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迎中秋送祝福征文9篇
時間:2022-09-24 09:21:52
導語:最新迎中秋送祝福征文9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秋月
中秋,一個唯美的日子,一個讓人滋生詩情的日子。
月,遠遠地美著,大而圓滿,泛著清輝;月,默默無語,像雪地里的紅梅,高高地居于最美的所在,不讓我們觸摸。它就這樣與我們保持著那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離,留一些想象與朦朧給人類,讓我們借著那一寸寸想象而溫暖。
沐著月光,我想起來了——那個關于吳剛、嫦娥、桂樹和玉兔的千年不老的故事。明月呵,你可知一個少年曾經的心事么?其實,你的那棵桂樹早已根植在許多人的心中了。時至中秋,人間桂花落。在滿空的光明里,飄落的何止是桂花,而是那毫不張揚的靜美和纏綿不絕的馨香呵。
沐著月光,我想起來了——家鄉人過中秋節。當涼涼的秋風趕跑了夏的浮躁,當五谷歸倉帶來豐收的喜悅,幾日天高云淡風清的熏陶之后,人們的心情也漸趨寧靜平和。中秋的月光,柔柔地灑向大地上的一切生靈,灑向那星星點點的溫馨彌漫的萬家燈火,田野、山莊如夢一般安詳。此時,四處彌漫著的銀色光輝何嘗不也是一種生命的顏色?你看,好多人家的院落里,有親人圍聚在小桌旁,就著月色,就著土地的芳香,有滋有味地品嘗起了月餅——其實,那更像是在品嘗生活呵。
沐著月光,我想起來了——古人那些動人的中秋詠月詩聯。“天上月一輪,水中月一雙”,“共說三潭同一月,誰知一月映三潭”,這是古人繪景涂色、極富神韻的景物聯;杭州“平湖秋月”的對聯則更妙:“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把湖光月色描繪得十分貼切;揚州瘦西湖畔亦有一詠月聯:“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讀來妙趣橫生;“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嫦娥思塵三百六,淚羨人間又團圓”,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月夜美景圖。詩人說,秋月是有性靈的。難道不是么?一千多年前,也是在這樣月光如水的清夜,詩仙李太白寫下了“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樣亮麗的詩句。幾百幾千年后,我們不也成了“今月曾經照耀過”的古人么。細細想來,真叫人生出幾多感慨:人生如朝露,我們是沒有理由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輪圓月的。
中秋月又悄悄地爬上明凈的夜空。抬頭仰望中天,月光朗朗無邊,天空高邈深遠。相隔遙遠的朋友呵,今夜我們分享的是同一輪圓月!
八月中秋夜滿峽桂花香
中國野生桂花之鄉---瀏陽周洛的桂花峽不知牽扯了多少人的思念和想象,在文友們的聚會的口中反復念叨和強調.臨近中秋我們迫不及待地頂著秋陽驅車來了.進村只見梯田層層,稻垛群群,小溪里石頭林立,真想涉水而上.管理處的廖主任雖然剛從桂花峽出來,仍熱情地為我們帶路.為了保護環境,迷人湖里的機動船巳改為手工船,湖水約摸20米深,呈現一片綠色,好客的彩蝶俏皮地飛到肩膀上,蜻蜒在湖心中飛來飛去,五歲的小侄女在太陽下認真地學著劃槳,在青山綠水之中愈發顯得白里透紅的臉蛋的可愛,幽靜的迷人湖于是蕩起陣陣笑聲.
船至岸邊,水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石頭顏色和形狀,迷人谷形成在兩山壁立之間,顯得非常的穩重和文靜.山峰靜立無聲,讓人望峰息心,清波蕩漾的桂花峽是撈刀河的源頭,泉水清冽可口、甘甜,聽得見峽谷里流出的泉水嘩嘩聲,巳經隱隱約約聞到了桂花的清香,泌人心脾,頓時疲勞全無.沿著石級上去,過木橋,遠遠就看見了關門石.可謂中流砥柱,藤蔓依附在石上,樹椏上的蜘蛛網在太陽底下閃著光芒.到了天心潭,桂花香己是咫尺可聞了.這個水潭是裸泳的好地方,青山環抱,眼觀原始美景,耳聽瀑布水聲,飛瀑流泉濺落全身,丹桂吐香,幽幽桂花香縈繞而來,令人心曠神怡,人間瑤池也.最先出場的是一株挺撥的丹桂,鮮紅的花簇掩映在綠樹叢中,暗音在谷中飄蕩.
