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會化治理現代化工作方案

時間:2022-10-19 10:10:08

導語:市域社會化治理現代化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域社會化治理現代化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建設,根據雙市域組發1號文件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要論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到陜考察時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切實維護國家安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等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總要求,聚焦追趕超越目標,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在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著力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精準精細精致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探索具有時代特征、區域行業特點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不斷完善黨組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全力捍衛政治安全,著力維護社會安定,有力保障人民安寧,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平安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不斷增強全系統同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任務

進一步完善黨組領導體制。健全完善黨組領導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將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化平安建設工作列入黨組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有關重大問題,把社會風險防控貫穿規劃、決策、執行、監督各領域各環節,推動全系統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建設,作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認真研究有關重大問題,把社會風險防控貫穿規劃、決策、執行、監督各領域各環節,推動社會治理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政統攬、各單位協同。注重強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調動各個單位廣泛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二)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從解決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入手,從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著力,打造多單位密切聯系群眾、親情服務群眾的工作平臺。

(三)堅持實事求是、創新引領。根據本地區經濟狀況、人口規模、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深化平安建設的實際需求,順應社會治理發展趨勢和政府職能轉變要求,因地制宜整合現有資源,創新工作機制,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打造既充分發揮作用又具有農村農業特色的工作平臺。

四、農業農村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點內容

(一)創新社會管理。加強黨組織建設,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全局黨組織建設的新途徑,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切實貫徹落實好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等制度,加強社會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確保全系統和諧穩定。

(二)增強服務能力。加強規劃編制和管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重點加強環境衛生、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按照統一規劃、適度超前、突出重點的原則,結合民生工程的實施,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改進服務方式。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核心,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和運行機制。注重發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社會服務機構在提供公共服務中的作用,采取政府采購、合同外包、購買服務等方式,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市場化。進一步落實為民服務全程制,健全服務網絡,拓展服務項目,提升服務質量。

(三)健全基層協商議事制度。加強基層協商民主的統籌協調,圍繞工程項目、重大公益事項及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等組織有關方面開展協商。加強對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進行協商,推進企事業單位協商共議涉及企事業發展和員工權益方面的重要事項,鼓勵引導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會服務和城市治理。

(四)推進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群防群治工作積極性。

(五)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傳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初始、化解在基層。健全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完善群眾建議征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對接機制,構建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和重大工程項目社會風險評估機制。拓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第三方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制度化渠道,發揮基層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

(六)充分發揮德治教化作用。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全面提升全員文明素養,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大力宣傳美德義行善舉,加大對失信失德失范行為的曝光力度,以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推進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倡導社區自治理念,發揮自治章程、居規民約在基層治理的作用,用公序良俗的力量規范社會行為。

(七)加強誠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制度建設,推進信用平臺建設,實施強化標準建設、細化數據歸集、優化業務流程、深化應用挖掘、實化信用獎懲等舉措,大力營造崇尚誠信的法治營商環境和社會信用生態。推進執法監督平臺建設,加強與公共信用平臺的數據融合與共享交換,形成執法信息電子化長效機制,實現全面有效的聯合監管預警獎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