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規范——實踐會計研究方法的認識-會計論文

時間:2022-03-24 09:07:00

導語:對規范——實踐會計研究方法的認識-會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規范——實踐會計研究方法的認識-會計論文

會計論文

科學理論的產生和突破往往是從研究方法開始的,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產生科學理論的先導。會計界不少有識之士鍥而不舍地探求會計研究的科學方法,希圖通過會計研究方法的改變,來重塑會計理論的社會形象,對中國會計問題作出比較深刻的解釋。然而,目前我國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會計研究方法缺乏統一的認識,很不利于會計學的發展。本文提倡一種具有辯證和綜合特征的規范實踐方法,希望對建立科學合理的會計研究方法有所益處。

一、會計研究方法上的爭論

會計研究方法是指會計人員探討會計工作規律和會計歷史發展規律的手段、方式、程序和措施的總稱。多年來,會計界對于規范會計研究方法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爭論一直未停止過。規范會計研究方法的支持者們認為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只注重細枝末節的問題,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人們已經熟知的既定事實,因而對整個會計理論并無貢獻。近來,還有學者對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假設、客觀性、數學變量間的簡單線性化及其經濟理論基礎(理論、有效市場假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信息不對稱理論等)提出了質疑。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支持者們則認為規范會計研究方法不科學,忽視對已有會計理論的檢驗,因而其形成的整個會計理論框架仍擺脫不了“空中樓閣”的尷尬。

顯然,人們爭論的焦點在于兩種不同會計研究方

法的局限性。規范會計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在于:①忽略了對作為演繹邏輯推理起點的假設或前提的判別和檢驗;②忽視了會計信息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不重視會計主體的行為因素,僅將會計環境中的不同利益集團簡化為一個總體來看待;③分析得到的結果往往由于缺乏經驗支持而僅代表了“閉門造車”式的個人觀點和論斷。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表現在:①力圖用有限的事實和現象去證明普遍命題,因而其研究結果不可避免地只具有偶然性;②強調模型化和定量化,而忽視了某些自認為是次要的因素,結果導致研究對象過于簡化和研究的系統性偏差;③在進行會計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完全排除價值判斷,不盡合理;④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和規范會計研究方法相比往往具有時間上的滯后性。

會計研究人員當然要注意這兩種方法的特點和局限性,但是過多地指責兩者的局限性,而不能達成共識,對會計理論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具有辯證和綜合特征的規范一實踐會計研究方法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二、規范一實踐方法及其研究程序

在創建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的過程中,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尋找突破口。這種突破應該使新的研究方法同時兼容傳統與當代西方會計研究方法所具有的優點,避免片面性,合理地將適用于各個層次和范圍的具體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于是,規范一實踐方法就孕育而生了。

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模式是,會計研究的主體根據已確會計知識,對實踐和理論發展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提出解答問題的假說。這一假說具有可檢驗性,可以轉換成能夠度量和進行統計分析的變量關系。通過對假說的實踐檢驗、修正,逐漸使假說演進成為人們認可的會計理論。這種方法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發現性認識方法;二是實踐認識方法。

發現性認識方法就是通過問題的發現從而確立研究目標和方向。發現性認識方法具有探索的目的,所以其本質不僅是形式邏輯的推理模式,而且是發散型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拘泥于原來的概念框架和理論規范,而是采取開放的、活躍的思維形式,所以發現性認識方法主要依靠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它在堅持現實檢驗的基礎上突出了人的能動的認識活動,強調了認識活動所遵循的思維規律,并且具有在不同的認識階段轉換認識方法和探索手段的內在結構調節機能。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實踐認識方法,旨在對原有理論及其基礎上提出的新的具有試探性和或然性的假設進行檢驗。從整個會計研究過程來說,構成這部分的研究方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此在對理論和假說的檢驗上最值得重視的就是如何實施檢驗和評價。在怎樣將理論變得可供實踐檢驗這一問題上,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個理論接受檢驗的觀念轉換環節,這種轉換不僅將會計理論同人們的社會需求、經濟利益聯系起來,而且將會計理論同人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并使之成為能夠指導或支配這些實踐活動的具體的和可操作的觀念。

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的具體研究程序為;①根據自身已有會計實務和知識,判斷自身研究能力;②設定目的,確立課題;③建立概念和理論框架,提出假說;④思維模擬檢驗;⑤社會實踐檢驗(設計方案、收集數據資料、數據分析、數據檢驗、評價假說);⑤假說向理論轉化,演繹出規范理論。其全過程可表示為如下模式:

三、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不是規范與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簡單結合

有些會計人員對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存在誤解,將其當作規范會計研究方法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簡單結合,其實不然。

首先,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不同于規范會計研究方法。規范會計研究方法是從基本概念出發,推導出研究對象的邏輯性結構,它沒有考慮到認識與實踐兩個過程的循環反復、螺旋式上升的關系,其所形成的理論未經過驗證,僅屬于理論的假設指導。而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既考慮了研究對象的邏輯性結構,又以唯物辯證方法論和認識論考慮到認識與實踐兩個過程的循環反復、螺旋式上升的關系,強調思維邏輯檢驗與數據檢驗的結合,使得研究結論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其次,盡管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都對假設進行現實檢驗,但它們之間又存在著兩大區別:①在現實檢驗的層次上,前者比后者的層次要高。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只承認存在的有用事實,以有用事實為標準來檢驗假說。這個標準是以利益為導向的,而且具有相對性,因為對甲有用的信息對乙未必有用,因此,這種以利益為導向并由此制約的社會需求的檢驗標準是單一標準。而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是以社會需求為確立課題的出發點,其檢驗標準是雙重標準,即思想模擬檢驗和社會實踐檢驗。這既保持了假說的邏輯推理的正確性,又使抽象的、定性的。探索性假說向具體的、可量變的理論轉化。②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只是單純強調實踐對假設的檢驗確認過程,而忽視人的認識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在研究方法上的作用,因而它難以超越對現代會計實務的描述和解釋。而規范一實踐研究方法運用發現性認識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發散型思維,其最終目的是要超越原有的理論,對所研究的問題提出解釋和說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試探性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