在桂花橋的附近有六顆桂花樹,其貌不揚的灌木上樹葉深綠繁茂,枝葉間點綴著簇簇金黃,桂花香清香四溢,撲鼻而來,過了桂花橋,山邊菖蒲和不知名的藍色小野花點綴山邊,站在桂花亭,禁不住想臨流賦詩:
你躲在深山老林,
卻獨占三秋壓眾芳,
你開得小心謹慎,
輕黃淡白總含羞,
卻掩蓋不住暗香飄流,
你不以色迷人,卻以香入心,
月宮里只有你相配,
才惹得起年年中秋凡人的相思.
熏著清涼的桂花風,站在亭里往下看,只見桂花峽斗折蛇行,忽明忽暗,峽谷里的水卷起漩渦,山邊浸出泉水慢慢地從上往下滴著,溪水忽淺忽深,不可捉摸,讓峽谷平添幾分神秘,流水聲似大家閨秀在彈琴,時急時緩,整個峽谷有著高雅、古典的韻味.
順著桂花峽往山里走去,只見懸崖峭壁,竹林蔥蔥,水底石頭圓潤,山峽千百株晚桂徐吐的芬芳,是桂花峽高貴的魂魄.橙黃如金的金桂樹型高大直立,樹冠球狀或傘狀,花呈金黃色,花香濃郁;可謂”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白如凝脂的銀桂樹不如金桂樹高大,花呈乳白色或淡黃色,花朵茂密;丹桂花呈橙紅色,香氣比銀桂淡.望著這滿峽谷的桂花,桂花樹枝葉紛繁,色彩蒼翠細小如珠粒似的小花織在密實的枝葉中,一派錦繡重疊的美景.桂花香在桂花峽原本負氧離子高的空氣中流動,滿峽谷都充滿著仙界般的靈性,我是滿心的歡喜,整個身心融進山水之間,涵泳自然,體悟宇宙之道.花氣熏人欲破禪,桂花香它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讓我在桂花香中悟禪.
桂花峽里的桂花林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大野生桂花林,野生桂花樹總數1200棵以上,品種齊全,芳香四溢,沿途天衣無縫地搭配好了四五十處的瀑布跌巖凌空謂為壯觀,使之動中有靜,動靜相宜.這還不算,更有詩意的是月亮潭承接天光,使之潭中有月,月中有潭.
八月中秋之夜,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人在峽中走,分外的輕松自如,月在天上游,分外的明亮爽朗,走在皓月當空的山林之中,攜愛人之手,仰看月色無邊,桂香滿峽,吳剛捧出桂花酒,嫦娥煮好桂花茶,嘗幾塊桂花糕,接受桂花峽恩賜的天然香薰,不知今夕是何夕.只怕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原來花香也醉人.
桂花它不經意地落在我的發上,它在挽留我,我忍不住再仰視一眼這滿峽的丹桂、金桂、銀桂,我怎舍得離開這桂花王國呀.真是有些窺谷忘返.我帶回滿峽的月色,滿峽的桂花香.
晴天酒·詩·月
在喝醉過一百零一次之后,才發現月還是三千年前李白舉杯所邀的那輪明月。
人卻老了。
李白老了,蘇軾老了,李清照老了。
只是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的詩句依然鮮活動人,在月光下尤顯親切、生動,如陳了千年的酒般散發著醉人的香。
于是李白近了。李白獨酌,我仿佛看到他眉宇間難求一敗、難覓知音的孤獨。
蘇軾近了。蘇軾舉杯,我仿佛聽到他“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吟哦。
李清照近了。李清照把酒,我仿佛嗅到她袖子里菊花的盈盈暗香。
我不知道是人讀瘦了詩,或是詩吟瘦了人。
若是人讀瘦了詩,那為什么還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那樣瘦絕黃花的人?
若是詩吟瘦了人,那為什么還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那樣清瘦絕倫的詩?
也許是詩和人共瘦,瘦得只剩靈犀一點的靈氣、精髓,正如那蒸了又熬、熬了又蒸之后只剩沁香一縷的酒?
李白醉過;蘇軾醉過;李清照醉過。所有的詩人都醉過的,我想。
要不,怎么會有那許多清醇如酒、抑或濃烈如酒的詩呢?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酒化成蝶一般的詩,如同酒一般醉人!
