白日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待到生時是熟時?!毙抡n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也如同作畫,要花大力氣去提煉教學主線,抓重點、輕一般,去枝葉、留主干,刪繁就簡、以約馭博,深入淺出、以少勝多。
一、力砍多余環節
傳統的教學設計以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完成為目的組織課堂教學,有過于細密的環節,數目繁多的提問,教師甚至把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該做什么都設置得天衣無縫,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形成一種固定、僵化的“線性序列”。學生所有的學習行為都被限制在一個又一個周密詳盡的教學環節之中,上課成了教師演示教案的過程。這樣的設計,無視學生的生命存在,教育的本質被可悲地異化了。
以下是特級教師孫建鋒老師執教《最大的麥穗》一文時的教學預案設計:
1、嘗試讀,感知文本
師:這篇課文在143頁,共490字。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正確、流暢。愿意試一試嗎?
2、思考讀,感悟文本
師:為了給老師一個驚喜,請再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畫出來。
(生邊讀書邊討論,師生共同交流。)
3、展示讀,內化文本
師:孫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嗎?
4、探究讀,賞析文本
師:同學們,如果你們能夠潛心地讀讀課文,與大師蘇格拉底對話,那么,就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書邊圈畫,邊交流邊討論,師參與其中。)
5、無聲讀,超越文本
師:有聲地讀書是一種交流,無聲地讀書是一種思考。最后請同學們默默地讀課文,來質疑這位哲學大師,向蘇格拉底挑戰。
孫老師的教學預案十分簡單。可仔細體會,卻給我們諸多啟示:正是沒有細密的、多余的環節,學生才會有充分的時間認真讀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樂趣;正是由于預案設計的簡單,教師才能拋開無形的束縛,跟著學生的思路,與學生真誠對話,如此學生也才會真正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共享知識的甜蜜,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
二、留出彈性區間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葉瀾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因為教學的主體──學生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因此,教師在預案設計時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必要的條件。
有位教師執教《林海》一課。當學生讀到“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一句時,把“大不一樣”讀成了“不大一樣”。這位教師馬上意識到“不大一樣”與“大不一樣”雖然只是一個字的字序有錯,但意思出入很大,于是抓住這一細節,做了一番“文章”:
師:他剛才哪兒讀錯了?
生:他把“大不一樣”讀成了“不大一樣”。
師:這兩個詞語意思相同嗎?
生:意思不同?!按蟛灰粯印笔钦f差別很大?!安淮笠粯印笔钦f差別并不怎么大。
師:讀讀課文,想想秦嶺與興安嶺差別大不大?
生:它們差別很大。秦嶺“云橫”,而興安嶺則是“那么溫柔”。
師:誰到黑板上來畫畫,看看秦嶺和興安嶺是什么樣的?(生作畫)
師:(指圖)一個險峻,一個溫柔,看來,兩者確實是——
生:(齊)大不一樣。
上述教學中即時生成的環節,生動地體現了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現場指導特征。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體。在實施教學預案時,當學生的活動游離了教學“預設”時,教學環節的推進不妨納入這些變化的學情,靈活展開教學;特別是在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時,教師更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應及時抓住課堂上即時呈現的動態生成性資源,根據需要改變預設目標,重新設置開放的適應學生需要的教學流程。
三、推行板塊設計
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倡導板塊設計。在預案設計時,教師根據自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特征等的預先深入了解,僅擬定一個大致的框架、輪廓或者是學習的最佳路徑,以供學生選擇,并在運用中隨時調整。靈活開放的板塊式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機械地執行教學預案,而是注重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中,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情況,順著學生的思路,因勢利導地組織適合學生參與的、自主創新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產生自己的學習經驗,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有位老師在《赤壁之戰》的教學設計中,按照板塊式設計思路,給整節課大致設計了三個問題板塊:1、孫權在赤壁之戰的慶功宴上會給誰記一等功?2、他的功勞簿里應該寫下哪些內容?3、戰爭結束后,周瑜和曹操會對戰爭作怎樣的總結?學生似是為剖開謎底,似是為心中的英雄歌功頌德,似是為自己的成功尋找理由……他們滿懷探求之心,紛紛埋頭課文,開始了主動而積極的閱讀實踐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真實而獨特的思維火花不時迸射。
這堂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三個問題輻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統領起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感悟。在教學的每個版塊中,沒有紛繁的頭緒,沒有生硬的環節,給師生活動留有很大空間。可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切忌作繭自縛,只有徹底擯棄以線性、嚴密、機械的方式構筑起來的教學流程,教師的頭腦才能卸下重重負累,從而運轉自如;學生的個性才能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
刪繁就簡,以約馭博,簡約為美。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理應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走向生成、開放的創造天地?!昂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如此,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智慧和激情,充滿情趣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