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拉特中旗同鄉聯誼會上的發言

時間:2022-06-01 10:03:00

導語:在烏拉特中旗同鄉聯誼會上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烏拉特中旗同鄉聯誼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鄉、朋友們:

在新春來臨之際,烏拉特中旗旗委、政府在呼市召開同鄉聯誼會,主要目的是共敘鄉情、暢談發展。借此機會,我就全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今后發展思路作一簡要匯報,請各位領導和朋友們多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

一、“十五”期間全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建旗50多年來,通過歷任領導干部的辛勤工作和全旗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別是“十五”以來,我們按照“生態固基、工業強旗、養殖富民、開放帶動、項目推進”的發展思路,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資源轉化,成為建旗以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得實惠最多、變化最為顯著的五年。

五年來,旗域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邁出重要步伐。全旗生產總值完成18.02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1.5倍,年均遞增20.3%。三次產業比例由61.1:20.7:18.2調整為37.4:46.5:16.1,工業成為旗域經濟的火車頭,帶動二產首次超過一產,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59%,成功實現了經濟結構的戰略轉型。財政稅收連年大幅度增長,由“九五”末的4000萬元增長到1.45億元,特別是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3900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11.5%和9.3%,達到8241.5元和3387元。

五年來,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擴展,甘其毛道口岸由季節性開關提升為議定常年開放、由小額易貨貿易轉變為大幅進口境外資源、由少量過貨躍升為全自治區口岸過貨量第四位,填補了巴彥淖爾市利用境外資源的空白。口岸貨物吞吐量達到49萬噸,僅2005年實現過貨43萬噸,是口岸通關以來前14年過貨量總和的2.5倍。其中進口蒙古國主焦煤40萬噸。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共引進項目70項、實際利用旗外資金14億元。其中僅2005年就引進8.44億元,較2000年增長了9.96倍。

五年來,城鄉經濟統籌發展,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爭取國家建設項目215項、總投資8.17億元,較2000年增長了2.14倍。固定資產投資由1.56億元增長為13.4億元,增長了7.6倍,年均遞增53.8%。生態、交通、農田水利、電力等一大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點工程建設力度逐年加大。黑色路面總里程達到458公里,特別是2005年建成全市唯一的500千伏超高壓變電站,成為全市電網建設最超前和結構最完善的地區。投入城鎮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資金6億元,新型城鎮格局初步形成,城鎮化水平由2000年的28%提升到32%。對農牧業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初步實現了由傳統畜牧業向生態效益型草原畜牧業和高效精養型農區畜牧業的轉型,全旗牲畜飼養總量達到310萬只,糧經飼比例調整為31.6:26.5:41.9。以肉羊、葵花、番茄深加工等為龍頭的農畜產品加工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五年來,各項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整合教育資源,集中辦學,實行教師聘用制。全面推行醫療衛生機構院長聘任制。提前一年全部免除農牧業稅,實現了農牧民稅賦“零負擔”,并在全區率先啟動牧區低保工程。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各級各部門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各位老前輩、老領導的親切關懷,在此,我代表全旗十四萬人民,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十一五”期間,我們將抓住國家加快西部發展、加大交通、能源等支持力度的良好機遇,依托豐富的境內外煤、風能、石油、農畜產品資源,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快速高效和諧發展。

二、“十一五”旗域經濟發展思路

“十一五”時期,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來自)把加快發展與科學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圍繞一條主線即經濟結構調整,突出一個中心即工業經濟壯大升級,夯實兩個基礎即生態環境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兩大基地即甘其毛道口岸外貿進出口基地和金泉重化工基地,做強四大支柱產業即礦產工業、電力工業、煤焦化工和農畜產品加工業,構建一線三區經濟帶即以口岸-海鎮-金泉基地鐵路公路為主軸線,構建口岸貿易區、海流圖城鎮區、金泉工業區三區聯動互補的經濟帶,推進三化互動,發揮優勢,凸顯特色,做大經濟總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

奮斗目標是: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50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5%左右,達到5.9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0%左右,五年累計完成150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左右,達到623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達到13278元;城鎮化水平達到40%。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全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依托資源優勢,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繼續把推進工業化作為強旗富民的中心工作來抓,加快資源轉化步伐,著力構建四大支柱產業,促進工業經濟壯大升級,擴大經濟總量。