我不知道是酒化作詩,或是詩幻成酒。是蝶夢莊周,還是莊周夢蝶?
也許,酒,原本就是詩;詩,原本就是酒。無論詩,或是酒,都同樣醉人。而月,則成了一種見證,“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的見證;一種融合,酒化作詩或詩幻成酒的完全融合。
我不知道如今的月是否還記得那一年與李太白對飲的酒事?是否還記得那一夜與蘇東坡對視,共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往事?是否還記得那一個黃昏曾有一位女子把酒東籬,守候月滿西樓的花事?
月無語。
風乍起,有酒香四溢。是我手中杯里的酒香,飄入遠古,飄向遠方……
中秋之夜·愿天下母親平安
又是中秋之夜,又是月圓之時,人說月圓家團圓,而此時我卻求學在異鄉。
今夜家鄉的月亮肯定也如此亮如此圓吧!不知母親此時在做什么,就讓這輪圓月送去我對母親的祝福吧。
記憶中,每年中秋節到來的前幾天,母親便準備餡和面,忙著做月餅了。只是當時的月餅種類還很單一,最多的便是白糖餡,也有棗泥和豆沙餡的。雖然配料單一,但由于出自母親之手,再單一的配料也能做出好吃的月餅。每每母親做月餅時,我和弟弟便站在旁邊焦急地等待著,饞得口水直流,左等不好,右等不好,弟弟有些按耐不住了,趁母親不注意便伸手去抓已拌好的月餅餡,母親回過頭輕輕打掉弟弟的手,柔柔地說:“還不能吃呢,小饞貓,回屋里等著去。”我和弟弟只好耐心地等待,終于月餅做好了,我和弟弟每人抱著一塊大月餅便跑出去玩了,見到同村的小伙伴便炫耀說:“看,這是我媽媽做的月餅。”他們眼巴巴地瞅著,有人輕聲問:“能給我一塊嗎?”我和弟弟便給他們每人分一小塊,大家便細細吃起來,誰都不忍一下子吃掉,而是一點一點地品味,最后還吮吮指頭回味一下。此時我和弟弟就有一種驕傲和自豪感,驕傲母親有如此之手藝,自豪我和弟弟能經常吃到母親做的月餅。
歲月匆匆,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我不再是那個到處亂跑,只知道玩的小瘋丫頭了,我長大了,而母親卻老了。
如今的月餅種類繁多,什么荔枝、草莓、香蕉、哈密瓜……各種各樣的月餅應有盡有,任你挑選。但我和弟弟卻獨愛吃母親做的月餅。只是近幾年來我和弟弟都在外讀書,很少回家,也便吃不到母親做的月餅了。
本以為不用再做月餅了,中秋節的時候母親可以坐下來歇歇,去買點現成的月餅吃。可是,打電話時,母親總是嘆息說:“唉,現在中秋節不用做月餅了,真不知該做點什么,這心里頭沒著沒落的。”我也很無奈地說:“其實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只是離家太遠,沒這口福了。”沒想到我不經意的一句話,母親卻記在了心上。
去年中秋節前夕,我意外地收到了母親寄來的月餅,當我打開盒子掰開一塊月餅卻愣住了,由于這里天氣比較熱,月餅已變質,根本不能吃了,不免有些遺憾。
后來母親打來電話問,月餅收到了嗎?好不好吃?我聽得出,母親很興奮,心里不禁一顫,眼里有什么東西在涌動,我怎忍心告訴母親實情,那樣母親會很遺憾的。我也顯得很興奮地說:“媽媽,你做的月餅比我小時候吃的月餅更好吃了。”母親笑了,在電話另一頭的我已體會到母親內心的喜悅。
兩個月后,弟弟又打來電話,我把事情告訴了弟弟,弟弟說:“姐,你知道嗎,媽媽給你寄去了十塊月餅,每一塊都是不同的餡,是她跑了一個上午,從好幾個地方買來的。”聽了弟弟的話,我心中激動不已,剎時暖流滾滾,淚水奪眶而出。
其實,讓母親為兒女們忙碌,對她們來說是一種幸福;有母親為自己牽掛,對兒女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母親心中有著對兒女們的那份牽掛,不管什么時候,她們內心都不會感到空虛。
希望所有為人子女的人們,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給不在身邊,卻又時時牽掛自己的母親打個電話,報個平安,送去祝福。
