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不要再指望繼承任何遺產
時間:2022-05-23 07:52:00
導語:告訴孩子,不要再指望繼承任何遺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往今來,家庭紛爭戰火綿延,遺產和"錢"始終是個中心問題。在當今這個時代,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尖銳。
我有一個同事,老伴去世得早,離休后與子女分開一個人生活。他有一筆不大小小的財富,那就是他和老伴多年積蓄的8萬塊錢。他家的子女有兩男三女五個,子女們共同的想法就是怎樣在他有生之年或去世之后"公平地"分掉這8萬塊錢。明爭暗斗之間,老同志整天不得安寧,氣得得了腦癡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含恨離開人世。
這是現實生活中眾多的悲劇之一。
為什么千百年來那么多家庭重復著李爾王式的悲劇?至今,大多數答案都是由對經濟學理論知之甚少的人文學者提供的。他們的解釋并不能令所有人信服。
令人欣慰的是,約翰·埃米施,這位來自英國埃塞克斯郡的經濟學家正在致力于彌補這個缺憾。他近期的研究證實了許多父母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懷疑--財富越多,子女就越不孝順。
根據英國家庭調查公司提供的數據,埃米施先生指出,富裕父母在養育這些孩子時給予他們更多的物質滿足,并付大筆學費資助子女讀大學。但是,父母財富上的成功在孩子們身上產生的效果似乎適得其反。在被父母資助上大學的年輕人中,有20%不會定期給母親打電話,超過50%不會經常探望母親。
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受過大學教育后,也成為有產者,這些有錢的子女通常和父母關系疏遠,這就是人們所謂的"富兒不孝"。隨著他們收入的增加,照顧父母所需的成本也在上升。他們會覺得為父母上街買東西這類事的代價太大,并不值得。財富越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疏遠現象表現得越明顯。
對于兒女的這種普遍不孝行為,西方社會的父母們有了自己的對付辦法。
美國家庭教育中,父母讓子女干家務活之后付給他們小費,就是培養"自己養活自己"的理念。很多富翁們認為:"遺產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可怕的負擔。如果我們的孩子想成為富翁,他們必須靠自己努力。"遺產越多,繳納的稅款也越高。如果一個人留下200萬遺產,到繼承者手里不過一半左右;留的越多,拿的比例越少,大半被國家拿去救濟弱勢群體去了。很多有錢的美國人紛紛在生前把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捐掉。每年美國前50項數額最大的個人慈善捐款中,大約有1/5就來自遺產捐贈。美國法律規定,捐贈的財富不在征收遺產稅的范圍之內,比如你捐款100美元,就可以得到30美元的稅務優惠,實際上你只捐款70美元。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捐獻股票股權,這樣,他們在捐款的同時,又可以免交資本增值稅,一舉兩得。
英國的老人越來越瀟灑,他們不僅要用多年積蓄過好日子,甚至把節衣縮食一輩子買來的房子抵押出去,用銀行貸款來享受超常標準的生活。他們就是SKI一代老人。下一輩人面對學會享樂的父母,不解者有,支持者也甚眾SKI是SpendingtheKids''''Inheritance的縮寫,即"花掉留給子女的遺產"。
75歲的托尼·巴戈特正在周游世界,縱情享受生活。在過去的兩年里,他曾和新婚妻子前往葡萄牙度蜜月,參觀尼亞加拉大瀑布,乘火車穿越加拿大。對于每周領取60英鎊養老金的他來說,這樣的生活稱得上瘋狂。巴戈特說:"我們沒有節衣縮食,也沒有整天坐在家里看電視。我們到處旅游。"
巴戈特是SKI一代的一員。他以10萬英鎊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一處房產,又以22.5萬英鎊的價格賣掉了妻子名下房產的60%。趁著自己還有體力,他們要不計代價地尋找樂趣。
一位英國老人在關于遺產問題的網絡討論中說:"不要總想著死后把什么財產留給什么人。為什么不趁你尚在人世的時候用這筆錢來享樂呢?"
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享受生活的美好--享用一些奢望了幾十年的高檔貨或是外出旅行。世界各地的景點都常常可以見到白發蒼蒼的背包客夫婦。
格雷厄姆和奧德麗·穆爾夫婦也是這樣想。他們現已退休,今年靠自己的房子拿到了3.1萬英鎊的貸款。利率是6.95%--相當高,但他們用這筆貸款,日子過得很開心。
英國人的家也許不是城堡,但絕對是搖錢樹。一些富人區的房價在以每星期數百英鎊的幅度猛漲。對大多數人來說,房產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也是最重要的遺產。以前年輕人要么盼著能住進祖屋,要么想賣掉房子還貸款。可現在不行了。英國的年輕人將要面對的是不斷減少的遺產--大批私房主守著價值將近7000億英鎊的房產,而很多會把抵押房子向銀行借貸。
61歲的奧德麗說:"1970年,我們以4000鎊的價錢買下了我們的房子。現在的價值已經達到了16萬英鎊。我們實在不想搬到小房子里去住。我們細致計算了一下,然后就決定把房子抵押出去了。"
越來越多的財經服務項目可以幫助老年人把房產變成現金,同時又不必把房子賣掉。這些業務相當紅火。有一家提供此類服務的公司在3年之間的業務量增加了900%。
SKI一代的做法日益風行,對老年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可年輕人并不這么想。他們可能一直指望能從長輩那里繼承點什么,但將來也許會發現,遺囑只會讓他們深感失望。
年輕人要延長工作時間,養老金卻比過去有所減少;對許多人來說,繼承不到遺產是個過于沉重的打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40歲男子說:"重稅外加少得可憐的養老金--那就是我的未來。如今,我的父母抵押房子到托斯卡納和加勒比地區去度假,我原本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給我留點遺產。"
19歲的吉姆·斯坦頓也坦承,這樣的未來實在是他所不愿看到的。"我這個年齡的人最終繼承到的可能是債務而不是財富。問題在于,老人在浪費錢財。如果他們把錢留給下一代,這些錢可以得到更為妥善的利用。"
也有不少年輕人對父母的做法表示支持。尼爾的父母用房子做抵押借了4萬英鎊。這些貸款和高額利息最終很可能需要用這所房子來償還。30歲的尼爾說:"他們用這筆錢買了一艘船,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我感謝父母養我到18歲,可我不指望繼承任何遺產。即使他們把錢花個精光,我也會很高興。"
"我在獨立創業。到我有可能拿到遺產的時候,我可能已經至少40歲了。到那時,我估計這筆錢也對我沒什么用了,因為我肯定已經賺到了足夠的錢。如果拿到遺產,那就算是意外收獲吧。"
45歲的彼得·彭德爾也贊同SKI一代的做法。他的母親艾琳同樣在花掉抵押房子得到的錢。她說:"我和丈夫一輩子都在為了買這所房子而拼命工作。我要充分加以利用。我已經告訴孩子們,不要指望繼承任何遺產。"彭德爾本人對此表示支持:"大家干嘛要指望從父母那里繼承遺產呢?"
一位SKI一代成員的子女說,"我倒不擔心自己能繼承到什么或者不能繼承到什么。我想,人人都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我尊重他們的選擇。也許父母沒有留給我什么財產。但我相信,生活是自己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