礦山工業方面,整合現有礦山采選企業,推進資源向優勢企業、向深加工企業集中、向綜合利用企業集中,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的附加值。同時積極爭取國家項目和社會資金,加大風險勘探力度,為礦山企業壯大后續資源。在鐵礦加工上,引進建設2個50萬噸的球團、燒結加工項目。在黃金采選上,全力促成太平礦業公司日處理1萬噸金礦項目落地。“十一五”達到日處理2萬噸原礦規模。在菱鎂加工上,促成富邦公司10萬噸金屬鎂投產,并按照資源情況,逐步擴大規模,發展后續產品,成為最大的菱鎂生產基地。在鉻鹽加工上,促成永興公司實施10萬噸鉻鹽無鈣焙燒技改項目,今年動工建設一期5萬噸規模。建成全國最大的鉻鹽無鈣焙燒加工基地。在鉛鋅采選利用上,以甲勝盤現有的2萬噸采選能力為基礎,加大外圍勘探力度,“十一五”達到5萬噸采選規模,打造金屬板塊。在石油開采上,積極推動中原油田、華北油田、寧夏地質調查院等勘探單位繼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今年原油產量達到6-8萬噸,“十一五”達到20-30萬噸,并配套建設15萬噸石油助劑加工項目,爭取一期7月份投產,促進原油就地加工。電力工業方面,按照總規劃500萬千瓦的設計規模,爭取魯能、富匯、中電投風電場一期工程上半年啟動,保證年內有2個4.95萬千瓦風電場動工建設,國華公司開始進場測風,爭取龍源風電項目上半年批復。“十一五”裝機容量達到150萬千瓦。同時利用褐煤資源,繼續抓好坑口電站、自備電廠的引進建設,逐步形成120萬千瓦的發電規模。煤焦化工方面,積極協調爭取口岸原煤進口量突破200萬噸,啟動恒德焦化廠120萬噸焦化項目一期工程投產。重點實施好溫明礦業公司60萬噸礦井技改擴建項目和萊富公司120萬噸露天煤礦技改擴建項目。繼續跟蹤爭取神華集團650萬噸煤焦化項目早日落地實施。經過5-10年的努力,在金泉工業基地形成1500萬噸焦炭、500萬噸甲醇、100萬噸煤焦油的煤焦重化工產業集群。農畜產品加工業方面,重點扶持做大葵仁、色拉油、壓縮板系列深加工、80萬只肉羊加工,引進建設番茄加工項目,在農區初步形成三大龍頭加工體系,帶動種植業和畜牧業向產業化轉型。

(二)捆綁項目,加快牧區收縮轉移步伐。

鑒于邊境牧區草場沙化退化加劇,已失去基本生存條件的嚴峻形勢,“十一五”期間,以沿邊境50公里為重點,實施收縮轉移戰略。具體分兩步推進。即第一步從2006年至2007年,兩年內將退牧還草區域推進到距邊境線30公里。第二步:從2008年至2009年兩年內將退牧還草區域推進到距邊境線50公里。收縮轉移后,三分之一的牧民轉移到適宜地區從事種養業和二、三產業;三分之一的牧民加入城鎮戶,保障基本生活;三分之一懂經營、善管理的牧民有償使用退牧戶和流轉戶的草場,實行劃區輪牧和舍飼半舍飼,促進草場和牲畜向經營能手集中。

(三)突出特色,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按照產業優勢和撤鄉并鎮后的行政區劃,科學定位城鎮功能。海流圖承接口岸貿易功能,開發大規模、高檔次的商品互貿區和人口居住區,發展中蒙跨國和草原風情旅游,建設商貿旅游名鎮。德嶺山依托金泉工業基地,建設工業重鎮。烏加河發揮農畜產品集散流通功能,建設商貿強鎮。石哈河鎮立足綠色產業,建設特色經濟大鎮。甘其毛道口岸著眼利用境外資源,加快大通關速度,打造國內過貨量最大的陸路口岸和能源通道,建設向蒙古國開放的國際大本營。堅持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以構建一線三區經濟帶為先導,本著政府引導、基礎先行的原則,不斷完善城市規劃,積極爭取銀行貸款和社會資金,著力打造“倒梯型”城鎮發展新格局。

(四)創新理念,努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

堅持大小項目兼顧,遠近利益統籌,積極爭取國債、財政、金融資金和社會投資,既要盯住目前策劃的一些大項目,又要落地一些“短平快”項目,(來自)在引進資源開發項目上,由單一利用地下資源向地下和地上資源立體綜合開發轉變,由僅靠旗內資源向利用境內外資源并重轉變,由金屬類向金屬、非金屬類并用轉變,由單一粗放的原料出售型向復合集約的加工增值型產業鏈延伸,拓展資源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做好產業銜接。在政策導向上,由全盤統一向分類指導轉變,對利用不可再生資源企業,提高準入門檻,各項稅費不予減免,并嚴格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對利用可再生資源特別是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給予較大幅度、較多方面、較長時間的優惠與支持。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制定明確的產業導向,努力提高簽約項目落實率和資金到位率,形成大上項目、快上項目的工作局面。

(五)協調并進,全面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整合科技人才資源,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基礎教育,將邊境牧區高中生納入“兩免一補”范圍,城鎮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全部實行“兩免”。深入開展“扶困助學”工程,人民教育基金年內籌資達到85萬元,切實解決好貧困學生失學、輟學問題。創新職業高中教育,加強校企聯合,實行“訂單培養”。繼續深入推進民族文化大旗建設,加強中蒙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全面推行醫療機構全員聘任制。抓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投入,擴大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建立農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尊敬的老前輩、老領導、朋友們,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造就了烏拉特中旗廣闊的發展前景,十四萬父老鄉親正滿懷熱情、奮力前進,衷心地希望各位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我們,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預祝各位新春愉快、幸福安康!