愿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平安、健康。
異國茶香
沖了一杯奶茶,是久違了的熟悉。配方呢,是把英國的紅茶摻些牛奶再添一點兒糖,味道很香,是指聞著的時候,口感倒不見得美妙。離家前的我是不知道有奶茶這玩意的,只覺得奶就是奶,茶就是茶,所謂的奶茶其實也是自己瞎鼓搗的簡易組合,無非就是二合一嘛;回國時才陡然發現家樂福、新一佳等大小超市早就塞滿了這些中西合壁的東西,而生性淡然的我,從小既不肯喝奶,又不好品茶,卻沒想到輾轉千里到了這異國他鄉反而對奶茶著迷起來。
想來想去,喜歡上奶茶實在不是別的原因,乃是科考的碩果。從來不曾經年累月地通宵達旦,然而這個魔鬼集中營卻哺育了我。夜晚是清涼的,也是漫長的,要堅持與星光同步,就要努力讓眼睛圓睜,于是,強迫自己折返休閑屋的二十碼運動,以及補給攝入某些液體流質,自然演變成了夜半歌聲的組成。在學院的休閑屋里,咖啡是昂貴的,相對自己微不足道的獎學金而言;而茶呢,卻被視同尋常百姓家的物品,免費陳列。其實,二者在商場里價格比翼雙飛,而且茶好歹還是個舶來品。只可惜的是,這里的茶已完全喪失了中國古典茶韻,既損失了茶葉的清香,更沒有清茶的形態,卻頂著個中國茶的美名走南闖北,活生生地掛羊頭賣狗肉,哎,不說也罷。
記憶里,最初喝奶茶的計量單位是一五一十的。當晨曦初現,學院的大哥大姐陸陸續續地踏著陽光而來時,就會好奇地走到我的身邊,數一數桌上的小杯子,五個,十個,十五,二十…神情讓我想起兒時數天上的星星。那時心里頗為忐忑,畢竟一人一晚就消滅了這么多易耗品,實在有壟斷與濫用之嫌,而且很容易被當作一宿蹲點于此的證據,還是“銷贓”的比較好,于是從此就抱著同一個杯子晃來晃去,仿佛那同一首歌,永不停息,惟有腳步丈量得出來來往往的距離。
春去秋來,茶慢慢地遠離了既定的節律,因為腳步奔向了另一座叫日內瓦的小城,生命又在繼續另一種形態的經營。而當重返這座凝結過心靈的血與淚的小城時,奶茶,清香依舊,質樸依然。于是我恍然,曾經生命的刻痕有多深,此后的清香就有多濃,時空嬗遞,永恒不移。生命哦,原來總是如此公平。
我的月餅情結
宋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今》中曾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多少年來,人們已付予了月餅太多太多的象征意義,而在我的心中,月餅也留下了一抹不滅的思鄉情結。
小時候因家境貧寒,月餅便成了奢侈之品,街上那些香甜可口的月餅是我不敢奢望的。每到中秋月圓之際,母親便會叫上我們兄弟兩個一起自制月餅。把雪白的面粉和上水揉得像柔軟的面筋,再將黑色的芝麻細細碾碎,摻上一些白糖,然后將芝麻像包包子一樣包到面團中去,輕輕地用做月餅的模子一壓,一只月餅便成了。月餅在鍋里蒸煮的當兒,一股誘人的清香便會從細細的鍋蓋縫中飄蕩出來,溢滿了整個房間,殘忍地刺激著我那貪婪的胃液。不過按照鄉里的習俗,月餅熟了是不能馬上吃的,得先供過“月亮婆婆”保佑全家團團圓圓。在焦急的等待之后,我便會一把抓過月餅,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實那時也不清楚月餅有什么寓意,只知道美美地享受一番這一年中難得一回的月餅的滋味罷了。
真正感受到月餅的那份思鄉之情還是在讀大學的時候。求學在外,時時都念著家的溫馨,時時都惦著父母的關懷。特別是在新入學的那年中秋,皓月當空,那份思鄉之情也顯得尤為強烈。為了慰藉學子的思鄉之情,學校后勤處給每個學生送來了月餅。記得那是一種廣式月餅,金黃色的外殼,薄薄的皮,扳開一看,就如詩中所寫的“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使身在外鄉的我感到了一陣莫名的溫馨。細細品味著圓圓的月餅,望著窗前那圓圓的明月,我忽然想到了張九齡的詩:“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夜晚,有許多像我一樣離鄉的游子不正時憑明月在寄托鄉愁,借月餅在祝福家人。透過皎潔的月亮,我也依稀看到了遠方的家人正和我一樣吃著月餅在祝福遠行的我。
大學畢業回到家鄉,我和家人依舊是離多聚少,父母去了上海工作,小弟也踏上了遠行的求學之路。每到中秋,依然是我一個人面對明月思念。當然,我沒有李太白那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閑情,我也沒有王安石那種“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蒼涼,我只是在中秋月圓之夜靜靜地望著明月,一個人品嘗一只月餅,在月餅中思念親人的遠行,在月餅品嘗那份淡淡的離愁。在微微的清風中,月光也好似波動起來,空氣中便彌漫了中秋特有的甜美氣息,我知道家人收到了我真摯的祝福。
“年年中秋明月夜,歲歲月餅有不同”。現在的月餅品種多樣,月餅的寓意也早已變味了。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禮尚往來。在中秋,我在單位也經常能發到一些別人來推銷的幾盒月餅,月餅有時成了一個無奈的人情。月餅發了當然得吃,但已少了一份兒時的歡愉,只有那份對月思家人的那份思情依舊存在。
流淚的月餅
10年前,我17歲,生平第一次被抬進了醫院,就再也沒能走著出來——我的腿,在那場意外的車禍中癱瘓了。
起初,我并不知道病情的嚴重。17歲,還是不諳世事的年齡。從來沒有想過,生命會以這種殘烈的方式讓我刻骨銘心。與同病房血肉模糊,痛得死去活來的病友相比,我暗自慶幸自己的輕傷。我很樂觀,面對父母愁苦的眼睛,我反倒安慰他們說自己沒事兒,同學們來看我,我依然和他們談笑風生。
一個多月后,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這個本該合家團圓的節日,父母卻只能陪著我在醫院里過。那天父親特意到商店買回了精美的月餅,有意借節日的喜慶氣氛沖淡籠罩在心頭多日的愁云。父親興致很高,一定要我坐起來吃月餅。他說:“你都躺了一個多月了,坐起來吧,坐起來心情就不會那么壓抑了!”
父親彎下腰讓我摟住他的脖子,他用雙手小心翼翼地托住我剛做過手術的后背,然后一點一點緩慢地往上抬——我終于坐起來了!
畢竟在床上躺的太久,好一陣的眩暈之后,我才漸漸適應。母親慌忙把月餅遞過來,是我最愛吃的五仁月餅。我接過月餅,沒舍得吃,扭過頭把它遞給了父親。就在這一扭頭的瞬間,我正好看見旁邊的床頭柜上放著一張紙。從小就對書和紙感興趣的我好奇地拿起來看,只看了一眼,我就頭暈目眩,一下子昏了過去。
那張紙是護士無意中遺留下的我的病歷,上面清楚地寫著:“外傷性截癱!”
那天,我瘋狂地把所有的月餅都摔在了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喊起來……
沒有人知道,對于一個17歲的華季少女而言,徹頭徹尾的絕望是怎樣一種感覺!
父親默默撿起了被我摔在地上的月餅,等我平靜后才指著一團月餅對我說:“你看,這一團小小的月餅,簡單些,只要面、油、糖、豆沙就能做成,但是這樣做出來泊月餅不好吃。想要好吃,就要多加入原料才成。人生也是這樣,一路陽光,未免太寡味。只有加入坎坷和磨難,痛苦和掙扎,生命才能豐厚起來。”
如今,10的時光過去,我終于用手中的筆趟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絕望的小女孩兒了。但是那個流淚的中秋節,那團流淚的月餅,仍然留我心最深的地方。我終于明白父親的話:人生也像月餅一樣,要由各種豐富的滋味才能圓滿起來。
當家鄉變成遠方
記憶中唯一一個清晰的中秋節是在十年前,那時正值三峽工程即將開工,我被單位派到了這個離西陵峽很近的一個鄂北小鎮。在同事們看來這是個苦差事,因為需要常年背井離鄉地生活在異鄉,何況這異鄉又非上海、深圳這樣的大都市,而是個偏遠的山區小鎮。但我卻很高興,因為從上初中開始,我就盼望著能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真正獨立地生活,像許多年輕人一樣,“遠方”在那時的我看來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臨近中秋節,小鎮上的人漸漸少了起來,像我們這樣派駐外地的人員大多趕回去過節了。小鎮是個新興的集鎮,沒有多少原住民。等到了中秋節那天,往日還算熱鬧的鎮上幾乎看不到人,寂靜得讓人覺得時間仿佛停滯了。
傍晚時分,陰郁了一天的小鎮終于飄起了毛毛雨,一時間暮色與薄霧一般的細雨籠罩在半山腰上,站在門前放眼望去,除了一座座暗淡的山包就是一棟棟沒有燈光的矮樓,一種空曠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吃過晚飯,坐在空蕩蕩的店堂里。想起今天是中秋節,我卻連個月餅也沒買。于是鎖上門,決定找個副食店買幾個。
沿著山路,走在沒有人也沒有車的盤山小道上,一邊是黑黝黝的山,一邊是窄窄的長江,四周寂靜得只有自己的腳步聲在響著。一路走一路搜尋著路邊的小店,希望能發現一家還開著門的。不知走了多久,我終于絕望了……
細雨依然下著,落在臉上有一種粘稠的感覺,像一種說不清的愁緒。默默地往回走,腦海里浮現出的卻是家鄉。那座被稱為最市民化的都市,此刻的大街小巷上一定到處是出來過節的人們。宿舍區嘩嘩的麻將聲、大排檔前喧鬧的劃拳聲、公共汽車上粗魯的爭吵聲……這些曾經讓我厭惡的場景,此刻是那么親切。而家里的人呢,這時大概都坐在電視機前,吃著月餅看著沒有新意的聯歡晚會,母親肯定又會被某個骨肉分離的煽情小品弄得淚眼婆娑……這一切,讓我的鼻子忽然莫名地有些發酸。
沒有月亮,也沒有月餅的中秋過去了。那個凄冷的中秋夜卻讓我發現了家鄉原來是這么美好的地方,我卻曾經認為它是那么丑陋而乏味。我明白了,當家鄉變成遠方時,就變得美麗起來。想必在月宮上的嫦娥遙望她逃離的那個故鄉,也會發現那片黃土地原來是一顆藍寶石一樣美麗的星星……
兒時我家隔壁住著一位老人,他的幾個兒子和女兒都在時被毒害了,老伴又去世得早,只剩他一個人守著那間屋子。而老人也成了村里的"五保戶",村里的人都叫他三公。
每當中秋臨近的時候,三公是被我們叫得最多的了,只因為他有棵二十多年樹齡的大柚子樹,樹上結的柚子可是全村最甜的。柚子成熟的時候,我們這群小孩放了學就跑去纏著三公,渴望著他摘個柚子下來讓我們嘗嘗,看著我們屁巔屁巔地跟著后面叫嚷著,三公每次都是笑呵呵地回家拿了根竹竿,這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就會大聲地歡呼時,因為三公又要敲柚子下來給我們這群"饞嘴鬼"吃了。
年少不懂事的我經常拉著三公的衣服問他:"三公三公,怎么你只是一個人在家呀,你看我們家都是那么人,叔叔阿姨他們呢?"這時候,三公都會靜靜地看著樹上柚子,盡管頭上的頭發全白了,臉上也布滿了深深的皺紋,但三公的兩眼卻出奇地明亮,良久良久,他摸著我的小頭緩緩地說:"阿力,叔叔阿姨到外國了,我也想去,可是我不舍得這棵柚子樹啊!"聽到這話,我在心里想:不對啊,爸爸媽媽都說三公的兒子女兒被批斗了,怎么又去外國了呢?那時的我顯然不知道什么是批斗。
三公不但平時摘柚子給我們這群小孩子,一到中秋節那天,他還把摘下來的柚子大方地往每一戶人家里送,到了晚上爸媽總是把三公請過來吃中秋晚飯,吃飯的時候,三公是笑得最開心的,偶爾還會和爸爸喝上兩杯。
關于三公送柚子,里邊還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故事。那年中秋節,三公叫上我和幾個小伴,提了幾袋柚子挨家挨戶地送去,送過了十幾家,三公領著我們進了小明家,小明比我們幾個大上好幾歲,已經在上初中了。一路背著柚子的我不禁覺得有點累,就找了張凳子坐了下來,剛一坐下,就發現腳好像碰上了什么東西,低頭一看,原來是個柚子,我仔細地看了看,突然大聲喊了起來:"三公三公,小明家怎么會有你的柚子呢?"正在和小明爸爸客氣著的三公聽到我的話,愣了一愣,我注意到小明的爸爸也愣了一下,而小明卻瞧著我揮拳頭,我嚇得連忙低下頭來,正好碰上三公在看地上的柚子。那個柚子又大又圓,跟我們袋子里裝的簡直一模一樣,所以我就對三公說:"三公,你看這柚子真是你的呀,又大又圓……"三公連忙打斷我的話,站了起來,對小明的爸爸說:"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原來已經送過柚子來了。不過既然來了,送過了也要再送,阿力,再拿一個柚子給叔叔。"我卻說道:"三公,沒有啊,小明家我們沒有送過柚子呀,我們都記得清清楚楚的!"聽到這話,三公立刻瞪了我一眼,示意我趕緊拿柚子出來,我憋紅了臉,很不舍得地從袋子里拿出來一個柚子……
吃過晚飯后,我把白天到小明家送柚子的事一五一十地給爸媽說了,媽媽聽完,馬上就說:"我看一定是小明偷了三公的柚子,放在家里,不小心讓阿力給看到了,那個小明,平常就游手好閑的。可是三公為什么不說是偷了他的呢?"這時爸爸嘆了一口氣,說:"還不是因為三公這人太好了?他守著那棵柚子樹二十幾年,是他的柚子,他一摸就能認出來,可是他不想給小明爸爸下面子呀,也不想小明被他爸爸懲罰呀,所以只能說已經送過柚子了。"那一天晚上,我一夜沒睡著,一直被三公的做法和他的精神所感動著。
工作以后就沒怎么在家過中秋節。前兩年中秋的時候回去,卻聽媽媽說不久前三公剛去了,那一剎那,我的心捏得很緊,童年時的記憶又浮現在眼前。
走之前,我去看了三公的那棵柚子樹,三公雖然走了,但柚子樹卻越發長得茂盛,我伸手摸了摸樹干,仿佛看到三公就在眼前,他微笑著。
天涼已是秋
繁星而無月的夜,一襲暗香隨風飄蕩,一片沒有了生命色彩的梧桐樹葉輕輕跌落在窗臺前,剎那間,我發現盆栽的云竹已由青翠變成了枯黃。
一切的跡象在預演著荒涼,無由的讓我生出陣陣不能說出來感覺。因為不能,所以就隱忍著獨自面對黑暗,默默望著地上樹影婆娑,搖曳生姿。沒有開燈的屋子顯得格外空曠,赤腳觸到木地板分明有絲絲涼意介入。也許是茫然行在淺秋,淡淡的黃浸潤著我的心緒,惆悵,憂郁,傷感化著聲聲幽怨的嘆息,驚擾著淺秋的夜,所以這般的難眠,索性不眠吧。為自己煮上一壺濃濃的咖啡,開了很大的音樂,是任賢齊的《我讓你依靠》,想讓它把那份清冷趕出我的世界,她卻像只癩皮狗一樣頑皮地粘在我的身體里不肯離去,也只有此刻才發現日子原來已經變得斑駁。
每個上班清晨,我都會對鏡子強顏歡笑,笑不由衷的自己抑郁著愈擴愈散的情愫。然而對于你,除了沉默,還是沉默掩飾心中的悸動。我困在原地,抑郁反反覆覆糾纏,心情無處躲藏,倍受夜煎熬著我,不得不承認我一人承受不來。我多希望日子就象撕掉一頁頁日歷一樣快,可我怎么感覺這時間如一世紀那樣漫漫綿長。
手指也不聽我的使喚,可電話的那頭卻無人接聽,我握著話筒的手微微顫抖,酸酸的感覺瞬間橫沖直撞地迫上眉睫,心像漲滿水的海綿,沉甸甸地向下墜。你離我那么遠,倦戀在地球另一半的N城里。可不知怎么的,我競想到了你曾與我的聊天、短信、電話,信誓旦旦的承諾,漫天呼出的愛意,這些柔情似水的話語的確柔碎我的心、柔碎我的生活、也柔碎我的情感,讓我一點一點靠近理智、穩重,英明中夾帶著一點點的狡猾你。
還記得我說你象誰嗎?和坤!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在社會的這個大染缸里,讓你練就了一身的功夫。你的成熟,你的預見性,你的經濟頭腦,你的政治見解及你的現實性都讓我望塵莫及。我也很感激你的出現。因為你的出現讓我看到了自我,也看到了自身的價值所在。你讓我發現了我不曾發現的也不曾想過的事情。
悶熱的夏天過去了,日子過得可真是快!又臨近中秋,清冷的秋風吻過我淌著淚的臉頰。手里精致的杯中咖啡也涼了,細細啜飲墨一般沒有加糖的苦咖啡,慢慢的,有濃濃的苦澀在唇齒間浮動,秋就真的進了心里。在我的潛意識中,中秋節是一個最令人多夢多情的節日。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淪落天涯,望月感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語道出千百年來文人心中解不開的明月情節。這原本是收獲的季節,可我們還在咀嚼苦澀,是否花期太遲了,就結不出甜蜜?其實豐盈流溢的秋意,其真正的內涵在于它成熟的魅力。是一首需要用人生閱歷來讀的詩,是情感歷盡蒼桑沐慣風雨后流溢著苦盡甘來的味道,是生活蘊含著沉甸甸的永恒。你可見石縫中死去的秋蟲?那實在是生命的贊歌。
總以為,一直會沉睡,可不知,天涼已是秋。驀然回首又是一年。
季節更替的清晰,總讓我感覺是在丈量生命,經歷一個個季節,似乎看到生命在一寸寸縮短,總有一天,我也會像所有的人一樣老去吧?總有一天,我此刻還柔細光潔的發絲也會全部轉成銀白,總有一天,我會面對著一種無法轉圜的絕境與盡頭。而在那個時候,能讓我含著淚微笑地想起的,大概也就只有你了吧?
心口開始隱隱作痛,忐忑、揪心。如果你在我身邊,我知道你一定會急顛顛端上一杯溫開水,霸道地說:“寶貝,來,把這藥吃了”。呵呵,這也是我們很多共同點之一,這也許是應了“同病相連”吧。最近過得好嗎?不知你最近心臟怎么樣?很想你。一如你說“在南京棲霞寺,一個老和尚說的:你總是讓我牽腸掛肚。”
夜晚的心已是寂寞不堪,屋外是狂風卷亂的世界。我走進了這個世界,這個有著漆黑的冰冷的世界。天幕是一片不能認識的凄涼,滿街的燈光被吹得搖搖欲墜。不知你的國度今夜是否有一輪冷月?是否灑下一地的寒?哦,我又在說傻話了,此刻你應該睡了,做夢時的樣子一定還是像個孩子,我曾在你喝醉睡著的時候竊視過。
今夜星星顯的格外的明亮,我飄逸的思緒直抵那清冷的夜空,走進天宇朦朧的誘惑,象投奔仙境的嫦娥,飛進月宮廣寒清虛之府。陡然間一顆流星劃破星空的寂靜,像是在喚醒什么?飛逝劃過,又像是在追著什么?有的時候,人的確需要對記憶進行梳理,總有許多的情懷要傾訴,總有許多的感悟要與人分享。我低頭沉思那流星的影子,想用星光測量心與心的距離,揣測情感是近在夢里?還是遙遙無期?星星眨著眼睛說:“未來不遠處的風景更美,從晦澀的心境里走出來,享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帶給你的快樂,你會感覺到自己已經不知道什么是空虛、寂寞和悲傷。”但又覺得星星明明是這樣說的:“不要太相信承諾,諾言是時間結出的松果,松果盡管美妙,誰能保證不會被季節打落?”在情緒中游走的我,心還是焦急的等待著來自遠方的信息,噙著淚的雙眼緊緊地盯著手機,全神貫注的害怕耳朵聽不到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短信信號聲。
下雨了,雨水就像斷了線的珍珠順著窗戶的玻璃流趟著。冰冷的雨一滴一滴打到我心,憂郁舞成輕逸的落葉飄游不定。不由有了才女李碧華的感嘆:“傷人心的,不止是舊時的月色呀!”于是,我便在深藍的屏幕上,將它跌落一串文字,這一字一字像雨,秋雨。這一字一字,像葉,落葉。而這無聲的字,更象我今夜里墮入寒冷時的呼喚:冷,好冷。
其實今年的中秋是否有月亮已經不重要了.那不過是這午夜被雨擊中的海棠,楚痛著在仍有綠色的葉子上寫滿心事,做一個綠色的名片,在凋零未到來之前寄出。如同,在海里放入一枚漂流瓶,隨著這秋的聲響,飄泊……
夢里你可聽到風拍打窗簾?那是我對你的祈禱,唯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上一篇:建設項目內部審計論文
- 下一篇:經濟責任審計轉型研究
精品范文
10最新稅法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